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将放射PET/CT技术用于血管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对其应用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对我院收治的71例血管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使用放射PET/CT技术诊断,对其应用效果进行评价,将其最大标准摄取值计算出来。结果经放射PET/CT技术诊断良性肿瘤61例,恶性肿瘤10例,敏感性为96.72%(59/61),特异性为83.33%(10/12),诊断准确率为97.18%;良性肿瘤SUVmax值相比恶性肿瘤明显更小(p<0.05)。结论放射PET/CT技术在血管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价值较高,具有较高诊断准确率,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PET/CT技术 放射诊断 肝血管肿瘤 良恶性肿瘤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放射技术鉴别诊断血管良恶性肿瘤的效果。方法:从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在我院诊治的疑似血管肿瘤患者中随机选取62例,对其均行 CT增强扫描诊断和磁共振成像(MRI)诊断,以病理学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放射技术的诊断结果。结果:本组患者经病理学诊断后发现,良性和恶性分别为45例和17例,放射技术诊断后发现,良性43例,恶性19例,敏感度、特异度以及准确率分别为95.55%、88.24%和93.55%。结论:临床上对血管肿瘤患者的肿瘤性质进行鉴别诊断时,采用放射技术,准确率较高,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指导依据。

  • 标签: 肝血管肿瘤 CT增强扫描 MRI诊断 诊断鉴别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 异甘草酸镁在治疗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所致药物性损伤中的临床疗效,探讨异甘草酸镁应用于恶性肿瘤患者的安全性。方法:选取 80 例接受化疗且出现药物性损伤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 80 例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均给予预防性保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患者给予异甘草酸镁注射液 150mg ,每日一次,两周为一疗程;对照组患者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 600mg ,每日一次,两周为一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肝功能指标变化,评价异甘草酸镁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引起药物性损伤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药物性损伤治疗有效率为 98.0% ,对照组患者药物性损伤治疗有效率为 80.1% ,观察组患者药物性损伤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治疗前后变化差异显著( P<0.05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轻微,不影响治疗。结论:异甘草酸镁治疗恶性肿瘤化疗所致药物性损伤疗效显著,安全性良好,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异甘草酸镁 化疗 肝损伤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进一步提高康复期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观察和分析康复治疗在康复期肿瘤患者康复治疗中的作用和价值。方法采用随机数据表法,对我院2017年底至2018年底100例接受康复治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对照原则,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的常规护理,包括基础临床护理、病情观察和康复锻炼。观察组50例采用中医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最后,比较两组肿瘤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经过六个月的实验,发现接受中医康复治疗的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乐观和恢复均优于接受常规治疗的对照组。结论中医康复治疗肿瘤恢复期患者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促进患者病情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肿瘤患者 生活质量 疗效 中医康复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进一步提高康复期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观察和分析康复治疗在康复期肿瘤患者康复治疗中的作用和价值。方法采用随机数据表法,对我院2017年底至2018年底100例接受康复治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对照原则,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的常规护理,包括基础临床护理、病情观察和康复锻炼。观察组50例采用中医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最后,比较两组肿瘤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经过六个月的实验,发现接受中医康复治疗的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乐观和恢复均优于接受常规治疗的对照组。结论中医康复治疗肿瘤恢复期患者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促进患者病情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肿瘤患者 生活质量 疗效 中医康复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去除白细胞血液成分在恶性肿瘤患者输血中的效果,为未来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20年1月-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0例恶性肿瘤患者,运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60例;接受悬浮红细胞输血治疗)、观察组(60例;接受去除白细胞成分的输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临床指标以及细胞愈合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感染、发热、发热非溶血反应、转移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细胞免疫功能(T4、T4/T8、RBC-C3bR花环率、NK细胞活性)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细胞免疫功能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恶性肿瘤患者输血治疗中,去除白细胞成分能够显著提高细胞免疫性,降低不良临床反应的发生率。

  • 标签: 恶性肿瘤 去白细胞输血 悬浮红细胞输血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当前我院恶性肿瘤放疗病人的实际护理情况进行研究,探究采取心理护理措施对于恶性肿瘤放疗病人的整体护理效果。方法,选取在2022年2月1日到2023年1月31日这一年期间来我院接受恶性肿瘤放疗的80名病人。这些病人按照抽签的先后顺序分为两组,每组各40人。其中的对照组采取的是常规的护理方法,而实验组则是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结合心理护理干预措施。针对两组病人的负面心理、情绪以及治疗的满意度和依从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可以发现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之后实验组病人的整体评分要优于对照组的病人,同时,该组病人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也要低于对照组。另外,实验组病人的护理满意度明显的高于对照组病人。结论,针对于恶性肿瘤病人采取放疗治疗的过程中,病人会存在不良的负面心理情绪。为了有效地改善病人的这些不良状态,避免一些并发症的出现,就需要结合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提高病人治疗过程中的依从性,并且保证整体护理的满意度。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与探讨女性盆腔恶性肿瘤的CT与MR诊断和评价。方法:纳选2019年2月-2021年2月期间我院妇科收治80例盆腔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均经CT及MR检查,评价对比诊断结果。结果:经病理诊断显示,入选的80例患者内,CT检出人数为72例,MR检出人数为78例,组间时间对比有明显差异(P

