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6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 B超引导下的神经阻滞麻醉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本院于 2019年 1月 -2020年 1月期间收治的行上肢手术患者( n=60)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表法分成治疗组与参照组各 30例。参照组采用常规麻醉,治疗组予以经 B超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用药剂量、镇痛维持时间及麻醉优良率。结果:治疗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用药剂量均低于参照组,而镇痛维持时间高于参照组;且患者麻醉优良率为 93.33%高于参照组的 7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经 B超引导下的神经阻滞麻醉可有效缩短麻醉起效时间,减少用药剂量,延长镇痛维持时间,提高麻醉效果。

  • 标签: B超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麻醉起效时间 用药剂量 镇痛维持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B超引导下颈神经阻滞联合神经阻滞麻醉用于锁骨骨折手术中的效果。方法:试验对象选择为我院2019.4—2020.9接收的62例锁骨骨折手术患者,以抽签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1例)与对照组(31例),对照组采取肌间沟神经阻滞麻醉,观察组采取B超引导下颈神经阻滞联合神经阻滞麻醉,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优良率(100.0%)比对照组(87.1%)更高,麻醉后10min、麻醉后10min、手术结束时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接近,P>0.05。结论:对锁骨骨折手术患者应用B超引导下颈神经阻滞联合神经阻滞麻醉可取得很好的麻醉效果,且安全性较高。

  • 标签: 锁骨骨折 B超 颈丛神经阻滞 臂丛神经阻滞
  • 简介:【摘要】目的:对行麻醉下手法松解术后的肩周炎患者开展康复护理的临床作用进行研究。方法:选择我院2023年2月-2024年2月期间收治的肩周炎患者78例,将开展一般护理的38例作为对照组,另联合开展康复护理的40例作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护理后患者疼痛程度缓解情况、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等。结果:研究组患者VAS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Neer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统计学比较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总满意度占比更高(P<0.05)。结论:康复护理对改善麻醉下手法松解术后肩周炎患者的效果显著。

  • 标签: 康复护理 肩周炎 臂丛麻醉 手法松解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将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应用于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产生的麻醉效果。方法:在本院接受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手术病例系统中选择2022年3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收治患者68例,将患者资料合理打乱,其中34例患者设定为研究组,另外34例患者设定为常规组。两组患者分别采用浓度为0.5%的罗哌卡因和浓度为0.375%的罗哌卡因进行麻醉处理,分析不同浓度罗哌卡因麻醉起效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常规组患者麻醉药物起效时间明显长于研究组,且该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多于研究组(P<0.05)。结论:针对接受超声引导神经阻滞麻醉患者分别应用浓度为0.375%和0.5%的罗哌卡因进行麻醉处理,虽然都可以起到麻醉的作用,但是给予患者使用0.5%罗哌卡因,可以明显减少麻醉起效时间,同时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具有临床价值。

  • 标签: 罗哌卡因 麻醉效果 超声引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上肢骨折手术患者中运用神经阻滞联合喉罩全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7月-2021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行上肢骨折手术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行气管插管联合阻滞麻醉,而观察组则运用喉罩全麻联合神经阻滞,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T1、T2、T5的MAP和HR水平均较低,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同时,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上肢骨折 喉罩全麻 臂丛神经阻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在神经阻滞麻醉中应用盐酸右美托咪定的价值。方法: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纳入76例超声引导下在神经阻滞麻醉患者,结合用药方案差异进行分组,以罗哌卡因为对照组,盐酸右美托咪定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神经阻滞指标、优良率、不同时间镇静评分。结果:观察组上述各项指标均比对照组好,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用于超声引导下在神经阻滞麻醉临床护理效果确切。

  • 标签: 超声引导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盐酸右美托咪定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将不同浓度、剂量的盐酸罗哌卡因在超声引导下的方式注入后与神经阻滞效果之间的关联性。方法:研究中共选取92名行上肢手术的患者进行对比实验,采取摇号方式将其分为4个组别,A、B、C、D各组均为23名患者,分别应用0.3%15ml、0.3%30ml、0.5%15ml、0.5%30ml,对比痛觉完全阻滞率及麻醉效果、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经研究表明,D组的痛觉完全阻滞效果及麻醉效果均优于ABC三组(P<0.05),BC组相比无差异(P>0.05),但同样高于A组(P<0.05)。但D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P<0.05)。结论:剂量及浓度较高的盐酸罗哌卡因能够有效提高起效速度,同时麻醉维持及运动阻滞时间也明显较优,但是由于其会导致患者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对此还应当根据实际需求作出合理浓度及剂量选择。

