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研究以入职年限为5年内的高校青年教师为调查对象,采用“SCL-90心理健康自评量表”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青年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整体良好,总分低于全国常模,在躯体化和人际关系两个因子上,分数高于常模;(2)文科教师相对于理工科教师表现出更多的躯体化症状,理工科教师相对于文科教师表现出跟多的人际关系问题;(3)相对于男性教师,女性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更低,在躯体化和强迫症状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本研究提出高校青年教师自我心理调适的方法,以提升高校青年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幸福感。

  • 标签: 高校教师  心理健康  自我调适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教学改革不断深入,为促进教育发展我国提出课程的教学理念,要抓住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使我国课程改革核心环节以及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理论一起发展,通过构建学校课程育人大格局,通过落实育人目标在医学院校临床实践教学中实施课程,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正确价值观,切实落实“立德树人”理念,基于此,本文探究在临床实践教学中融入政治思想教育,加强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为实现专业知识技能学习以及职业道德政治思想统一的目的提出参考建议。

  • 标签: 课程思政 临床实践教学 协同育人
  • 简介:【摘要】课程是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之一,在培养医学生知识的同时注重对其医德的树立,对学生、对教师来说均具备重要意义。在生理学理论教学中尝试将元素融入其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思想观念,做好德育树人工作,其相关尝试可以为教师提供灵感,做好理论知识与的有效结合。本文将以理论教学与课程的融合为重点,讲述建设的重要性和可实施思路,为临床教学提供参考。

  • 标签: 生理学教学 理论知识 课程思政 融合探究
  • 简介:【摘要】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始终秉承着全员、全程及全方位育人的教学方式,将爱国情怀、敬畏生命、科学精神培养等思维融入组织胚胎学教学中,与“三全育人”的完美结合,传授学生医学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品德高尚才华出众的医护工作者。基于此,本研究着重分析课程在组织胚胎学中的重要作用及教学思路,以供参考。

  • 标签: 课程思政 组织胚胎学 教学
  • 简介:摘要:当前,我国的互联网发生巨大变化,而各行业也随之改变,教育形式也应当相应转变。教育部提出“停课不停学”理念,各大高校相继开展线上教学。本研究重点分析肿瘤学研究生教育中融入的应用价值,为教学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互联网 线上教学 停课不停学 肿瘤学 研究生教育 思政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越来越关注医学伦理道德以及医德医风等问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提出,对高校培养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妇产科教学中,不仅仅要传授学生相应的妇产科专业知识,还需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必须要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妇产科专业人才,这样才能够促进医学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分析后疫情时代把课程融入到妇产科教学过程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提出了相应的促进课程在妇产科教学中有效融合的策略,将真正助力新型冠状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下促进培育医学本科生的核心素养。

  • 标签: 课程思政 妇产科学 本科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课程结合“四环五步教学法”在胸心外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3月至2022年我院胸心外科实习的护生126人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电脑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人,观察组采用课程结合“四环五步教学法”进行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对比2组学生的理论成绩、操作考核成绩 以及2组学生对于教学效果的评价。结果:观察组在理论考试以及操作考试中的成绩均优于对照组;2组学生对于教学效果评价中观察组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以上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课程思政 四环五步教学法 胸心外科 临床护理教学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对23例中青年猝死患者的临床病例分析,探讨近年来中青年患者猝死的常见病因、诱发因素及防治措施。

  • 标签: 中青年 猝死 诱因 先兆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及危险因素。方法对我院近一年内进行治疗的72例的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病例进行回顾分析,总结他们的病因以及临床特点,并进行系统化的分析。结果72例的青年脑卒中的患者中包含33例的出血性脑卒中患者以及39例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上发病率较高的疾病包括脑血栓的形成(24.3%)、蛛网膜下腔的出血(20.4%)、基底节区的出血(17.9%)、脑栓塞(14.3%)。青年脑卒中的主要发病原因包括高血压(41.5%)、动脉的粥样硬化(18.7%)、脑动脉瘤(8.7%)。结论青年脑卒中患者在临床上以蛛网膜下腔的出血、基底节区的出血、脑血栓的形成、脑栓塞发病率最高。青年脑卒中的病因主要包括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以及脑动脉瘤。

