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在新生儿静脉输液的过程中采用前馈控制护理措施观察其输液外渗风险预防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2年12月新生儿科输液治疗的80例患儿为观察对象,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基于常规护理实施前馈控制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新生儿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输液外渗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新生儿在进行静脉输液的过程中采用前馈控制措施可有效提升可有效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降低输液外渗发生率,进而使患儿及家属获得更良好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新生儿 输液外渗 前馈控制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零缺陷”护理服务措施降低PICC置管并发症的作用。方法:将我院2020年内收治的相关疾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课题的观察对象,依照纳排标准的要求筛选出其中的48例患者对其开展临床观察研究。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上述患者分为一般组(在PICC置管期间对患者按照传统的方法进行护理)和干预组(在置管期间对患者按照“零缺陷”的模式开展护理)。结果:根据研究结果发现相对于一般组中的患者,干预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的整体感受相对较好,围治疗期各种不适反应的发生情况明显更少(P<0.05)。结论:本研究发现PICC置管对后期的维护质量要求较高,护理人员需要加强置管期间的细节护理才能保障治疗的效果,降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零缺陷”护理 医疗服务 PICC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在患者护理中,对持续质量管理的管理效果进行分析。方法:筛选2019~2021年间,74位患者的护理资料,随机分为两组,持续质量管理(观察组)、常规护理(对照组),探究患者护理满意率以及对护理质量的影响,论证持续质量管理影响。结果:在不同护理干预下,各项参数差异p小于0.05,观察组基础护理、病房管理、护理安全为32.31±1.52、28.65±1.83、30.22±1.69,对照组为21.16±1.15、23.21±2.63、25.69±1.15,差异P<0.05。探究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33(89.18%),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26(70.27%),差异P<0.05。结论:在护理中,采取持续质量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持续质量管理 临床护理工作 应用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急诊输液患者采用预见性干预措施降低非计划拔管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我院急诊科2020年10月-2021年3月收治的228例输液置管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开展预见性护理干预将患者分为对照组(143例:2020年10月-2020年12月行常规干预措施)与实验组(85例:2021年1月至2021年3月行预见性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干预后非计划拔管率(2.35%)低于对照组,且实验组非计划拔管的发生主要为脱落,数据差异明显(P

  • 标签: 急诊输液 预见性干预措施 非计划拔管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硬膜外分娩镇痛是否对降低剖宫产率具有积极的影响。方法:选择连续入院的满足研究条件的产妇,将其随机分为硬膜外分娩镇痛组和对照组。记录了以下指标:VAS评分(镇痛效果)、产程时间、胎儿体质量、出血量以及Apgar评分(评估新生儿健康状况)。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并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硬膜外分娩镇痛组的VAS评分明显降低(P < 0.05),表明镇痛效果显著。此外,在硬膜外分娩镇痛组中,产程时间缩短(P < 0.05),胎儿体质量、出血量、Apgar评分方面并未发现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硬膜外分娩镇痛可有效降低剖宫产率,改善产程进展,不会对分娩结局产生影响。推荐使用硬膜外分娩镇痛技术,以减少不必要的剖宫产和提高母婴健康水平。

  • 标签: 硬膜外分娩镇痛 产程 分娩结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孕妇进行营养检测对降低高危妊娠的影响。方法:选择 2018年 6月至 2019年 6月期间于我院接受营养指导的 252例孕妇,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 126例,常规健康教育)和观察组( 126例,接受营养检测)。对比两组孕妇的并发症发生状况。结果:在此次研究中,对观察组孕妇实施营养检测之后,胎儿宫内窘迫、妊娠糖尿病发生率 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较明显, P< 0.05。结论:对孕妇进行营养检测,其营养摄入状况良好并发症发生率更低,能降低高危妊娠,因此营养检测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 标签: 孕妇系统营养 检测 高危妊娠,吻合口瘘(删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护理安全管理对降低静脉输液风险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22例静脉输液患者,采用抛硬币法将其分成观察组(n=61)和对照组(n=61)。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输液风险事件发生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输液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28%<13.11%)(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5.08%)明显高于对照组(83.61%)(P<0.05)。结论采用护理安全管理可明显降低静脉输液风险事件发生率,提升护理满意度。

