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比较采用掌侧锁定固定与外固定架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关节骨折的疗效。方法43例桡骨远端关节骨折患者,其中男性31例,女性12例;年龄18~68岁,平均年龄35.16岁。分为2组,即固定术组(采用掌侧锁定)和外固定支架术组。回顾分析采用切开复位掌侧锁定固定术和采用闭合复位或者有限切开外固定支架术(其中11例结合克式针固定)治疗情况。通过术后不同时期(术后2~3d、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X射线片测量、关节活动度、握持力量等进行比较;对患者主观功能评估使用上肢、肩、腕伤残(DASH)评分。平均随访时间15个月(8~18个月)。结果放射学评价方面,固定术组较外固定支架术组掌倾角恢复好,桡骨长度丢失情况固定术组好于外固定支架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末次随访固定术组握力和关节屈伸活动度较外固定支架术组恢复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DASH评分,固定术组为7.9±6.1,外固定支架术组为14.1±5.4。固定术组无明显术后并发症;外固定支架术组再手术1例,第二掌骨骨折1例,术后钉道感染2例。结论相比较来说,掌侧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关节骨折效果更好。

  • 标签: 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 掌侧锁定板 外固定支架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剪去钩子的锁骨钩固定治疗单纯锁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010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53例不伴胸锁关节脱位的单纯锁骨近端骨折应用剪去钩子的锁骨钩钢板固定手术治疗。结果所有病例平均随访14个月,所有病例均获得骨性愈合,无并发症。术后半年时可进行一般的轻体力劳动及体育锻炼。术后一年时Rockwood肩关节活动功能评分优为46例,良为4例,可3例。优良率为94.3%。结论修剪后的锁骨钩钢板固定治疗单纯锁骨近端骨折,手术操作简单,能够牢固维持术中恢复的解剖形状,利于患肢早期的功能锻炼,取得良好效果。

  • 标签: 锁骨近端骨折 内固定 锁骨钩板 功能恢复
  • 简介:方法:自1995年1月~1998年6月,对收治的62例颌面部骨折患者共78处骨折,用小钛行Ⅰ期骨折固定整复术。结果:全部治愈,术后无异物反应及并发症发生,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结论:小钛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足够的强度和硬度,一定的可塑性。用它做骨折固定,是一种简便快捷、固位牢固、病人痛苦小、效果可靠的好方法。有着传统钢丝栓结固定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尤其适用于颅颌面骨折的治疗。

  • 标签: 颌面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开窗复位植骨结合锁定固定治疗SchatzkerⅡ、Ⅲ型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4年1月SchatzkerⅡ、Ⅲ型胫骨平台骨折44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18例;年龄27~83岁,平均年龄53.3岁。按Schatzker分型,Ⅱ型34例,Ⅲ型10例。均为外伤后2周的新鲜骨折。应用开窗复位植骨结合锁定固定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手术时间59~107min(平均手术时间80min);术中出血量55~185mL(平均出血量102mL)。术中透视结合术后复查X射线片可见骨折复位满意,塌陷的关节面可恢复原有高度。44例胫骨平台骨折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30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8个月。膝关节功能恢复按纽约外科特种医院(HSS)评分标准,优良率91%。无严重创伤性关节炎发生,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开窗复位植骨结合锁定固定治疗SchatzkerⅡ、Ⅲ型胫骨平台骨折操作简单,复位满意,固定可靠,软组织损伤小,在达到坚强固定的同时,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最大程度地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开窗复位 锁定接骨板 植骨 胫骨平台骨折
  • 简介:目的评估有限切开锁定加压钛固定联合医用诱导骨基质植入治疗肱骨干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1年7月-2015年9月经手术治疗的16例肱骨干粉碎性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0例,女6例;年龄21-62岁,平均44.6岁。按AO分类全部患者均属于C型骨折。均采用沙滩椅位,经肩关节前入路、有限切开锁定加压钛联合医用诱导骨基质植入的手术方式。结果本组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33个月,平均18个月。根据肩关节Neer评价标准,平均为88.3分(81-93分),优9例,良5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达87.5%。根据肘关节Mayo评价标准,平均为92.3分(89-96分),优9例,良5例,可1例,差0例,优良率达93.3%。结论有限切开锁定加压钛固定联合医用诱导骨基质植入是治疗肱骨干粉碎性骨折的可靠方法,能提供坚强的固定,允许术后早期功能锻炼。