  • 标签: 盆腔恶性肿瘤 CT诊断 MR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人文关怀在恶性肿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影响。方法:抽选本院收治恶性肿瘤患者87例,取区组随机化分组法设置对照组(n=44)、观察组(n=43)后,于2019年10月~2021年4月内实施研究。患者住院期间对照组配合标准化护理,观察组联合人文关怀理念。统计患者生存质量、情绪健康及护理效果差异。结果:护理1周时,患者生存质量、负面情绪量表测评结果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3月时QLQ-C30(单项问题、功能领域、症状领域及总体健康)测评得分高于护理1周时及同期对照组,且SAS、SDS测评得分较护理1周时及同期对照组降低显著,差异有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人文关怀理念在恶性肿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对恶性肿瘤患者生存质量、情绪健康性具有显著改善效果,且对其治疗依从性调整具有积极影响,护理效果确切。

  • 标签: 人文关怀 恶性肿瘤 护理效果 生存质量 负面情绪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将人文关怀融入对恶性肿瘤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价值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接收的恶性肿瘤患者3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通过双盲选择法对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分组,A组为常规护理组,B组为人文关怀护理组。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观察,发现两组患者在护理质量总评分以及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护理满意度等方面的评分,B组患者的评分均显著高于A组患者。结论:在恶性肿瘤患者中采用人文关怀的护理模式能够帮助患者减少负面情绪,且提升护理效率。

  • 标签: 恶性肿瘤 护理满意度 人文关怀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人文关怀在恶性肿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择选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恶性肿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析开始时间为2021年3月,分析结束时间为2022年3月,并将其通过随意分配的方法分为对照组(n=50)采用常规性的护理方法开展护理工作;实验组(n=50)采用人文关怀护理来对患者展开护理工作。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SAS、SD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患者对护理方式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人文关怀护理 恶性肿瘤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价恶性肿瘤患者接受去白细胞输血治疗疗效。方法 42例恶性肿瘤患者就诊于2022年7月-2023年7月,随机分组,去白细胞输血纳入A组,全血输血纳入B组,对比肿瘤复发情况、不良反应情况及输血满意度。结果 A组恶性肿瘤转移复发率较B组低,P<0.05;A组输血不良反应率较B组低,P<0.05;A组输血满意度较B组高,P<0.05。结论 恶性肿瘤患者接受去白细胞输血治疗,可减少输血不良反应,还可降低肿瘤转移风险、复发风险。

  • 标签: 恶性肿瘤 去白细胞输血 输血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总结人文关怀护理模式用于恶性肿瘤病人的效果。方法 选取60例我院于2021年5月-2023年1月期间所收治的恶性肿瘤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30人/组的对照组及研究组。分别行基础护理及人文关怀护理,观察病人生活质量及心理情况的变化,对比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后,两组生活质量及心理情况较护理前比较均得以改善,且研究组效果更加明显(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人文关怀护理可改善恶性肿瘤病人的不良情绪,提升生活质量,值得应用。

  • 标签: 人文关怀护理 恶性肿瘤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我国医学行业最近几年发展非常迅速。安罗替尼是一种新的口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能有效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受体、干细胞因子受体(c-Kit)等激酶,具有抗肿瘤血管生成和抑制肿瘤生长的双重作用。相关临床试验显示安罗替尼生物利用度高,安全性及耐受性良好。

  • 标签: 安罗替尼治疗恶性肿瘤 临床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用于恶性妇科肿瘤(如卵巢癌、子宫颈癌、子宫内膜癌等)的综合治疗。通过使用药物来杀灭或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从而减轻症状、控制疾病进展并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妇科恶性肿瘤化疗通常采用多种药物联合应用,包括化疗药物、靶向治疗药物和免疫治疗药物等。这些药物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进入体内,如口服、静脉输液、肌肉注射等。妇科恶性肿瘤化疗的具体方案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身体状况以及癌症的分期和类型等因素来确定。化疗方案可以有单药治疗或联合化疗,常见的化疗药物包括紫杉醇类药物、铂类药物、多西他赛等。尽管妇科恶性肿瘤化疗可以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同时也伴随着一些副作用,如乏力、恶心呕吐、脱发、免疫抑制等,这些副作用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1]。因此,护理人员在化疗期间需要给予患者充分的支持和关怀,包括症状管理、心理支持、并发症预防等,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

  • 标签: 恶性肿瘤 护理干预 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