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胸部外伤合并血气胸治疗中电视胸腔镜手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3年12月,本院胸部外伤合并气胸治疗患者人数共30人,将30名患者按照对比组与研究组进行划分,15名对比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15名研究组患者接受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两组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与胸腔闭式引流量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临床疗效优于对比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风险低于对比组,P<0.05;研究组的手术用时更短且胸腔闭式引流量更少,P<0.05。结论:电视胸腔镜手术临床疗效较好,能够有效保证胸部外伤合并血气胸的治疗效果,对并发症发生风险有所抑制,能够减少手术需要的时间,减少了胸腔闭式引流量。

  • 标签: 电视胸腔镜手术 胸部外伤 血气胸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普通胸片对肺结核影像的诊断特点。方法:该院521 例有完整临床资料的肺结核患者的普通X 线胸片。结果 521例肺结核中浸润型495例(95%)、血行播散型4例(0.8%)、慢性纤维空洞型12例(2.3%)、结核性胸膜炎10例(1.9%),有以下影像特点: 结节斑点影、斑片状周围浸润影、片状融解或小空洞影、纤维索条影或网状影、胸膜增厚粘连。结论:普通胸片检查方便易行,是发现肺部疾病的首选检查方法,对肺结核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 标签: 胸片 肺结核 X 线影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螺旋CT技术对于急性胸部创伤病人的诊断效果。方法:本文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间80例到我院治疗急性胸部创伤病人,对这80例病人提供CT和X线技术两种方法进行检查,根据两种检查对病人进行了分组,实验组(采用X线技术)与对照组(行CT诊断),每组病人的数量为40例,比较两种方法对病人诊断的准确率。结果:参与本次研究的的病人根据分组情况分别进行CT和X线检查,发现使用CT诊断检出率更具优势,P值小于0.05可见统计学意义;结论:由此可见,将螺旋CT诊断应用于急性胸部创伤病人诊断中,其诊断性较高,具有临床诊断价值。

  • 标签: 急性胸部创伤 CT诊断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像诊断胸部结节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按照随机抽取的原则选择80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胸部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然后按照CT影像技术、临床胸片诊断技术的先后顺序,为胸部结节患者分别进行临床诊断,最后通过临床确诊与误诊结果分析两种技术的临床诊断效果。结果:临床胸片技术的临床确诊率显著低于CT影像技术,而误诊率则明显高于CT影像技术,对比两种影像技术诊断效果间的差距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临床胸片技术 CT影像技术 胸部结节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stwics组织外扩张装置辅助自体脂肪移植乳房重建应用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 总结收治的32名应用stwics结合自体脂肪移植技术进行乳房整形的治疗效果,应用品字型吸脂管(直径2.5mm)低负压抽吸脂肪,棉垫法进行脂肪颗粒浓缩(去除多余水分、油脂及组织碎片),以及单孔注脂针多层次、多隧道、多点注射脂肪,常规照相进行影像评估,术后定期随访。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每侧乳房移植脂肪的体积300—420mL(平均335mL),随访18—24个月,效果满意。结论应用stwics技术能提高脂肪移植效果,减少脂肪移植的手术次数,尤其对于脂肪容积不多的女性或因手术/放疗造成局部皮肤张力大的乳腺癌患者;应用stwics结合自体脂肪移植技术可以加快塑造完美乳房外形的进程。

  • 标签: stwics 自体脂肪移植 乳房整形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stwics组织外扩张装置辅助自体脂肪移植乳房重建应用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 总结收治的32名应用stwics结合自体脂肪移植技术进行乳房整形的治疗效果,应用品字型吸脂管(直径2.5mm)低负压抽吸脂肪,棉垫法进行脂肪颗粒浓缩(去除多余水分、油脂及组织碎片),以及单孔注脂针多层次、多隧道、多点注射脂肪,常规照相进行影像评估,术后定期随访。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每侧乳房移植脂肪的体积300—420mL(平均335mL),随访18—24个月,效果满意。结论应用stwics技术能提高脂肪移植效果,减少脂肪移植的手术次数,尤其对于脂肪容积不多的女性或因手术/放疗造成局部皮肤张力大的乳腺癌患者;应用stwics结合自体脂肪移植技术可以加快塑造完美乳房外形的进程。

