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针对传统医护监测设备的缺陷,提出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医护监测系统,从物联网的三层架构出发,设计了系统的四层架构,旨在实现患者家属和医护人员通过web方式异地访问患者生理参数的目的。方法:采用ZigBee簇树型无线网络进行多点数据传输的方法、基于可编程片上系统PSoC的底层控制、采用B/S架构的应用层数据访问。该系统监测患者生理参数准确度不大于±0.01,显示数据具有动态实时性;并能实现患者异常参数智能预警提示。突出设备的小型化,将其内嵌于病号服中。设计的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监测系统,能动态实时远程监测患者信息,明显减轻了医护工作的人力、物力、财力,为远程医疗系统奠定了基础。

  • 标签: 物联网 智能医护系统 无线传感网络 PSOC ZIGBEE协议
  • 简介:为解决传统听诊器听诊主要依靠医师经验判断,且灵敏度不高、无法记录下心肺听诊音等问题,我们将蓝牙无线传输技术、计算机技术与医疗实际需求相结合,对基于蓝牙的无线录音听诊装置的设计进行了研究,设计出基于蓝牙技术的新型听诊器。为心肺听诊音的存储记录与量化分析提供一种新的解决方案,从而辅助疾病的准确诊断和医疗事故的责任认定。

  • 标签: 蓝牙 听诊器 无线 存储 量化分析
  • 简介:目的通过SCT的断层扫描及三维重建模型对骶髂关节形态特点进行解剖学测量,为新型骶髂关节前方的弧形解剖锁定钢板的设计开发提供依据。方法采集68位成人患者(男性36例,女性32例)骨盆SCT数据测量,测量骶髂关节弧形板放置路径中的骶髂关节线(AB、BC)及AB与BC的夹角、骶髂耳状面的连线(DE、DF)及DE及DF的夹角,重建人体骨盆解剖结构模型;对上述数据进行统计和相关性分析。结果成人骶髂关节线男性AB:(24.65±6.37)mm、BC:(28.64±8.18)mm1为133.18°,女性AB:(19.54±4.58)mm、BC:(31.29±8.84)mm2为131.38°;男性DE:(22.26±4.82)mm、DF:(19.08±3.39)mm1为63°女性:DE:(18.94±5.20)mm、DF:(21.27±3.65)mm2为63.3°;平卧位时骶骨的侧部呈与水平面平行,这种关系减少了CT影像测量与实体测量的误差。结论骶髂关节的解剖结构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这种差异与骶髂关节线及性别具有的相关性,与左右无明显的相关性,骶髂关节形态决定骨盆形态及承受力的稳定性作用。新型弧形锁定解剖钢板的应用,能够与骶髂关节相匹配,缩短术中钢板塑行时间,增加力学的稳定性。

  • 标签: 骶髂关节 SCT扫描 三维重建 解剖学
  • 简介:目的基于CT三维重建个性化设计猪股骨髋关节假体与骨髓腔接触率的定量研究。方法选择猪股骨,拍摄实验前正侧位,双斜位片,再运用CT进行横断面扫描,获得CT数据后三维重建。基于CT三维重建数据,运用机器人磨削个性化假体,使其成为与髓腔完全匹配的定制假体。匹配后,拍摄实验后正侧位片,计算定制假体与髓腔接触的骨皮质或者骨松质的表面积以及接触率。结果通过计算,个性化假体近端表面与骨髓腔直接接触率为90.8%,与医疗机器人辅助扩髓组获得的假体表面与骨髓腔直接接触率相近,远较传统手工扩髓组获得的假体近端表面与骨髓腔直接接触率高。结论基于CT三维重建个性化股骨假体与猪股骨髓腔初始固定直接接触率为90.8%,可获得良好的接触率。

  • 标签: 关节成形术 髋关节 关节置换 定制假体 髓腔匹配
  • 简介:《中国生物医学工程羊报》是经国家科技局批准出版,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主办的英文版学术期刊。刊物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针,报道我国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最新进展,是我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与相关临床医学工作者进行学术交流的园地。

  • 标签: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英文版 稿约 编辑部 作者
  • 简介:《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是经国家科技局批准出版,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主办的英文版学术期刊。刊物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针。报道我国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最新进展,是我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与相关临床医学工作者进行学术交流的园地。

  • 标签: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英文版 作者 编辑部 稿约
  • 简介:目的明确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化能力及分化条件,以TGF-3和BMP-7诱导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类髓核细胞分化,为组织工程髓核的构建提供良好的种子细胞.方法利用全骨髓贴壁法分离获取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对细胞进行培养和传代,以特定的环境及细胞诱导液进行诱导,促使其向特定的中胚层细胞分化.再将细胞分为四组,A空白对照组,B:BMP-7诱导组,C:TGF-3诱导组,D:TGF-3与BMP-7共同诱导组,诱导21天后对蛋白聚糖、Ⅰ型胶原、Ⅱ型胶原、Ⅹ型胶原和SOX9基因进行realtime-PCR检测.结果全骨髓贴壁法分离获得的原代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良好,2周后显微镜下观察细胞间形态较为一致,成纺锤形.细胞传代后生长良好.细胞表面表达CD29、CD105、CD166表面标记物.在成骨诱导培养液、成软骨诱导培养液和脂肪诱导培养液的诱导下,培养21天后,通过特定染色发现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预定方向分化生长.以TGF-β3和BMP-7生长因子诱导21天后,蛋白聚糖、Ⅱ型胶原和SOX9基因表达C组和D组明显高于A组和B组(P〈0.05),X型胶原表达A组和B组明显高于C组和D组(P〈0.05),Ⅰ型胶原表达四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全骨髓贴壁法可以成功分离获得状态良好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成骨诱导培养液、成软骨诱导培养液和脂肪诱导培养液的诱导下,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向预定的方向分化且生长良好.TGF-3和BMP-7诱导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可明显提高其类髓核细胞具有的下游基因表达水平.

  • 标签: 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全骨髓贴壁法 诱导分化 转化生长因子3 骨形态发生蛋白7
  • 简介:胰岛移植是治疗1型糖尿病的有效方法,但是胰岛供体短缺、微环境破坏、免疫排斥、营养供应等是胰岛移植中的难题和挑战。组织工程方法是用支架材料或细胞与胰岛共移植,改善胰岛的存活和功能。而分子影像技术为移植后胰岛的生物学过程提供了有效的检测手段。文章对近年来组织工程技术改善胰岛移植的生存微环境干细胞治疗,以及分子影像方法进行胰岛移植后活体、实时、动态观测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对目前胰岛移植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

  • 标签: 1型糖尿病 胰岛移植 组织工程 分子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