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应用改良的穿刺系统穿刺家兔动脉制作急性脑梗塞模型,旨在提高制作过程中动脉穿刺的成功率。方法: 选择成年健康的家兔 40只 ,随机分为两组, A组(实验组) 20只, B组(对照组) 20只。 A组应用改良后的 24G静脉留置套管针,采用 seldinger法穿刺股动脉,超选择性插管至右侧颈内动脉,经微导管缓慢注入预制自体血栓栓塞颈内动脉制成急性脑梗塞模型。 B组切开暴露动脉 18G穿刺针穿刺,引入微导管插管至右侧颈内动脉,与 A组同样的办法栓塞右侧颈内动脉。结果: A组 1只动脉穿刺失败, 19只动脉穿刺并右侧颈内动脉均栓塞成功,成功率为 95%。 B组 14只动脉穿刺失败, 6只动脉穿刺成功并顺利栓塞右侧颈内动脉,穿刺部位渗血均较严重,造模成功率为 30%。两组造模成功率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改良穿刺系统穿刺家兔动脉制作急性脑梗塞模型,具有操作简单、快捷、成功率高、出血少的特点,是一种符合实际应用的技术。

  • 标签: Seldinger法 股动脉 脑梗塞 动物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评析对恒上前牙龈下牙患者在牙齿修复过程使用牙体牙髓正畸联合修复的临床有效性。方法:此研究的随机选取的 104例恒上前牙龈下牙患者选取时间为 2019/4-2020/4,分为使用基础修复的对照组( n=52)和引入牙体牙髓正畸联合修复的观察组( n=52),评价疗效。结果:采用牙体牙髓正畸联合修复的观察组患者总有效治疗率比使用基础修复的对照组高( P< 0.05);治疗后的观察组出现牙周炎、牙龈炎、牙髓充血等并发症的概率更低( P< 0.05)。结论:对恒上前牙龈下牙患者采用牙体牙髓正畸联合修复能够获得满意疗效,患者牙齿修复后的并发症概率低,牙齿康复效果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疼痛状况并提升其生活质量。

  • 标签: 恒上前牙龈下牙折 牙髓 牙体 正畸联合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巩膜条反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 65例我院于 2018年 4月至 2018年 12月 收治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以上所有患者均采用巩膜条反术联合羊膜植入术,手术前记录患者视力、眼压和视野,治疗1个月后对比患者术前眼压、视野以及视力恢复情况。结果:经治疗后,患者眼压和视野明显优于治疗前,且术后视力高于 0.5的患者明显增多( P< 0.05)。结论:应用巩膜条反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可以有效降低患眼的眼压,维持和改善患眼视野,恢复患者视功能。

  • 标签: 巩膜条反折术 羊膜植入术 闭角型青光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四肢复杂创面修复中游离前外侧皮瓣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 2014 年 1月至 2019年 12 月收治 30例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均采取游离前外侧皮瓣修复治疗。分析患者临床疗效情况。结果:手术成功率 100.0%。术后 2例患者皮瓣边缘出现部分坏死,经换药后 3d、 5d治愈; 2例患者术后第 2d发生动脉危象,及时进行手术探查患者吻合血管以及重建该处血管血液循环后皮瓣成活。 30例患者经术后随访 6个月调查显示,患者皮瓣色泽恢复正常且外观良好,均未发生破溃现象。结论:采用游离前外侧皮瓣修复四肢复杂创面的手术成功率高且疗效明确,该方法具有临床推广与应用价值。