  • 标签: stwics 自体脂肪移植 乳房整形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CT表现及转归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4例COVID-19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对不同阶段CT征象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14例COVID-19患者首次胸部CT均发现病灶:以双肺胸膜下多发磨玻璃影为主,常伴实变、增粗血管影、细网格影及条索影;其中“白肺”1例,胸腔积液2例。复查CT:8例病灶逐渐吸收;1例病灶先实变缩小,边缘变平直,再次复查吸收变淡;2例原病灶吸收的同时其他位置出现新病灶,分布及密度特点与原病灶相近,其中有1例新发病灶从肺外周向中央扩散,随访发现新老病灶同时吸收。空气支气管征、纤维条索和胸膜下线常见,少数可出现叶间裂增厚或胸腔积液;无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肿大。结论 COVID-19的肺部影像转归形式多样,如炎性反应滞后、严重者可出现“白肺”、病程较短者可由早期直接进入消散期。CT诊断的作用在于早期病变的检出、动态演变的观察、疾病程度及预后的评估。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明确螺旋CT影像检查在急性胸部创伤中的诊断状况与价值。方法:在2021年5月-2023年6月期间选择我院进行治疗的89例急性胸部创伤患者参与研究,所有患者均进行X线与螺旋CT影像检查,X线检查结果为对照组,螺旋CT检查结果为探究组,对两组的影像检查结果(疾病分布与诊断准确率)进行对比。结果:分析:两组疾病分布对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诊断准确率探究组大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CT影像检查用于急性胸部创伤诊断中,疾病分布与X线检查有明显差异,同时能够有效提高诊断准确率,在临床中的诊断价值较高,可在实际临床诊断中进行推广运用。

  • 标签: 急性胸部创伤 螺旋CT 诊断分析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在重型开颅外伤患者治疗中使用改良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对该种手术方式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 从我院2022年期间随机挑选出60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且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其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手术,观察组患者给予其改良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手术,对两种手术方法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为(88.40±9.50)min、术中出血量为(124.40±14.90)ml、术后7dNIHSS评分为(12.70±2.20)分,均要好于对照组(p<0.05)。从治疗有效率方面,观察组是93.33%,对照组是70.00%,从中可以看出使用改良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手术的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更高(p<0.05),结论 改良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手术对于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治疗具有较为积极意义,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改良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 重型颅脑外伤 临床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对于高原脑外伤需要了解其特殊性,有针对性进行治疗和护理,文章阐述了高原脑外伤,并提出治疗和护理措施。

  • 标签: 高原地区 脑外伤 治疗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胸部肿瘤放疗致放射性食管炎的护理效果。方法特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胸部肿瘤放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常规组实施常规的护理途径,对实验组实施预防性护理途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胸部肿瘤放疗致放射性食管炎发生概率。结果两组患者在经过护理后,实验组胸部肿瘤放疗致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概率为2.5%,低于常规组的17.5%,实验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组,比较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胸部肿瘤放疗致放射性患者进行护理过程中,预防性护理途径比常规的护理途径效果更为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胸部肿瘤 预防 护理途径
  • 简介:【摘要】目的:早期肺部感染诊断过程中比较胸部X线、胸部X线与CT联合检查效果。方法:于2021年06月--2022年06月就诊于本院的早期肺部感染患者122例作为检查对象,按照随机分配原则设为X线组(单一胸部X线检查)、联合组(胸部X线与CT联合检查),各61例。结果:联合组结节影、线样影、磨玻璃影等特征检出率较X线组更高(P

  • 标签: 早期肺部感染 胸部X线 CT 检出准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