  • 标签: 青年缺血性脑卒中 危险因素 研究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住院的青年缺血脑卒中的患者的资料,对青年缺血脑卒中临床特点进行总结并分析患者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60例青年缺血脑卒中患者,根据TOAST分型进行分组,包括大动脉粥样硬化组24例,心源性栓塞组13例,小动脉闭塞组11例,其他明确病因组7例,不明原因组5例。对各组相关实验室检查指标及危险因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不同TOAST分型组血白细胞介素(IL)-1、IL-6、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及高脂血症、高血压病和糖尿病发生率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动脉粥样硬化组血IL-1、IL-6、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及高脂血症、高血压病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4型组;心源性栓塞组血IL-1、IL-6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小动脉闭塞、其他明确病因及不明原因组,高脂血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小动脉闭塞组,糖尿病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4型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TOAST分型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因不同,高脂血症、高血压病、糖尿病是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青年缺血性脑卒 危险因素 疾病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倍他乐克在中青年高血压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本院2021.06-2022.06中青年高血压患者(92例)设置为研究对象;依据区间随机法划分组别,对照组(46例),接受常规药物(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实验组(46例),在常规用药基础上增加倍他乐克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更高(P<0.05),分别为97.83%、82.61%;治疗前两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对比未体现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降低,实验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组间内皮功能指标对比未体现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组内皮素明显下降、一氧化氮明显上升,实验组治疗前后变化幅度较对照组更大(P<0.05);两组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未体现明显差异(P>0.05),分别为2.17%、4.35%。结论:倍他乐克在中青年高血压患者中可取得较理想临床治疗效果且无明确安全隐患,值得应用。

  • 标签: 倍他乐克 中青年高血压 硝苯地平缓释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倍他乐克在中青年高血压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本院2021.06-2022.06中青年高血压患者(92例)设置为研究对象;依据区间随机法划分组别,对照组(46例),接受常规药物(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实验组(46例),在常规用药基础上增加倍他乐克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更高(P<0.05),分别为97.83%、82.61%;治疗前两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对比未体现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降低,实验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组间内皮功能指标对比未体现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组内皮素明显下降、一氧化氮明显上升,实验组治疗前后变化幅度较对照组更大(P<0.05);两组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未体现明显差异(P>0.05),分别为2.17%、4.35%。结论:倍他乐克在中青年高血压患者中可取得较理想临床治疗效果且无明确安全隐患,值得应用。

  • 标签: 倍他乐克 中青年高血压 硝苯地平缓释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X线在中青年型颈椎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20年1月-2021年3月接诊40例中青年型颈椎病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X线检查,进而评价其诊断效果。结果:通过X线检查发现,40例患者中有24例患者出现颈椎生理曲度异常,其中包括17例患者为单纯性颈椎生理曲度变直、3例患者为生理曲度消失呈反向、2例患者为颈椎生理曲度反凸和成角、2例患者为颈椎生理曲度侧弯,同时还有8例患者为韧带钙化、4例患者为椎间盘狭窄、3例患者为椎间孔改变、1例患者为椎体骨质增生。结论:X线在中青年型颈椎病中的诊断价值较为显著,可促使患者临床症状被高效检测出。因此,可将X线检查技术推广至中青年型颈椎病临床诊断中,提升临床诊断质量与效率等。

  • 标签: 中青年型颈椎病 X线诊断
  • 简介:【摘要】随着近年来高血压发病人群逐渐转向中青年群体,这也导致对高血压了解程度不高的该群体出现治疗率与控制率低的现象。导致高血压年轻化的原因在于,中青年人的生活方式较为多样化,在工作与饮食的多方面影响下出现身体健康程度不理想的情况,这也使得高血压防控与管理难以落到实际工作中。健康管理作为一项理想的自我管理模式,能够有效避免危险因素对患者身体健康的影响,并有助于提高治疗效率,以降低并发症与疾病复发的风险。本文以健康管理在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群体中的应用以及效果进行综述,以了解其与该患者群体的适配程度。

  • 标签: 健康管理 中青年高血压 应用进展
  • 简介:【 摘要 】 目的:研究 晚发型偏头痛与青年偏头痛临床特点的比较实践 。 方法: 本研究主要选择 2019年 1月至 2020年本院的 40例晚发型偏头痛(晚发型组)与 40例青年偏头痛(青年型组)作为临床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详细掌握所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临床症状及头痛程度,监测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区别,将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头痛严重程度、头痛位置。结果: 晚发型组患者因明显诱因导致发病概率显著高于青年型组患者,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晚发型组患者的临床分型、头痛位置、疾病性质与青年型组患者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P<0. 05),结论: 临床在对偏头痛进行治疗时,还要考虑患者自身身体因素,有效提高偏头痛患者的治疗有效性与质量。

  • 标签: 偏头痛 晚发型 临床特点 比较实践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运动康复治疗对中青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及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按入院顺序将2021年11月至2022年11月我院收治的90例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采取运动康复治疗。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3期、4期睡眠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非快速眼动(NREM)睡眠微觉醒次数少于对照组,星形胶质源性蛋白(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低于对照组,坚韧、自强、乐观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动康复治疗在中青年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降低患者的血压水平,改善其平均动脉压、心率、心肺功能与血液流变学指标,且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总有效率高,值得推广。

  • 标签: 运动康复治疗 中青年高血压 心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