  • 标签: 静脉输液 护理安全管理 风险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 研讨精细化护理对降低静脉输液风险的价值。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94例(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需静脉输液的患者开展研究,按照电脑随机法分为A组(47例)采用常规护理,B组(47例)在采用精细化护理。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风险的发生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后,B组患者的风险发生情况低于A组,B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A组,P<0.05;结论:对静脉输液患者应用精细化护理,可有效减少风险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静脉输液 精细化护理 降低风险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综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剖宫产产妇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取我院2018年5月—2020年12月收治的剖宫产产妇7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照数字表法将这70例剖宫产产妇依次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剖宫产产妇,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对两组剖宫产产妇的第一次排气时间、疼痛评分和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护理干预过后,观察组疼痛率为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目视管理对供应室降低医院感染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20年01月至2021年7月收集的供应室相关数据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目视管理,对比实施管理方法前后的医院感染率、手术器械相关质量和工作人员满意度。结果:经比较发现,管理后的医源性感染率和手术器械污染率明显更低于管理前;管理后物品包装合格率及器械有效验收率等分别明显高于管理前(均P

  • 标签: 目视管理 供应室 医院感染
  • 简介:摘要:为进一步降低女性重复流产的风险以及对身体的危害,在社会上应该不断普及生殖健康咨询服务。本文通过对生殖健康咨询服务降低女性重复流产风险的作用进行分析,并且探讨了当前生殖健康咨询服务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进一步为开展生殖健康咨询服务提供了理论依据。通过调查和分析发现,生殖健康咨询服务在降低女性重复流产风险方面具有积极作用,这可能是因为咨询服务为女性提供了专业的生育知识和心理支持,帮助她们更好地了解生育过程和应对生育问题。此外,咨询服务还可以协助女性进行生育问题的诊断和治疗,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健康问题。

  • 标签: 生殖健康咨询服务 女性健康 重复流产 风险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有效降低静脉输液风险,采用护理安全管理方式,分析其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去年3月到今年2月收治的需要输液患者中选出82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案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成两组,实验组患者有41例,对照组患者也是41例。其中,实验组患者采用护理安全管理方式进行护理管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方式进行护理管理,对比实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出现不良事件的几率、二组患者对于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医院中出现纠纷的发生率。结果经过对比研究,发现,本次研究中心实验组患者产生不良事件的概率更高,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更高,医患纠纷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静脉输液的风险问题,临床中采用护理安全管理模式进行护理管理能够起到很好的预防风险事件作用,而且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也能得到显著提升,该护理管理模式适合推广使用。

  • 标签: 静脉输液 风险事件 护理安全管理 常规护理管理 满意度 医患纠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痹症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方法:2021年1月到2022年2月,选取110例痹症患者进行研究,经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采用利多卡因、曲安奈德、玻璃酸钠膝关节腔注射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辨证方剂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及治疗前后疼痛感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治疗4周后观察组疼痛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痹症采用中医辨证治疗,治疗效果显著,疼痛感明显缓解,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痹症 利多卡因 膝关节腔注射 中医辨证 治疗有效率 疼痛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康管理对于骨质疏松和骨密度降低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该院门诊2017年8月-2019年4月诊断为骨质疏松和骨密度降低患者340例,将其分成四组:骨质疏松健康管理组(A组 ,60例 )、骨质疏松对照组(B 组,61例 )、骨密度降低健康管理组(C组 ,109例 )及骨密度降低对照组(D 组,110例 )。对甲、丙组实施健康管理其他两组仅进行常规管理。观察健康管 理后各组患者临床缓解情况及并发症预防效果。结果:通过健康管理,A组患者中63.0%骨密度低下者可转为正常。B组骨密度则表现为轻微下降,22.0%患者出现脆性骨折风险。C组患者发生骨折仪4例,发生率为3.7%,而D组则发生 骨折18例 ,发生率为16.4% ,两组骨折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质疏松患者中,A组患者疼痛视觉评分(VAS)4-6分人数有明显下降,所占比例与B组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密度降低患者中,C组患者VAS4-6分人数有明显下降,所占比例与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针对骨密度降低和骨质疏松患者进行健康管理对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预 防骨折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骨密度 骨质疏松 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