  • 标签: 不同浓度和剂量 盐酸罗哌卡因 超声引导下 臂丛神经阻滞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右美托咪定辅助强化麻醉在神经阻滞手外伤手术患者中的应用分析。方法:采取随机抽样法将2019年9月-2021年7月在我院收治的外伤手术患者72例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根据麻醉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神经阻滞麻醉,观察组患者采用右美托咪定辅助强化麻醉,对比两组患者的不同时间段肢体疼痛情况和镇静评分(Ramsay)。结果:经比较,观察组患者的肢体疼痛情况低于对照组,镇静评分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辅助强化麻醉 手外伤手术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浓度剂量的盐酸罗哌卡因对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效果的影响效果。方法:作者选择我院在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期间收治的60例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然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对所选对象进行分组,分成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通过0.50%罗哌卡因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的患者为对照组,通过0.35%罗哌卡因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的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入室、全麻前、全麻后插管前、切皮、缝皮、拔管时的SP以及DP;芬太尼的用量;疼痛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入室、全麻前、全麻后插管前的SP以及D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切皮、缝皮、拔管时的SP以及DP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芬太尼用量和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超声引导下0.35%盐酸罗哌卡因进行神经阻滞,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血压、疼痛,会降低芬太尼的用量,影响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盐酸罗哌卡因 超声引导 臂丛神经阻滞 影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对需要开展上肢骨折手术的老年患者采取右美托咪定联合神经阻滞麻醉方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期间来我院接受上肢骨折手术的120例患者,按照数字表法将其分成比对组和研究组,每组60例患者。两种均行神经阻滞麻醉,研究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根据患者体重给予注射适量右美托咪定,比对组以医用氯化钠溶液代替。采取镇静评估量表(Ram say)对两组患者的镇静程度进行评估,记录两组患者术中辅助的麻醉药剂舒芬太尼的用量,观察两组患者的术中配合程度,并对两组患者出现的麻醉并发症人数及种类进行统计。结果 研究组患者Ram say评分显著高于比对组,舒芬太尼用量明显少于比对组;患者术中配合程度优于比对组,麻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比对组,两组各项指标对比均有明显差异,均呈现出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均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臂丛神经阻滞 上肢骨折手术 麻醉 老年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在上肢骨折手术患者中,采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PNS)引导神经阻滞(BPB)对患者麻醉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使用随机、双盲法对本院在2021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上肢骨折手术患者78例进行分组,各39例。常规组采用PNS引导BPB对患者进行麻醉,实验组采用超声联合PNS引导BPB对患者进行麻醉,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镇痛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麻醉镇痛效果明显好于常规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 通过应用超声联合PNS引导BPB对上肢骨折手术患者进行麻醉,对提升患者麻醉镇痛效果具有重要价值,值得对其进行推广。

  • 标签: 超声 PNS BPB 上肢骨折手术 麻醉镇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急性闭合性损伤模型凋亡特征进一步了解损伤血瘀证。方法:观察损伤血瘀证(急性闭合型损伤模型)TUNEL指标,推演损伤血瘀证规律。结果:空白组与损伤后1天组与其他相比较具有明确统计学阳性意义。结论:大鼠损伤血瘀证(急性闭合型损伤)凋亡发生在损伤后1天,是二次损伤的具体体现。

  • 标签: 损伤血瘀证 凋亡 二次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颈阻滞用于锁骨骨折内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 此次研究对象为我院近年来收治的80例患者,全部患者都在我院接受锁骨骨折内固定手术治疗。采用随机分配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联合颈浅从神经阻滞,观察组在超声引导之下颈深联合颈浅从神经阻滞,分析比较两组患者获取的麻醉效果。结果 通过实验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实施麻醉处理15分钟、100分钟以后平均舒张压、血氧饱和度和心率几项指标,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针对接受锁骨骨折内固定手术治疗方法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实施颈神经阻滞方法,可以使患者的心率、血氧饱和度及其平均舒张压几项指标获取较为显著的改善,使用麻醉药物剂量明显减少,不良反应率低,患者舒适度和满意度明显提高,同时可以获取较好的麻醉效果,具有一定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超声引导 锁骨骨折内固定 颈丛阻滞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