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鼓膜穿刺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不同护理手段的应用效果,总结护理体会。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以抽签法为主将其分为两组,一组是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一组是观察组,实施围期护理,对比两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护理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不良情绪。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护理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不良情绪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价值(P

  • 标签: 鼓膜穿刺术 分泌性中耳炎 护理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卧床时间对腰椎穿刺后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110例腰穿病人分为不平卧组(38例)、平卧6小时组(35例)、平卧超过6小时组(37例),统计各组术后头痛、脑脊液漏、神经功能障碍、压力性损伤、下肢静脉血栓、肺部感染、消化功能不全的发生率。结果:3组病例并发症总的发生率如下:头痛12.7%、脑脊液漏6.3%、下肢静脉血栓6.3%、压力性损伤发生相关5.4%、神经功能障碍7.2%、肺部感染5.4%、消化功能不全10%。其中不平卧组的头痛、脑脊液漏、下肢静脉血栓、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均高于平卧超过6小时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平卧超6小时组的头痛、脑脊液漏、下肢静脉血栓、压力性损伤发生率高于平卧6小时组。而各组之间神经功能障碍、肺部感染、消化功能不全的发生率并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腰穿后存在一定概率发生并发症,并且卧床时间长短与术后头痛、脑脊液漏、下肢静脉血栓、压力性损伤相关,术后平卧6小时的头痛、脑脊液漏、下肢静脉血栓、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最低。而不同卧床时间对神经功能障碍、肺部感染、消化功能不全的发生无影响。故临床工作中应全面评估病情,适当减少卧床时间、改变卧床姿势或增加卧床时的活动,降低腰穿术后发生并发症得风险。

  • 标签: 腰穿 并发症 平卧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比改良穿刺法与传统穿刺法运用于不同体位锁骨下静脉穿刺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3月~2019年4月期间收治的100例需要进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患者,由计算机软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50例,参照组采用传统穿刺法,实验组采用改良穿刺法,再将两组患者随机分为平卧位、45°卧位、90°坐位进行穿刺,对比两组患者的穿刺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的穿刺总成功率高于参照组,且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穿刺法在不同体位下锁骨下静脉穿刺中相比传统穿刺法成功率更高,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 标签: 改良穿刺法 传统穿刺法 不同体位 锁骨下静脉穿刺术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研讨穿刺联合开颅手术治疗外伤性脑疝的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84例(2019年1月~2021年1月期间)外伤性脑疝患者开展研究,按照电脑随机法分为A组(42例)采用开颅手术治疗,B组(42例)在采用穿刺联合开颅手术治疗。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和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B组患者的临床指标优于A组,B组患者治疗效果高于A组,P<0.05;结论:对外伤性脑疝患者应用穿刺联合开颅手术进行治疗,可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穿刺术 开颅手术 外伤性脑疝 联合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在鼓膜穿刺治疗分泌性中耳炎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了针对性护理干预,包括充分告知患者手术前后注意事项、营养指导、加强术后疼痛管理等。比较两组患者在鼓膜穿刺治疗过程中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P<0.05)。手术后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较轻,使用止痛药物的频次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随访1个月,观察组的复发率为3.3%,对照组的复发率为20.0%,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在鼓膜穿刺治疗分泌性中耳炎中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通过充分的告知、营养指导以及术后疼痛管理等措施,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减轻术后疼痛程度,并降低术后复发率。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应重视并积极应用针对性护理干预,以提升患者的护理质量和治疗效果。

  • 标签: 鼓膜穿刺术,分泌性中耳炎,护理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经皮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经股动脉穿刺介入,观察组实施经皮桡动脉穿刺介入。对比临床效果。结果 两组临床效果对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穿刺时间、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皮桡动脉穿刺介入有利于减少出血量,缩短穿刺时间、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值得推广。