  • 标签: 有限切开 锁定加压钛板 肱骨干粉碎性骨折 医用诱导骨基质
  • 简介:目的制作具有升降调节功能的床边屏蔽辅助,防范等高散射线,增加近台操作的安全防护系数,使腹部以下透射剂量率下降至最小程度.方法制作带有铅层的空腔竖立直,内层铅板可在竖立直空腔上﹑下移动,满足不同的床边屏蔽高度.结果屏蔽床边位屏蔽辐射实验测定值与市防站的实际测定值分别为2.50×10-8μGy/h和2.58×10-8μGy/h,符合最优化设计及国家标准要求.结论本研究研制的床边屏蔽辅助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 标签: 床边屏蔽辅助板 设计 防护结构 X线 有效性
  • 简介:目的评估成人肱骨远端粉碎骨折使用新型解剖型接骨固定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6年9月-2010年1月成人肱骨远端复杂粉碎性骨折37例,骨折按AO∕ASIF分型法分型均为C型,其中C1型21例,C2型9例,C3型7例。经肱三头肌双侧入路或尺骨鹰嘴"V"形截骨入路,采用肱骨远端解剖接骨固定,术后早期积极功能锻炼。结果全部患者获得随访,时间6-31个月,平均14个月。骨折全部获得愈合。参照MEPS评分系统进行肘关节功能评定:优23例,良10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9.2%。结论采用双侧解剖型接骨治疗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能获得坚强固定,有利于早期肘关节功能锻炼从而获得优良治疗效果。

  • 标签: 肱骨骨折 肘关节 骨折内固定术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锁定解剖钢板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2007年1月-2009年3月对62例股骨远端骨折分别应用解剖型锁定钢板作固定治疗,随访10-24个月,平均16个月。结果根据Merchan疗效评定标准:优32例,良20例,可7例,差3例,优良率为83.87%。结论锁定解剖钢板固定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疗效确切,效果满意。早期进行综合功能锻炼可提高疗效。

  • 标签: 股骨远端骨折 锁定钢板 内固定
  • 简介:手部第2-4掌骨骨折是手部骨折的常见伤,在治疗上根据骨折的部位、有无成角畸形或移位、内在稳定性、相关软组织损伤情况及患者功能要求有多种治疗方案。我科于2011年1月-2012年1月采用闭合穿针,髓内无头顶固定治疗第2-5掌骨骨折18例,简单方便,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 标签: 掌骨骨折 固定治疗 改良 手部骨折 成角畸形 治疗方案
  • 简介:目的总结粗隆下接骨在股骨粗隆下骨折中的疗效。方法对17例股骨粗隆下骨折采用粗隆下接骨治疗,根据术前、术后X线片及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评定疗效。结果17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15月,平均12月。参照韩一生等的评定标准,优10例,良5例,优良率88.2%。结论粗隆下接骨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具有安全可靠,术后可早期下床活动等优点,是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的理想方法。

  • 标签: 粗隆下接骨板 内固定 股骨粗隆下骨折
  • 简介:目的探讨关节软骨损伤与半月破裂的关系.方法85例共96膝半月损伤患者,按受伤到手术时间参考Keene时间划分标准分为三组:①急性期组;②亚急性期组;③慢性期组.观察半月损伤的部位、形态及病程与关节软骨破坏程度范围之间的关系.结果整个病例组均有不同程度的软骨病损.其中急性损伤的软骨病损多为Ⅰ-Ⅱ度,亚急性损伤软骨病损为Ⅱ-Ⅲ度,慢性损伤以Ⅲ度为主,开始出现Ⅳ度病损.9例交叉韧带损伤及14例盘状半月损伤的患者软骨损伤明显较同期患者严重.软骨损伤程度与半月破裂时间成正相关(P<0.01).结论半月破裂能导致软骨损伤,同时软骨损伤能加重半月损伤.应早期诊断和治疗半月破裂,减少伤残的发生.

  • 标签: 关节镜 半月板 关节软骨 损伤
  • 简介:目的对65例关节镜下盘状半月成形术的临床效果进行总结,分析影响手术效果的可能因素.探讨盘状半月关节镜下手术的指征和方法。方法选择1996年9月~2003年9月65例盘状半月患者.其中男性29例,女性36例,年龄8~46岁,平均年龄21、3岁。65例中合并半月破裂者50例,包括分层撕裂23例,桶柄状撕裂16例,瓣状撕裂11例。手术方法:应用美国Stryker及德国蛇牌关节镜系统.用300镜观察,交替使用内侧和外侧切口置人不同角度篮钳和镜下电灼对半月进行处理,保留半月板边缘6~8mm。结果65例患者术后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至24个月,平均14、3个月。手术后关节交锁症状全部消失。术后6个月根据Ikeuchi膝关节评分标准,优48例,良12例.一般5例。无术后功能差的病例。结论盘状半月成形术可以最大程度地保留半月的功能.延缓膝关节的退变,除Wisberg韧带型盘状半月或合并严重撕裂者,应尽量采用此手术方法。应严格掌握该术式、适应证、禁忌证,避免影响手术效果的因素.

