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患者采用切除术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7年3月到2018年9月在本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为对象进行研究,共计94例,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成对照组(n=47,切除术)与联合组(n=47,对照组+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复发情况。结果联合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与复发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患者使用切除术与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联合治疗的效果显著且复发率低,可在临床积极推广。

  • 标签: 翼状胬肉切除术 翼状胬肉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切除联合不同移植术式后干眼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8年2月~2019年2月1年内收治的60例患者,按照其随机分配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结膜瓣移植术,对照组采用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瓣移植手术。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后均取得一定效果,但观察组患者的效果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其对照组的治疗效果。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结膜瓣移植术对目液功能无影响,在有效治疗的过程中可降低其术后干眼症的发生率,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广泛推广。

  • 标签: 翼状胬肉切除 不同移植术式 干眼症 临床
  • 简介:摘要搏动性耳鸣是指因为患者的头部、颈部、血管或其他器官结构发生异常而导致形成非正常性的异常声音,且异常声音能够通过耳部周围的邻近组织而传到患者内耳,从而使患者耳部能够感觉到拥有一定节律性的声音,临床上将这种现象称之为搏动性耳鸣。搏动性耳鸣在临床中拥有较高的发病率,根据相关资料报道称,在临床中所有类型的耳鸣患者中搏动性耳鸣患者约占4%-5%左右。搏动性耳鸣大多数与血管有关,耳鸣节律与血管搏动节律一致,统称之为血管性搏动性耳鸣,依据血管类型可以分为静脉性搏动耳鸣和动脉性搏动耳鸣两种。最近几年,相关学者通过研究发现,一个导致静脉性搏动性耳鸣的重要原因就是体内的乙窦发生相关病变。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搏动性耳鸣病例被首次提出后,随后越来越多的学者报道了搏动性耳鸣患者通过介入治疗而成功的病例;也有相关文献指出,临床中所有搏动性耳鸣患者中,约有21%-25%的患者是因为乙窦发生相关病变而导致的。目前临床中仍未明确有关搏动性耳鸣的致病机制,因此,针对乙窦相关性搏动性耳鸣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也没有统一的共识和标准。在此,探讨因乙窦发生相关病变而导致的搏动性耳鸣的相关知识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及意义,同时,对改善搏动性耳鸣患者的预后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标签: 乙状窦病变 搏动性耳鸣 耳鸣 临床诊断 临床治疗 发病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左半肝切除术治疗肝胆管结石中尾叶保护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9月间我院收治的肝胆管结石患者行左半肝切除尾叶保护术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应用价值;结果所有患者的手术都非常成功,手术时间均值是(192.36±33.52)分钟,住院时间均值是(14.26±2.84)天,出血量均值是(230.14±25.14)毫升。未出现腹腔出血、腹腔感染、以及肝功能衰竭、切口感染等症状。手术之后患者的肝功能都是Child分级A级;结论运用左侧入肝血流阻断的治疗方法,可以明确左肝管及门静脉的切除位置,并且有效进行肝断面的离断处理,能够使得尾叶的解剖功能及结构得到有效保护,避免手术之后出现胆瘘的症状,实现远期肝脏储备。

  • 标签: 肝胆管结石 左半肝切除术 尾状叶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颏下动脉岛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软组织缺损的疗效 。 方法: 研究时间 2018 年 1 月至 2018 年 12 月;研究对象 50 例口腔 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 。按照软组织修复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修复方法 , 观察组采用 颏下动脉岛皮瓣修复方法。 对患者进行为期半年的随访工作,整理患者术后皮瓣成活、瘢痕挛缩、肿物安全性以及治疗效果等数据。 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良好,仅 1 例患者出现瘢痕挛缩,较之对照组明显差异 P<0.05 。观察组患者软组织修复效果显著,面部外形和功能恢复良好,较之对照组明显差异 P<0.05 。 结论: 针对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软组织修复中,分析了传统修复方法和 颏下动脉岛皮瓣修复方法的最终修复效果,认为 颏下动脉岛皮瓣修复方法效果显著,改善患者的面部外形,符合审美标准。

  • 标签: 颏下岛状皮瓣 口腔颌面修复 恶性肿瘤 术后 软组织缺损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术治疗盘半月板损伤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把2017年9月至2018年2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100例盘半月板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我院收治的50例通过关节镜下全切除术治疗盘半月板损伤患者;试验组我院收治的50例通过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术治疗盘半月板损伤患者。通过观察患者的Lysholm评分情况、术后4个月HSS评分来衡量试验结果。结果采用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术治疗的试验组的行走功能、活动度、屈曲畸形、稳定性评分、HSS总分及Lysholm评分的优秀率明显高于采用关节镜下盘半月板全切除术治疗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术治疗盘半月板损伤的疗效更好、更安全。

  • 标签: 关节镜 半月板成形术 盘状半月板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