  • 标签: 经皮桡动脉穿刺介入术 经股动脉穿刺介入术 临床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摘要】:目的:分析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2月202例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本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根据患者有无发生并发症分为观察组(术后出现并发症)与对照组(术后未发生并发症),通过单因素分析法、多因素分析法分析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结果:①本次研究中202例患者有25例(12.4%)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气胸 18例 (其中7例,术后即刻扫描过24小时复查,气胸量≥30%,行胸腔闭式引流,余病例气胸量<10%,无需特殊处理;肺气肿11例;咯血4例,穿刺后少量咯血,5-20ml,药物治疗后症状消失;胸腔少量出血 3例,穿刺后10min扫描及24小时后,出血无明显增多;②单因素分析发现,观察组与对照组在针尖调整次数、肺气肿、病灶周围直径2mm左右小血管相比,差异有意义(P<0.05);③多因素分析发现,针尖调整次数≥3次、肺气肿、病灶周围直径2mm左右小血管是造成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且针尖调整次数≥3次、肺气肿、病灶周围直径2mm左右小血管是造成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 标签: 经皮肺穿刺活检 并发症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采用快速多角度斜角进针方法在肾活检中的应用安全性及优势。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21年12月在淮南东方医院集团总院行肾穿刺活检患者2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13年1月-2016年6月采用固定角度肾穿刺患者82例垂直进针组作为对照组,2016年7月-2021年12月采用快速多角度斜角进针肾穿刺活检198例作为实验组。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间穿刺成功率、标本良好率、标本长度、肾小球数、术后血尿发生率、肾周血肿发生率、肉眼血尿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标本良好率为78.3%,标本长度为16.79±5.28mm,肾小球数为29.01±8.59个,血尿发生率为3.5%,肾周血肿发生率为5.6%;对照组标本良好率为65.9%,标本长度为12.02±2.38mm,肾小球数为18.10±3.93个,血尿发生率为7.3%,肾周血肿发生率为11.0%。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穿刺成功率均为100%。实验组的标本良好率、标本长度、肾小球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彩超引导 斜角进针 肾穿刺活检术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腰硬联合麻醉不同穿刺间隙在剖宫产手术当中的麻醉情况,并展开进一步分析。方法:挑选我院2017年3月至2020年3月一共治疗的140位剖宫产手术的产妇,并将所有产妇随机划分为A组和B组,分别为七十位产妇各一组,其中A组穿刺点为L1-2间隙,B组穿刺点为L3-4,比较两组产妇的麻醉情况,观察两组产妇生命体征和镇静成效等。结果:经过分析两组产妇在进行剖宫手术的时候,挑选不同穿刺间隙展开腰硬联合麻醉的成效得出,B组有效率为百分之九十三,比A组的百分之七十二进行对比差异极为显著,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两组产妇术后不良情况可以看出,A组不良情况与B组进行对比发生的概率明显较小,差异较为显著,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过研究表明,运用腰硬联合麻醉手段对产妇展开剖宫手术,挑选L1-2间隙对产妇展开穿刺,麻醉效果相对来说较为显著并且不良反应非常少,可以在手术上运用。

  • 标签: 腰硬联合麻醉 穿刺间隙 剖宫产手术 麻醉效果 价值探究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旨在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之下开展经皮肝脏穿刺活检安全性及该检验方式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随机选择2020年6月至2021年9月我院接受经皮肝脏穿刺病例活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总计72例,汇总产生并发症的患者数量,讨论诱发并发症的原因,同时分析肝穿刺中应用价值。结果:本次研究中,72例患者穿刺均成功,6例患者经过2针穿刺成功,所有患者未产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经皮肝脏穿刺活检安全性较高,可以为医护人员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与凭据,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经皮 肝穿刺 活检 安全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治疗老年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护理应用效果。方法 从我院随机挑选2020年6月-2022年2月收治的62例接受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治疗的老年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并分为常规组(n=31)和研究组(n=31),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优质护理。对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观察。结果 护理后,研究组患者SAS评分为(32.16±2.33)、SDS评分为(33.20±2.25)均要好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23%,要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治疗老年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护理中采用优质护理具有确切效果,能够有效缓解患者不良心理,还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 老年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护理服务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治疗颅脑出血的效果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1-2022.12期间本院收治的颅脑出血量在30-40ml之间的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CT检查确诊并计算。按照随机对照表法分配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均45例。对照组行开颅治疗,观察组行颅内血肿穿刺引流。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与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改善且观察组效果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治疗颅脑出血的效果突出,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减少患者住院时间,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 颅脑出血 神经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度基底节区脑出血(BGCH)采取穿刺引流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60例患者,均确诊为中度BGCH,调取时间为2020.01~2021.01范围,对照分组方式为随机法,研究对象分2组。采取穿刺引流治疗对比组,在此方案上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分析组。总结对比组间脑水肿体积、

  • 标签:
  • 简介:  [ 摘要 ] 目的 :利用开源软件3D-Slicer配合导向管模拟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从而减少穿刺失误、避开重要血管及纤维束,进而提高引流效果,缩短引流时间,为微创穿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在同一颅骨模型上,实验组在对照组决定好E点(穿刺点)、T点(目标点)后,行CT扫描,将影像资料Dicom文件导入3D-Slicer,通过模块Gyro Guide计算穿刺角度及深度,配合已设计好的穿刺导管完全根据计算数据进行穿刺,固定,通过前额颅骨缺口观察引流管口处是否到达T点,若未到达T点,测量两者之间距离并记录。对照组方法:在该组决定好E点、T点后,行CT扫描,得到影像资料后由一位副主任医师自行阅片,然后徒手穿刺,记录穿刺次数(穿刺后不能调节角度),在该组认为穿刺完毕后,固定,通过前额颅骨缺口处观察引流管口是否到达T点,若未到达T点,测量两者之间距离并记录。实验组及对照组分别进行12次实验。运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使用t检验;计数数据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使用χ2检验。P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围手术期护理对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骨折的影响。方法:研究随机在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在我院采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骨折的患者中随机选取了50例,并将其按手术时间排序根据奇偶性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最终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缓解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腰痛评分差异不大(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围手术期护理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恶性青光眼病人,研究运用经睫状体扁平部玻璃体腔穿刺抽液联合前房重建的实际成效。方法:从2019年3月到2021年3月,我院对51例因药物治疗而无法治愈的恶性青光眼进行了手术。对两组患者的治愈率、视力、眼压及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51例病人经手术治疗后痊愈,治愈率达100%。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视力均高于术前,而眼压均低于术前(P

  • 标签: 经睫状体扁平部玻璃体腔穿刺抽液 前房重建术 恶性青光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