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制一台可以应用于外科的臭氧冲洗仪,并进行臭氧对大肠杆菌的杀灭实验。方法在臭氧相关性质和臭氧技术的发展成果基础上,结合现代微处理器技术和集成电路技术,研制臭氧冲洗仪。使用PIC单片机进行硬件设计和软件编程。进行体外实验,配制5种不同浓度的大肠杆菌菌液,将臭氧气体作用于这些菌液。配制臭氧水,使用纸片法作用于大肠杆菌。观察实验结果。结果研制出了臭氧冲洗仪样机,仪器的运行情况良好。对5种浓度的菌液,臭氧气都能够实现很好的灭菌效果,灭活率均在40%以上。臭氧水对大肠杆菌抑菌的作用很明显,抑菌环直径为1.52cm,而对照组为0cm。实验验证了臭氧对大肠杆菌的杀灭效果。结论该仪器操作简便,为臭氧冲洗法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工具。但与进口仪器仍有差距,需继续改进研制的产品样机。

  • 标签: 臭氧冲洗仪 臭氧 PIC单片机 杀菌
  • 简介:采用ASTM直接接触法和间接接触法对六种不同材料的溶血能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用两种方法检测的聚乙烯、丁腈手套和橡胶#2的溶血等级判定结果是一致的,而乳胶手套、橡胶#1和Buna橡胶用两种方法检测的溶血等级判定结果不一致,且乳胶手套和Buna橡胶的溶血指数差异显著。我们分析了采用这两种方法检测,导致结果不一致的原因,为医疗器械或材料的溶血能检测提出了一些建议,为新标准的发布和实施提供了数据支持。

  • 标签: 医疗器械 溶血性能 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方法 直接接触法 间接接触法
  • 简介:目的对研制开发的一种新型的磁力外驱动轴流式心室辅助血泵的血液相容性能进行测试。方法利用特制血袋作为模拟循环管道,羊血作为循环介质,采用标准溶血指数衡量体外溶血实验性能。通过3只山羊12h在体实验衡量其在体适应性。结果实验测得轴流血泵体外实验标准溶血指数(NIH)为(0.158±0.043)mg/L。3例实验动物12h在体辅助无机械故障,血泵辅助后实验动物血液中游离血红蛋白(FHb)开始上升,最高达到164.8mg/L。结论磁力外驱动轴流血泵实验结果比较理想,值得进一步改进。

  • 标签: 轴流血泵 溶血实验 动物实验
  • 简介:目的 研究和探讨动脉灌注与栓塞治疗中晚期大肠癌的价值。方法 26例中晚期大肠癌,按Seldinger法进行血管造影了解肿瘤血供后,超选择性插管至肿瘤供血动脉进行灌注与栓塞治疗。结果 灌注栓塞术后病人症状改善。所有病灶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不完全梗阻症状消失,近期疗效明显。结论 采用动脉灌注化疗与栓塞是治疗中晚期大肠癌的一种有效方法,特别是对已有肝转移的病例;同时行转移瘤的介入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大肠癌 介入治疗 化学疗法 灌注 动脉栓塞
  • 简介:目的探讨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病理变化.方法采用22例人工股骨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完整股骨头标本,分为坏死组(14例)、正常组(8例),并按Ficat分期将坏死股骨头分为Ⅰ、Ⅱ期组和Ⅲ、Ⅳ期组,观察、测定、分析外观改变、组织形态学变化、髓腔脂肪细胞染色及计数、最大脂肪细胞平均直径、骨小梁面积、空骨陷窝计数.结果坏死组较正常组,骨质松脆、易于凿切,髓腔脂肪细胞增大、增多,骨小梁面积减小,空骨陷窝增多(P<0.05),且随病情发展,以上变化更加明显,其统计学意义显著(P<0.01).结论脂质代谢紊乱、骨质疏松是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重要病理变化之一.

  • 标签: 股骨头坏死 组织形态学 脂肪细胞 骨小梁 骨细胞
  • 简介:本文按“子午流注”“纳子法”,观察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昼夜间不同时辰脑血管充盈指标变化,表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血管充盈指标夜间诸多时辰均较白昼有所降低或显著降低,并且是以寅丑时的降低更为显著。本文所显示最低时辰变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高发时间相一致。以证明脑血管充盈指标降低是形成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时也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预防、时间治疗学提供了一定的客观依据。

  • 标签: 脑血管充盈指标 脑血管病 缺血性
  • 简介:本文应用REG(脑阻抗血流图)法、检测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急性期伴随、不伴随高血压的脑血管功能变化,结果显示;伴随高血压未病侧脑血流量指标较健康对照组有显著下降,各缺血性血管病的弹性指标病侧、未病侧较健康对照组有不同程度下降,表明脑血管病后伴有高血压的脑血管功能减退更为显著。上述结果与临床表现相一致、故用REG0这一简单、重复性较好的方法检测脑血管功能、特别是病后伴随高血压的检测,对指导预防再复发是有一定意义的。

  • 标签: 高血压 脑血管病 急性期 病侧 未病侧
  • 简介: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疗法(ESWT)结合同种异体骨钉治疗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方法2003年7月~2007年1月,采用体外冲击波或结合同种异体皮质骨钉植入术治疗54例(84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并随访观察。男41例,女13例;年龄20~61岁,平均30岁。按Ficat分期,Ⅱ期55髋,Ⅲ期29髋。其中40髋(Ⅱ期27髋,Ⅲ期13髋),采用ESWT结合同种异体骨钉治疗,治疗后6、12、24个月复查双髋X线、MRI及髋关节Harris评分(HHS)。44髋(Ⅱ期28髋,Ⅲ期16髋)患者采用单纯ESWT治疗。对两组治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访24~29个月,平均25.7个月。二者治疗后Harris评分分别为83.71±18.76和57.20±12.82,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妒〈0.01):影像学X光片评估:ESWT结合同种异体骨钉术后随访股骨头塌陷12髋,塌陷率为30%,单纯ESWT治疗随访股骨头塌陷25髋,塌陷率为56.8%。结论体外冲击波疗法结合同种异体骨钉是治疗中期ONFH的方法之一,它不但具有冲击波疗法促进骨愈合作用,而且复合骨钉移植可起到骨传导及骨支撑作用,近期可以减少股骨头塌陷发生。

  • 标签: 股骨头坏死体外冲击波疗法同种异体骨钉
  • 简介:测定587例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心音图上的第四心音(S_4),发现S_4的检出率为77.17%。心肌梗塞、心绞痛和缺血性心肌病患者中S_4/S_1比值≥25%,音频≥100Hz者居多。以有无S_4分组观察,两组左室收缩功能无显著差异(P>0.05)。而左室舒张功能指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S_4(+)组左室快充期充盈分数(RFF),二尖瓣舒张早期关闭斜率(AVEF)分别下降8.65%和9.01%;左室慢充期充盈分数(SFF,AFF)、二尖好血流A峰及A/E比值相应升高,(P<0.05~0.001)。表明:异常S_4与左室舒张末期容量负荷过重及左房向左室排血发生障碍有密切相关性。

  • 标签: 缺血性心脏病 第四心音 左室舒张功能障碍
  • 简介:通过对老年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患者动态血压(ambulatorybloodpressuremonitoring,ABPM)和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ambulatoryelectr-ocardiogram,AECG)的联合监测,观察老年冠心病心衰患者伴与不伴心肌缺血改变时动态血压的脉压(P—ulsepressure,PP)和脉压指数(pulsepressureindex,P.PI)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 标签: 充血性心力衰竭 老年冠心病 心衰患者 脉压指数 临床意义 心肌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