  • 标签: 盘状半月板 关节镜 半月板成型术
  • 简介:目的探讨骺不同部位损伤对骺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用新西兰白兔96只,估算骺损伤面积百分比,随机分组制备股骨远端骺中央及外侧边缘区损伤模型,术后不同时间从大体和组织学观察骺发育情况。结果直径2.0mm、3.0mm和3.5mm组骺损伤面积百分比分别为(3.33±0.42)%、(6.77±0.23)%和(9.05±0.30)%。术后骺中央区损伤3.0mm组和3.5mm组出现生长阻滞,而外侧边缘区损伤3.5mm组出现生长阻滞外侧边缘区损伤3.0mm组和3.5mm组出现髁部发育阻滞及外翻成角畸形。组织学观察发现骺损伤区骨桥形成,软骨细胞呈“岛状”分布,排列不规则,周围被骨桥包绕。结论骺发育阻滞与损伤面积百分比有关,中央区损伤主要引起肢体短缩畸形,而外侧边缘区损伤主要引起肢体成角畸形及骺横向发育阻滞骺损伤后其损害是永久性的骺损伤后软骨细胞修复能力有限。

  • 标签: 骺板 骨骺 损伤 动物实验
  • 简介:髌骨骨折在临床上很常见,因属关节骨折,治疗方法多以手术为主,目的就是恢复膝关节的伸屈功能。在手术治疗中,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切开复位再固定,且固定材料及固定方法多种多样,各有利弊。但对于单纯的骨折及无明显移位的骨折,采取传统的切开方法对膝关节的组织结构破坏较大,特别是对于年轻的女性病人,有损腿部皮肤的美观,多不情愿接受。我们介绍一种专对单纯髌骨骨折的新手术方法一经皮穿刺钢丝固定法。该法对膝关节结构基本无破坏,固定牢靠,功能恢复较快,病人乐意接受。经过随访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标签: 钢丝内固定治疗 髌骨骨折 经皮穿刺 膝关节结构 钢丝内固定法 治疗方法
  • 简介:目的比较研究Dick氏钉固定后矫形丢失情况。方法对使用Dick氏钉、AF钉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52例随访对照分析。结果用Dick氏钉钉同定组,由于万向关节的松动,远期手术矫正有明显丢失。结论AF系统与Dick氏钉相比结构更简单,使植物住具备复位、固定功能的同时操作方便、有效。

  • 标签: Dick氏钉 内固定 胸腰椎骨折
  • 简介:目的探讨桡骨小头骨折手术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我院自2000.6至2002.6收治5例桡骨小头骨折患者,均行手术切开复位,"鼓式"固定术,即用钛合金指骨(或掌骨)螺钉环行内固定.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11~24月,平均18个月,术后10~12周5例骨折均完全愈合,螺钉位置良好,功能恢复均良好,无二次手术病例.结论"鼓式"固定治疗桡骨小头骨折是一种比较实用却预后较好的手术方法,但正确掌握手术适应征和手术技巧更重要.

  • 标签: 桡骨小头 骨折 内固定
  • 简介:目的探讨直肠腔B超检查在肛肠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4年2月至2005年12月69例病人,其中男性39例,女性30例,年龄21~76岁,平均年龄48岁。肛周脓肿32例,肛瘘19例,直肠癌12例,肛周直肠后间隙炎症6例。使用经直肠腔B超检查方法,检查肛肠疾病,并将检查结果与手术所见及病理诊断相对照。结果除6例肛瘘未能明确瘘管走行和瘘管内口、3例直肠癌未能明确诊断外(符合率分别为68.4%和75.0%),其余病例B超检查结果均与手术病理诊断相符合(符合率为100%)。结论直肠腔B超检查对肛周脓肿的定位、脓腔的大小及手术计划方面有非常实用的价值;对肛瘘管道的走行及其内口的定位、直肠癌的浸润深度及其范围方面有指导意义。

  • 标签: 肛肠疾病 直肠腔 B超检查
  • 简介:无菌性松动和植入物周围感染是骨科固定术失败的两个主要原因,随着手术数量的日益增长,如何降低此类手术失败风险变得格外重要。在这个领域中,近期大量的研究工作致力于研制各种各样的植物涂层,而这些涂层大多只具有抗感染作用而无骨整合作用;或者只具有骨整合作用而不具备抗感染作用。但是要使植物长期有效,理想的涂层应兼顾骨整合和抗感染这两个功能。本文将对同时具有骨整合性和抗感染性的多功能涂层近期的研究进展和未来研究方向进行综述。

  • 标签: 骨科内植物 多功能涂层 骨整合 抗感染
  • 简介:动力髋加压螺钉(DHS)作为转子间骨折的固定技术现在临床已得到较为普遍的应用,因为它具有使骨折端控制加压,手术时间短等优点,其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有较高的成功率,我科对收治的15例DHS失败的患者进行了跟踪分析,我科认为DHS固定效果与术前手术适应症的选择和术中的操作有着密切的关系,必须引起重视。

  • 标签: DHS 内固定失败 动力髋加压螺钉 原因分 股骨粗隆间骨折 预防
  • 简介:目的探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接骨对老年转子间粉碎性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接骨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32例,进行术中观察及术后随访。结果手术操作简单、损伤小、固定可靠,31例术后经4~16个月随访,骨折全部愈合,无并发症,功能评分:优21例,良8例,优良率达93.9%。结论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接骨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效果良好,具有操作简单、损伤小、固定牢靠、并发症少等优点。

  • 标签: 转子间骨折 解剖型锁定接骨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