  • 标签: 四肢复杂创面 游离股前外侧皮瓣 手术修复 成功率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动脉造影,栓塞手术治疗动静脉畸形脑出血的护理方式,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 方法: 2018年 3月至 2019年 3月我院对 60例动静脉畸形脑出血患者进行分析,为患者提供动脉造影、栓塞术治疗,将患者分成了常规组和研究组,两组均为 30例患者。常规组使用常规护理,研究组使用综合护理,对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经过护理后,研究组有 93.33%的患者对护理满意,常规组有 73.33%的患者对护理满意,两组的护理满意度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性( P<0.05)。 结论:动静脉急性脑出血患者接受经动脉造影、栓塞术后强化观察和护理,能够让患者对护理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几率,临床中可以推广使用。   【关键词】动静脉畸形脑出血 ;经动脉造影 ;栓塞术 ;护理    动静脉畸形脑出血是因为血管混乱盘结引起的先天病变,患者会出现脑出血,癫痫,头痛等等并发症,主要的发病群体是 40岁以下的群体 [1]。临床中手术治疗是比较理想的治疗方式,动脉造影和栓塞手术对该疾病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好,是评价脑血管治疗效果的金标准,但是仍然会有并发症出现 [2]。此次研究中,动静脉急性脑出血患者我们分成了两组进行对比,使用不同的护理方式,探讨患者的临床护理情况,为护理提供依据,有以下报道。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8年 3月至 2019年 3月我院对 60例动静脉畸形脑出血患者进行了分析研究,将患者分成了常规组和研究组,均有 30例。患者接受了 CT和 MRI检查,满足动静脉畸形脑出血的诊断依据。共有 11例女性, 19例男性,最小 14岁,最大 48岁,平均( 37.55±3.26)岁。研究组有 10例女性和 20例男性,最小 15岁,最大 50岁,平均( 37.84±3.50)岁。两组的普通资料对比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性,对结果没有影响。    1.2 方法    两组动静脉急性脑出血患者接受了动脉造影,栓塞手术,常规组使用的是常规的护理方式,主要是吸氧,血压和血糖控制,抗感染治疗,体征观察,遵医嘱用药等,研究组除了对照组的护理内容还增加了综合性护理,有以下护理内容。    1.2.1 一般护理    术后调整患者为平卧体位,将床头抬高,调整左右侧卧,两小时进行一次翻身。穿刺点视情况进行止血,术后制动术侧肢体,伸直 6至 12小时,使用沙袋压迫止血。    1.2.2 临床观察    术后对患者的心电进行监护,提供吸氧治疗,观察患者的意识情况,术后如果患者有颅内再出血,最先出现的就是意识变化,为患者进行格拉斯评分,观察患者的意识障碍程度,观察血压,对血压控制情况进行了解,确定患者的颅内再出血情况,术后 24小时对患者的体温、肢体感觉进行观测,如果脉搏减慢,肢体麻木,皮肤温度下降,可能是包扎过紧导致了栓塞,需要进行应急处理。    1.2.3 心理护理    术前患者及其家属对手术成功与否比较担忧,容易有焦虑,紧张的情绪出现,患者术后卧床休养,术侧肢体制动,容易产生心理障碍,护理人员要耐心的和患者进行解释,为患者交代注意事项,加强沟通,让患者及其家属对手术有更多的了解,增强治疗信心。    1.3 观察指标    拟定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护理满意率 =满意率 +基本满意率。     1.4 统计学处理     SPSS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 X2检验, P<0.05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护理后,研究组有 93.33%的患者对护理满意,常规组有 73.33%的患者对护理满意,两组的护理满意度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性( P<0.05)。    3 讨论    动静脉畸形脑出血使用动脉造影和栓塞手术非常有效,术后观察患者的并发症非常重要,要对患者穿刺部位的出血情况进行了解,避免患者出现水肿症状 [3],观察患者是否有颅内出血症状,动脉造影会导致高压,因此会出现血管破裂和加重出血情况,护理人员需要熟练的掌握基础的护理操作,对动脉静脉畸形脑出血患者的并发症机制进行了解,这样可以对患者的病情评价更加准确,提升护理质量 [4]。    此次研究中,我们对患者进行了动脉造影,栓塞手术治疗,将患者分成两组,使用不同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显示,经过护理后,研究组有 93.33%的患者对护理满意,常规组有 73.33%的患者对护理满意,两组的护理满意度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性( P<0.05)。说明综合护理能够提升医院的护理质量。   总而言之,动静脉畸形脑出血患者接受动脉造影,栓塞手术治疗,加强观察和护理,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避免并发症出血,临床中可以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经动脉介入诊疗外周血管发生并发症的相关因素与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本院收治198例经动脉介入诊疗外周血管患者,在患者治疗完毕后,观察患者是否外周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发生,并获取患者的详细病案信息,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198例患者中有20例患者发生外周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为10.1%。相关因素为:65岁及以上、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强化抗凝治疗与加压止血。结论:经动脉介入诊疗外周血管发生并发症的几率较高,临床应明确相关因素,及时做好护理工作,从而降低外周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临床治疗安全性。

  • 标签: 经股动脉介入 外周血管 并发症 相关因素 护理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气道管理中量化评估模式对呼吸系统相关并发症的影响。 方法:抽取我院 2017 年 5 月 -2019 年 8 月收治的 107 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进行分组研究,依照双色球法分成对照组( n=52 )和实验组( n=55 ),护理模式各为常规护理、量化评估模式,对比两组呼吸系统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 结果:组间呼吸系统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予以比较,实验组低于对照组,数据上有明显差异( P < 0.05 )。 结论: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气道管理中应用量化评估模式可有效降低呼吸系统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增强临床疗效。

  • 标签: 气道管理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 量化评估模式 并发症 呼吸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