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脑梗塞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生率,病死率也相对较高,在其临床治疗中采用常规治疗措施更加注重于患者生命的抢救,会忽视对患者的早期康复锻炼,所以导致患者致残率较高。随着医疗模式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在脑梗塞患者护理中如何降低致残率已经成为临床关注的重点问题。脑梗塞患者在接受治疗的同时应用康复护理措施对预防并发症具有积极意义,能够改善患者功能障碍情况,促进患者生理和心理状态快速恢复,从而提高患者社会功能,改善其生活质量和预后效果,现将脑梗塞中早期康复护理的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脑梗塞 早期康复 护理措施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全程优质护理用于急性脑梗塞患者中的价值和措施观察方法选取 2017年 12月至 2020年 2月我院收治的 64例急性脑梗塞患者为研究对像,随机均分为对照组 32例,观察组 32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研究组全程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率、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及护理满意度等均优于对照组, 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程优质护理用于急性脑梗塞患者,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有很高的临床价值,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急性脑梗塞 全程优质护理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对脑梗塞患者采用血塞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 2019 年 10 月至 2020 年 3 月收治脑梗塞患者计 78 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单采用依达拉奉治疗对照组( n=39 )与联合采用血塞通治疗实验组( n=39 ),对比临床疗效与血液流变学指标以及神经功能。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5 。实验组全血浆粘度、血栓形成系数、血小板凝聚率均低于对照组, P<0.05 。治疗后实验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对脑梗塞患者采用血塞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疗效理想,相较于单采用依达拉奉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且可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值得推广。

  • 标签: 血塞通 依达拉奉 脑梗塞 血液流变学指标 神经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脑梗塞患者应用心理护理以及康复护理,随后进行相关效果分析。方法:将我院在2017年3月到2019年3月期间接收的260名脑梗塞患者作为临床上的观察对象,随后进行分组采用不同的治疗措施。结果:观察组患者中护理后正常人数占比为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脑梗塞患者进行临床探究,采用综合康复训练疗法进行脑梗塞患者临床效果的观察。方法:通过选取60例脑梗塞患者,其患者的治疗时间在2019年1月到2020年1月,随后进行脑梗塞患者的临床分组,对于脑梗塞的对照组来说,对常规的治疗方式进行临床运用。对于脑梗塞的干预组来说,其对早期康复模式进行运用。结果:(1)通过进行比较,干预组的生活质量以及功能在训练后都得到了一定提升。(2)通过进行对比,干预组的相关睡眠质量等参数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综合康复训练方式在现阶段具有一定意义,能够对脑梗塞患者进行有效训练,临床价值较高。

  • 标签: 脑梗塞 早期康复护理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脑梗塞患者进行临床探究,采用优质护理服务管理模式,对其相关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通过选取治疗时间在2019年1月-2019年8月老年脑梗塞患者,随后采用综合护理模式进行效果的比较。结果:通过进行对比,护理后整体功能相比之前具有明显提升(P<0.05)。通过对照组中的满意进行评价,观察组脑梗塞采用优质护理模式满意率为95.56%,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现阶段脑梗塞患者中效果较优。

  • 标签: 脑梗塞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 价值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脑梗塞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并进行护理实践等的效果分析。方法:参与本次研究的脑梗塞患者共50例,分为观察1组(常规干预模式)、观察2组(早期康复护理模式),随后进行神经功能康复效果的影响。结果:通过对观察1组、观察2组患者进行神经功能评分比较,观察1组、2组之间具有一定差异,观察2组效果较优(P<0.05)。结论:采用早期康复护理模式于脑梗塞患者在护理中具有一定价值,整体情况较好。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康复训练 临床效果 脑神经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性右心室心肌梗塞临床治疗效果。方法:研究目标选择为2018年10月至2020年2月这一时间段中到我院接受治疗的84例急性右心室心肌梗塞患者,针对患者的早期心电图情况进行检查以及诊断,随后开展治疗并观察。结果:临床中,急性右心室心肌梗塞患者的发病诱因较多,本次研究对患者诱因进行分析后开展治疗,患者治愈率为97.62%(82/84),其中存在2例患者由于心力衰竭死亡,病死率为2.38%。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急性右心室心肌梗塞患者进行治疗时,心电图检查可以取得较好的诊断效果,医护人员应为患者提供扩容升压治疗,并结合患者情况使用血管扩张剂,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保证患者的存活率。

  • 标签: 急性右心室心肌梗塞 临床诊断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两种不同就诊途径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心脏骤停中的价值 。方法: 2018 年 5 月 -2020 年 4 月 连云港市急救中心及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 接诊的急性心肌梗死心脏骤停病患 78 例,随机均分 2 组。 A 组实行院前急救, B 组由家人送入医院。对比病情好转率等指标。 结果:A 组病情好转率 82.05% ,比 B 组 51.28% 高, P < 0.05 。 A 组病情恶化率 10.26% 、死亡率 7.69% ,比 B 组 23.08% 、 25.64% 低, P < 0.05 。 结论:于急性心肌梗死心脏骤停中运用院前急救法,效果好,建议推广 。

  • 标签: 院前急救 急性心肌梗死 好转率 心脏骤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实施心血管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在2019年4月~2020年5月接收的56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作为治疗对象,随机分组方式,分成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阿司匹林+氢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阿司匹林+替格瑞洛治疗。对比指标:患者治疗恢复总有效率、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数据是92.86%,相比较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82.14%显著更高,组间数据对比有意义,P

  • 标签: 急性心肌梗塞 心血管内科 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