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血液透析中关键指标参数的准确测量是保障血液透析顺利开展的前提保障,本文通过对血液透析原理进行分析,确定了血液透析中的若干关键参数指标,并对这些血液透析关键指标参数测定方法进行分析,重点研究血液透析中透析液电导率、温度以及流量等几大关键参数指标的测定方法,为准确测量血液透析中的关键指标参数提供指导方法,为血液透析机监控系统的研制提供理论支撑。

  • 标签:  血液透析 关键指标 测定方法
  • 简介:摘要:血液透析中关键指标参数的准确测量是保障血液透析顺利开展的前提保障,本文通过对血液透析原理进行分析,确定了血液透析中的若干关键参数指标,并对这些血液透析关键指标参数测定方法进行分析,重点研究血液透析中透析液电导率、温度以及流量等几大关键参数指标的测定方法,为准确测量血液透析中的关键指标参数提供指导方法,为血液透析机监控系统的研制提供理论支撑。

  • 标签:  血液透析 关键指标 测定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中的医疗质量指标相关问题。方法:通过文献复习、实证研究等方法,总结相关经验,分析和探讨相关问题。结果: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中,医疗质量指标与国际相关权威机构的医疗质量定义相符。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中,医疗质量指标较少,无法对医疗质量现状及发展趋势做出系统全面的评价。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中,部分医疗质量指标有所偏差。结论:在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中,医疗质量指标至关重要,需要遵循国际医疗质量指标体系,进行指标完善和数据采集。

  • 标签: 三级公立医院 绩效考核指标 医疗质量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放射医护人员职业健康体检相关指标并提出针对性的防护建议。方法 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在我院就职的56名医护人员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在放射科工作过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为放射科医护人员,观察组为非放射科医护人员,每组各28名,检测并分析两组医护人员的各项血液指标。结果 观察组各项血液检查指标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放射科医护人员血小板计数(PLT)相较于非放射科医护人员更低,需要采取防护措施。

  • 标签: 放射科 医护人员 健康体检 防护建议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痛风管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指导护士行为,促进痛风管理质量的不断提高。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该方法利用半结构化访谈的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和基于因子-链接-端点模型的Delphi方法进行痛风管理。因此,两套专家信函的实际回收率分别为100 %和86.96%,专家Cr的权威性系数分别为0.893和0.903,Kendall的调和系数分别为0.183和0.216。由此产生的指标体系包括3项一级指标、14项二级指标和46项三级指标。结论建立业绩质量评估指标体系,有助于提高我省对痛风患者疾病的认识、对治疗的依赖程度和痛风患者的综合治疗水平。

  • 标签: 痛风管理 质量 评价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生活饮用水中微生物指标检测结果。方法:研究开展于2022年6月-2023年6月,技术人员依据《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006)中相关要求,规范采集运输本地区生活饮用水样本,并行微生物检测,总结分析检测结果。结果:本研究采集本地区生活饮用水样本1304份,微生物指标检测结果合格率为97.4%,其中出厂水合格率为97.6%,末梢水合格率为97.0%,二次供水合格率为98.3%;丰水期合格率为97.1%,枯水期合格率为97.7%。微生物指标检测结果显示,菌落总数合格率为97.4%,总大肠菌群合格率为98.5%,大肠埃希氏菌合格率为99.8%。结论:本地区生活饮用水微生物指标检测结果总体良好,但仍存在一定风险,需及时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

  • 标签: 生活饮用水 微生物指标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住院患者癌痛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本次共选取80例患者,均为在我院住院治疗的癌症患者,入院时间在2021年12月-2022年12月期间。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有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以常规手段实施护理工作,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实施干预工作。比较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后的疼痛情况,并调查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护理前患者疼痛度明显,两组患者VAS评分接近,数据比较差异不大(P>0.05),护理后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离院时调查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显示,实验组(95.0%)明显高于对照组(75.0%),差异明显(P<0.05)。结论:住院患者癌痛护理中,结合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实施干预工作,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的疼痛情况,缓解患者的不适,有益于患者术后康复,还能提升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住院患者 癌痛护理 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 简介:【摘要】目的:对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的临床检验指标进行分析。方法:通过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进行宫腔镜手术的患者共计100例,包含患者的年龄、身高、体重以及临床检验指标,做好结果判定。结果:通过进行患者检验,其中TG、FBG、TC、HDL-C、LDL-C、子宫体积、子宫内膜厚度分别为1.25±0.03、5.20±0.05、4.80±0.24、1.19±0.26、3.05±0.45、165.20±4.20、1.30±0.10。结论:子宫内膜厚度、子宫体积、HDL-C作为独立危险因素,其对于EAH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在临床中应提升对于以上检验指标的重视,更好的进行筛查,避免出现漏诊、误诊。

