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支气管肺炎患儿的血清免疫球蛋白、补体水平变化情况及其检测意义。方法将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70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另外选取同期于我院保健科进行体检的17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BNProspec型特定球蛋白分析仪,对两组儿童血清中的免疫球蛋白相关指标(IgA、IgG及IgM)及补体相关指标(C3C4)水平进行定量检测分析。结果(1)经检测分析,患儿组免疫球蛋白相关指标(IgA、IgG及IgM)水平均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2)患儿组血清C3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患儿组与对照组血清C3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肺炎患儿的血清免疫球蛋白相关指标(IgA、IgG及IgM)、补体C3水平较健康儿童显著下降,可作为临床诊断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指示性指标。

  • 标签: 支气管肺炎 免疫球蛋白 补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糖尿病诊断过程中,血清C肽与糖化血红蛋白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从我院2018年1月-12月的患者中,以单双法选取100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研究,记为观察组;选择同期的接受检查的健康人员100例,记为对照组,分析对比两组的临床指标。结果:两组各项临床指标对比(血清C肽、糖化血红蛋白指标),均有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将观察组中糖尿病患者与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对比,糖尿病患者血清C肽更高(P<0.05),而糖化血红蛋白更低(P<0.05)。结论:临床上通过检验患者的血清C肽和糖化血红蛋白,有助于诊断糖尿病,且操作简单,诊断准确率高,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说明该检验方法可以推广应用。

  • 标签: 血清C肽 糖化血红蛋白 糖尿病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凝血功能和血清胱抑素C运用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7月-2020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再选择同期来体检的33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均行凝血功能和血清胱抑素C检验,比较两组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的AT-Ⅲ、APTT、TT以及PT水平低于对照组,且Fg和CysC水平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凝血功能 血清胱抑素C 急性脑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高尔基体蛋白73(GP73)、甲胎蛋白(AFP)以及甲胎蛋白异构体(AFP-L3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诊断肝癌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20年10月-2021年12月接受治疗的30例肝癌患者和30例良性肝病患者展开分析,分别作为A组和B组,而在同时间段入院行健康体检的30例受检人员作为C组,所有参与研究的人员均需要进行GP73、AFP和AFP-L3水平检测。分析两组的检测结果。结果:A组的GP73、AFP和AFP-L3水平高于另外两组,而另外两组中B组的上述水平高于C组,差异较大(P<0.05);并且阳性检出率三者联合检测要高于单项检测差异较大(P<0.05)。结论:GP73、AFP和AFP-L3联合检测能够提高肝癌的诊断阳性率,值得推广。

  • 标签: 血清标志物 联合检测 肝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胱抑素C与凝血功能检验的价值。方法:选择医院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以及接收的健康体检者各40例,均检测血清胱抑素C以及凝血功能指标(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比较两组水平,另将脑梗死患者分为进展型与完全型两个亚组,比较两组检测指标水平。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胱抑素C(1.56±0.29)mg/L、纤维蛋白(3.25±0.84)g/L,大于对照组;凝血酶原时间(16.58±4.17)s,小于健康体检组(P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血清胱抑素C 凝血功能 进展型 完全型
  • 简介:【摘要】目的 血清C肽与糖化血红蛋白检验诊断糖尿病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9月-2020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共30例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血清C肽与糖化血红蛋白检查。对比两组的血糖浓度水平、血清C肽水平以及糖化血化蛋白水平等指标。结果 两组在各项检验指标的对比上均存在差异,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 血清C肽与糖化血红蛋白检验诊断糖尿病效果理想,具有临床大力推广的价值。

  • 标签: 血清C肽 糖化血红蛋白 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胱抑素C及凝血功能的临床检验价值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选取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为实验组,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分为进展型和完全型,每组25例。另外选取27例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相关指标并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的相关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血清胱抑素C 凝血功能 临床检验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胱抑素C及凝血功能的临床检验价值。 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时选取80例正常体检人群作为对照组,并比较不同组患者凝血功能和血清胱抑素C水平。 结果 在同一时间段,研究组患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血浆纤维蛋白、抗血凝酶-III以及血清胱抑素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急性脑梗死中完全型脑梗死患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血浆纤维蛋白、抗血凝酶-III以及血清胱抑素C水平明显高于进展型脑梗死组患者(P<0.05)。 结论 凝血功能和血清胱抑素C在诊断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能有效反映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变化程度。

