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正电子成像(PET/CT)和磁共振成像(IRM)在多发性骨髓瘤(MM)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并分析其成像性能。为2021年1月—12月期间55次住院检查选择了这种方法,对所有病人进行MRI、PET/CT检查。MM统计MRI中的图像性能、PET/CT、MRI诊断性能统计、PET/CT、MRI检测率统计、不同类型MM的PET/CT、MRI阶段统计、MM的PET/CT(与病理检测结果相比)。因此,MRI图像在正常T1WI序列中呈现为mm患者的低信号,在T2WI序列中呈现为高信号;PET/CT图像显示,在骨髓移植病人体内,FDG在身体许多部位的吸收不均衡,18F-FDG的吸收浓度异常集中在骨伤患者的灶内,骨髓质异常患者的吸收水平不同PET/CT诊断的准确度和灵敏度高于MRI,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 < 0.05);PET/CT骨伤检出率高于MRI,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显着性(p < 0.05);MRI、PET/CT对MM分级情况无显着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PET/CT诊断MM的准确性和灵敏度较高,骨毁MM检测率较高。

  • 标签: PET/CT MRI 多发性骨髓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糖调节在18F-FDG(氟代脱氧葡萄糖)心脏PE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CT(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心肌显像中的护理措施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8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82例患者作为探讨对象,均要求禁食6h,血糖值结果在7.9-8.7mmol/L之间的患者,纳入α组;血糖值结果>8.9mmol/L的患者,纳入β组。确认患者血糖值维持在7.9-8.7mmol/L后,向其注射18F-FDG,嘱咐进行休息,于1h后接受上机扫描,观察患者的心肌显像成功率。结果:护理后,两组对比,α组的成功显像率为95.92%,高于β组78.78%(p<0.05)。结论:血糖调节能够改善患者血糖水平,提高了18F-FDG心脏PET/CT心肌图像显像成功率。

  • 标签: 血糖调节 18F-FDG PRT CT 心肌显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肺癌疾病特点,对比分析全身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WB-DWI)、PET-CT及颅脑MRI的分期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2月-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疑似肺癌疾病患者,总计60例。全部患者均进行WB-DWI、PET-CT及颅脑MRI诊断。手术病理分期作诊断金标准,对比分析两种方法诊断情况。结果:手术病理:恶性患者43例,良性患者17例。两种方法诊断后,WB-DWI诊断的符合率高,P

  • 标签: WB-DWI PET-CT及颅脑MRI 肺癌分期 诊断符合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8F-FDG PET/CT与1.5T MRI联合显像在肾癌原发病灶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38例临床怀疑为肾癌的患者于一周内分别行18F-FDG PET/CT及1.5T MR和病理学检查。比较两者对肾癌的诊断价值。结果:38例患者中,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为肾癌者30例.其余8例因18F-FDG PET/CT显像发现有转移病灶者放弃手术。18F-FDG PET/CT检查准确率为73.3%;1.5T MR的准确率为86.7%;二者异机融合后准确率为95.3%。8例转移病例中,3例为腹膜后淋巴结转移,3例两肺多发转移,2例骨转移并肝转移,1例伴有下腔静脉和肾静脉癌栓形成。而MR仅发现l例肾静脉和下腔静脉痛栓形成。结论:18F-FDG PET/CT与1.5TMR异机融合显像对诊断原发性肾癌的准确率高于单独的18F-FDG PET/CT及1.5TMR。对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的诊断优于MR。对肾癌的分期、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的判断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肾癌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氟脱氧葡萄糖F18 磁共振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