  • 标签: 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 检验 指标分析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凝血四项指标检验在肝硬化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于2022年9月-2023年9月期间对我院就诊的肝硬化患者60例进行研究,纳入试验组,并选取同期接受健康体检人群60名纳入对比组,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凝血四项指标检验,统计检验结果。结果  经检验试验组TT、PT、APTT、FIB高于对比组,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  采用凝血四项指标检验,可以实现对肝硬化疾病的有效检验,有助于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值得应用。

  • 标签:   肝硬化 凝血四项指标检验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医院合理用药指标中采用持续抗菌药物专项处方点评方法所产生的影响。方法:本研究资料收集时间为2016年11月-2017年10月和2018年11月-2021年10月,收集对象为儿童、产妇和65岁以上老人,两个时间段分别为1080份样本资料,前一时间段患者未开展抗菌药物专项点评(实施前),后一时间段开展持续抗菌药物专项点评(实施后),对比并统计处理合理用药指标。结果:相对于处方点评前,患者实施处方点评后的合理用药情况更好,治疗有效率更高,用药满意度更高,P<0.05,差异显著。结论:医院实行持续抗菌药物专项处方点评可以提高合理用药指标率,保证治疗效果和用药满意度,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持续抗菌药物专项处方点评 医院合理用药指标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基层医疗机构的临床检验15项质量进行探讨分析。方法:对我院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期间救治的100例患者进行临床质量控制,对比检查结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应用临床检验15项质量控制策略可以有效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护理满意度也得到了提升。结论:合理利用临床检验15项质量控制措施,可以有效提升医疗机构的临床治疗水平,改善护患关系。

  • 标签: 基层医疗机构 临床检验15项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检测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外周血Treg数量在CD4+T 细胞中的百分占比,以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水平,探讨Treg 细胞及TGF-β1在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体内水平的变化及作用机制。方法 收集 2017年1月-2020年5月在我院内分泌科就诊并诊断为甲状腺相关眼病的患者外周血标本,参考美国甲状腺协会(ATA)发布的关于Graves眼病的分级标准(NOSPECS分级):≧1级的患者入TAO组;同时按照欧洲Graves眼病专家组(EUGOGO)指南将TAO患者分为三组:轻度组(n=37)、中重度组(n=25)、危及视力组(n=12);按照临床活动度评分(CAS)进行TAO炎症活动度的分级。GD组选择不合并眼征的Graves病患者(n=40);对照组(C组)选择相匹配的我院健康体检者40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Treg细胞数量占CD4+T 细胞的百分比,使用双抗体夹心酶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TGF-β1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TAO组、GD组Treg细胞在CD4+T 细胞中的百分占比较C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甲状腺相关眼病 Treg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β1
  •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检测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外周血Treg数量在CD4+T 细胞中的百分占比,以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水平,探讨Treg 细胞及TGF-β1在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体内水平的变化及作用机制。方法 收集 2017年1月-2020年5月在我院内分泌科就诊并诊断为甲状腺相关眼病的患者外周血标本,参考美国甲状腺协会(ATA)发布的关于Graves眼病的分级标准(NOSPECS分级):≧1级的患者入TAO组;同时按照欧洲Graves眼病专家组(EUGOGO)指南将TAO患者分为三组:轻度组(n=37)、中重度组(n=25)、危及视力组(n=12);按照临床活动度评分(CAS)进行TAO炎症活动度的分级。GD组选择不合并眼征的Graves病患者(n=40);对照组(C组)选择相匹配的我院健康体检者40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Treg细胞数量占CD4+T 细胞的百分比,使用双抗体夹心酶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TGF-β1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TAO组、GD组Treg细胞在CD4+T 细胞中的百分占比较C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甲状腺相关眼病 Treg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β1
  • 简介:摘要: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刀成为了手术中不可或缺的辅助工具之一。电刀具有高频电流产生的切割和凝固作用,可以在手术中进行切割、烧灼、止血等操作,从而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效率,减少手术风险和病患的痛苦。为了设计一款优秀的电刀,需要考虑手术的特殊需求,例如手术部位、手术类型等,采用优质材料和现代制造工艺,考虑人体工程学原理和安全性等方面。在电刀的应用方面,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加强对电刀的追踪和管理,以确保手术的质量和安全。目前,电刀在手术中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例如神经外科、心血管外科、普外科等,其中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更是不可替代。总的来说,电刀在现代医疗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为医生提供了较大的帮助和支持,为手术的成功提供了可靠保障。