  • 标签: 凝血功能 胱抑素C 急性脑梗死 临床检验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联合应用血清胱抑素C、凝血功能检验的价值。方法:2021年1月-2024年4月,选择60例急性脑梗死、6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研究,是脑梗死组与健康组,其中脑梗死组根据疾病类型细分为进展性脑梗死(n=20例)与完全型脑梗死(n=40例)、根据预后情况细分为存活脑梗死(n=50例)与死亡脑梗死(n=10例)。结果:脑梗死组的CysC、FIB高于健康组(P<0.05),脑梗死组的TT、PT、APTT短于健康组(P<0.05);进展性脑梗死的CysC、FIB低于完全型脑梗死(P<0.05),进展性脑梗死的TT、PT、APTT长于完全型脑梗死(P<0.05);存活脑梗死的CysC、FIB低于死亡脑梗死(P<0.05),进展性脑梗死的TT、PT、APTT长于死亡脑梗死(P<0.05)。结论:CysC、凝血功能可在临床诊断急性脑梗死中发挥显著作用,还可明确脑梗死类型,预测脑梗死预后情况,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血清胱抑素C 凝血功能 急性脑梗死 预后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血清胱抑素C(CysC)及凝血功能检验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7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同期在我院体检的70名健康人,将其列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行血清胱抑素C及凝血功能检验(Fg、PT、APTT),比较两组结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CysC、Fg水平均较高,PT、APTT时间均较短,(P<0.05);观察组中,进展型脑梗死患者CysC、Fg水平更高,PT、APTT时间更短,(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CysC及凝血功能检验,能够帮助诊断人员对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为治疗提供可靠的指导依据。

  • 标签: CysC 凝血功能 急性脑梗死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血清胱抑素C(CysC)及凝血功能检验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7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同期在我院体检的70名健康人,将其列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行血清胱抑素C及凝血功能检验(Fg、PT、APTT),比较两组结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CysC、Fg水平均较高,PT、APTT时间均较短,(P<0.05);观察组中,进展型脑梗死患者CysC、Fg水平更高,PT、APTT时间更短,(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CysC及凝血功能检验,能够帮助诊断人员对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为治疗提供可靠的指导依据。

  • 标签: CysC 凝血功能 急性脑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早期肾功能损害诊断中,应用尿微量蛋白联合血清胱抑素C进行诊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1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疑似早期肾功能损害的60例患者,30例为糖尿病组,30例为高血压组,并选择同期30例体检人员作为体检者。三组均进行尿微量蛋白联合血清胱抑素C联合检测。比较三组患者的尿微量蛋白和血清胱抑素C水平以及检验阳性率。结果:疑似早期肾功能损害患者的两项检测结果均高于体检者,同时糖尿病组最高,且差异明显(P<0.05);联合检验的阳性率高于单一检验,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联合应用血清胱抑素C和尿微量白蛋白对早期肾功能损害的诊断准确率更高,可以明显区分肾功能损害患者与健康人群。

  • 标签: 尿微量蛋白 血清胱抑素C 早期肾功能损害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C-PR和HbA1c联合检验在诊断糖尿病中的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2020年2月我院10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疾病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100名作为正常组。两组均给予血清C-PR和HbA1c联合检验,比较两组血清C-PR和HbA1c水平、FBG水平。结果:疾病组血清C-PR显著低于正常组,HbA1c水平、FBG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血清C-PR和HbA1c联合检验在诊断糖尿病中的效果确切,可准确有效鉴别糖尿病,对于糖尿病的早期诊断,疾病预后的评估有重要的作用。

  • 标签: 血清C-PR HbA1c 联合检验 诊断 糖尿病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及血常规联合检测的应用效果。方法以100例肺炎患者为对象,研究时间为2019年3月-2020年2月,其中细菌性肺炎为A组(30例),病毒性肺炎为B组(30例),支原体肺炎为C组(40例),选取同期50例健康者,检测血清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及血常规指标,对比分析。结果不同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血清纤维蛋白原、降钙素原水平比较,P

  • 标签: 血清纤维蛋白原 C-反应蛋白 血常规 肺炎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血清胱抑素C与凝血功能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临床检验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2月-2022年10月到本院治疗ACI患者110例(实验组),同期入院的健康受检者例数为110例,对全部受检者开展血清胱抑素C、凝血功能检验,评估检验价值。结果:实验组患者检测相关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完全性脑梗死患者检测相关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血清胱抑素C+凝血功能检验方式对ACI检验价值高,可明确疾病进展程度,值得推广。

  • 标签: 血清胱抑素C 凝血功能 急性脑梗死(ACI) 检验价值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直肠癌患者血清3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研究对象选自2018-2020年期间,从中选取直肠癌疾病患者(经影像学、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符合《直肠癌诊治应用指南》标准)以及健康体检者各80例,分别作为观察组、对照组,以上两组患者均进行血清实验室检验,记录2组受试对象3种肿瘤标志物检测平、阳性率。结果:观察组、对照组受试者的3种肿瘤标志物检测情况见表1。组间CEA、CA19-9、CA125水平差异显著,P

  • 标签: 直肠癌 肿瘤标志物 血清 联合检测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及C反应蛋白(CRP)检验在呼吸系统感染患者治疗中的价值。方法:抽取2019年4月-2020年9月时段内呼吸系统感染患者60例、健康体检者30例,均施行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检验,评估其水平及在治疗中的价值。结果:①以丙组血清CRP、PCT水平为参照,可知甲组和乙组数值均高于前者,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②治疗前甲组数值高于乙组,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治疗后甲组、乙组数值均低于治疗前,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结论:在呼吸系统感染患者中,血清PCT、CRP联合检验既可鉴别感染类型,还可评估治疗效果,有推广价值。

  • 标签: 血清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呼吸系统感染 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