  • 标签: 手术装备 科研领域 设计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探究耐药结核病患者营养状态评估及营养支持前后免疫指标对比。方法:应用不同治疗方案对比我院收治的74例耐药结核病患者的临床营养和免疫指标。结果:研究组营养和免疫指标水平均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结论:对耐药结核病患者进行营养状态评估及营养支持,能改善其营养水平,提高其免疫能力,值得在临床医学广泛应用。

  • 标签: 营养状态评估 营养支持 免疫指标 耐药结核病患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消毒供应室应用质量敏感指标+阶段递进式护理所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6月~12月期间、2022年1月~6月期间消毒供应室各处理100件医疗器械以及应用以上医疗器械的各50例患者,分别设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管理,研究组应用质量敏感指标+阶段递进式护理。对比两组的器械处理达标率、患者院内感染率。结果:研究组的器械处理达标率比对照组高、患者院内感染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消毒供应室应用质量敏感指标+阶段递进式护理可以提高医疗器械处理效果,降低患者院内感染风险。

  • 标签: 质量敏感指标 阶段递进式护理 消毒供应室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临床生化检验中消除脂血对生化检验常用指标的干扰方法。方法 随机抽取2022年1月-6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者5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抽取空腹静脉血4ml,然后分装在4个试管中(1ml), 采用高速离心法、稀释法进行甘油三酯混合血清干扰及乳糜干扰物干扰试验,并对比试验结果。结果 高速离心法较稀释法的检验指标水平均更高,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 提升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可应用高速离心法进行脂血消除。

  • 标签: 生化检验 消除脂血 干扰 检验准确性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药物对常用临床生化检验指标结果产生的影响以及相应的解决措施。方法 纳入本院2019年02月-2020年12月的150例接受生化检验的患者展开研究。结果 在参与本次研究的150例患者中,生化检验前使用过抗癌药物治疗的有15例;使用抗生素治疗的36例;使用过抗糖尿病药物治疗的为17例;使用过利尿药物治疗的为25例;使用激素类药物治疗的32例;使用过镇痛解热类药物治疗的25例,这些药物都会影响生化指标检验结果。结论 临床生化检验中,抗糖尿病药物、激素类药物、抗癌药物、利尿药物以及镇痛解热类药物都会对检验结果产生影响,因此临床需要在检验之前了解患者的用药情况,对于受到影响的检验指标,要在其药效消失之后进行检验,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药物 生化检验指标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肝病诊断中应用6项肝功能联合检测的价值。方法:我院于2021年4月~2022年12月时间段选择16例肝病患者(8例急性肝炎患者,8例慢性肝炎患者)与16名健康人士开展肝病诊断研究,均接受6项肝功能指标的联合检测,观察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肝病患者ALT、AST、GGT高于健康人士,ALB、PA、CHE低于健康人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肝炎患者ALT、AST、ALB、PA、CHE均低于慢性肝炎患者,GGT均高于慢性肝炎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病诊断中应用6项肝功能指标的联合检测能够筛查肝病患者,并区分患者病情发展情况,对于疾病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肝病 6项肝功能指标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乙肝5项指标定量与定性检测结果的差异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2月~2021年3月期间收治的112例门诊及住院乙肝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抽取所有研究对象晨起空腹静脉血3~5ml作为血清样本,进行乙肝5项指标的定量与定性检测,对2种检测方法下乙肝5项指标阳性结果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定量检测的检验得出,乙肝5项指标阳性例数分别为,HBsAb(25例)、HBsAg(71例)、HBcAb(72例)、HBeAb(29例)、HBeAg(27例),在定性检测的检验下得出,乙肝5项指标阳性例数分别为HBsAb(20例)、HBsAg(69例)、HBcAb(74例)、HBeAb(32例)、HBeAg(26例),2组乙肝5项指标阳性例数差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2种检测方法下,乙肝5项指标共有13例出现不同检测结果,通过对比得出,定性检测乙肝5项指标的阳性符合率分别为HBsAb(91.6%)、HBsAg(97.1%)、HBcAb(96.2%)、HBeAb(97.3%)、HBeAg(100%)。结论:乙肝5项指标定性检测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会受到操作方法及多种外界因素的干扰而造成假阳性以及假阴性的检验结果,定量检测的敏感度以及稳定性相比定性检测更高,且受外界干扰因素相对更少,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乙肝五项指标 定量检测 定性检测 结果差异 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