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不同温度下的清洗液清洗创口后对糖尿病足创口表面细菌清洁和创口愈合的影响。方法 通过选择在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间于本院治疗的糖尿病足创口患者120名进行研究,利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三组,每组各40名患者,对照组采取常温0.9%氯化钠溶液清洗,实验组一组将0.9%氯化钠溶液加温至37.0℃进行清洗,实验二组将0.9%氯化钠溶液加温至40.0℃进行清洗。记录并比较治疗第1d、第4d的创口表面细菌数量,并计算细菌清洁,测量计算治疗第4d、第7d、第14d、第21d、第28d创口面积,并计算创口愈合。结果 三组患者在治疗第1d的细菌清洁有差异,且实验一组和实验二组的细菌清洁均高于对照组,(P<0.05)。三组患者在治疗第4d、第7d、第14d、第21d、第28d创口愈合存在显著差异,且存在交互作用,在不同时间间的愈合也有差异,(P<0.05)。结论 临床中对糖尿病足患者采取加温清洗液对创口进行清洗,可以有效的提高细菌的清洁,并促进创口的愈合,将清洗液加温至37.0℃的效果最佳。

  • 标签: []糖尿病足创口 创口愈合 创口细菌 清洁率
  • 简介:摘要:初步探索节气变化对主动脉夹层发生的影响,为急性主动脉事件预测、急诊应对提供思路。方法:收集2015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邢台市人民医院急诊主动脉夹层病例患者临床资料,对比不同节气时段发病、发病特点,运用SPSS 26.0软件统计分析数据。结果:各节气主动脉夹层发病例数之间差异分析P=0.007<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小寒、大寒、冬至、大雪这四个节气主动脉夹层发病明显升高,而芒种至白露期间夹层发病显著下降,且有统计学差异,大寒时节主动脉夹层发病最高,大暑时节发病最低。且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节气变迁带来的温度和气压变化对主动脉夹层发病有明确影响,整体呈现小寒至大雪这四个节气主动脉夹层发病明显升高,而芒种至白露期间夹层发病显著下降。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温度碘伏皮肤消毒效果 方法:将不同温度的碘伏分为三组,20℃组、30℃组及40℃组进行细菌及动物实验,记录不同温度下碘伏的变化情况及兔皮表情况。结果:三组不同温度下用去的硫代硫酸钠体积及碘伏消毒液中有效碘含量差异不大(P<0.05);30℃组的碘伏菌落数分布及不良反应均显著优于20℃组及40℃组。结论:建议临床术前皮肤消毒选择30℃的碘伏可有效保证消毒灭菌作用的同时,还能减少患者因碘伏挥发所致的冷刺激,从而预防发生其他围术期不良反应,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

  • 标签: 碘伏 温度 消毒 灭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孕期健康教育对自然分娩及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38例孕妇为主要研究对象,并采用随机分组的形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9例。以试卷的形式调查孕妇对孕期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对比两组孕妇自然分娩和母乳喂养。结果:观察组孕妇对孕期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情况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孕期 健康教育 自然分娩率 母乳喂养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血脂在妇女妊娠中的变化情况,判断妊娠期血脂是否异常.方法:对孕产妇进行生化指标检测,去除肝、肾功能异帯及患有妊娠高血压、糖尿病等妊娠并发症的孕妇,对其他结果正常的孕妇进行血脂四项结果分析.结果:结果显示,随着怀孕周期的增加,血脂测定含量逐渐增加,产后与妊娠期血脂水平比较有显著下降.结论:妊娠期间血脂增高的原因可能与过量的饮食、运动量的减少、妊娠期间的激素水平增高有关,并非病理现象.

  • 标签: 血脂四项 妊娠期 生化指标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质量控制措施对漏检及假阳性的影响。方法:以2021年8月至2022年1月间我院检验科检验的1000份已灭活咽拭子标本、200份阳性质控稀释样本作为研究对象,以2021年8月至2021年10月检验的500份已灭活咽拭子标本、100份阳性质控稀释样本作为参照组,以2021年11月至2022年1月检验的500份已灭活咽拭子标本、100份阳性质控稀释样本作为研究组,参照组采取常规检测,研究组在核酸检测过程中行质量控制措施,对比两组漏检与假阳性。结果:经过对比分析,研究组漏检、假阳性均明显优于参照组,且差异均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核酸检测过程中采取质量控制措施,可有效降低漏检、假阳性,为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核酸检测 质量控制 漏检率 假阳性率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硬膜外分娩镇痛是否对降低剖宫产具有积极的影响。方法:选择连续入院的满足研究条件的产妇,将其随机分为硬膜外分娩镇痛组和对照组。记录了以下指标:VAS评分(镇痛效果)、产程时间、胎儿体质量、出血量以及Apgar评分(评估新生儿健康状况)。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并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硬膜外分娩镇痛组的VAS评分明显降低(P < 0.05),表明镇痛效果显著。此外,在硬膜外分娩镇痛组中,产程时间缩短(P < 0.05),胎儿体质量、出血量、Apgar评分方面并未发现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硬膜外分娩镇痛可有效降低剖宫产,改善产程进展,不会对分娩结局产生影响。推荐使用硬膜外分娩镇痛技术,以减少不必要的剖宫产和提高母婴健康水平。

  • 标签: 硬膜外分娩镇痛 产程 分娩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体温干预下头颈部降温应用在脑外伤患者中的效果及对耳蜗温度的影响。方法:纳入2021年1月—2022年7月的40例脑外伤患者,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划分对照组(纳入20例,采用单纯冰帽降温)、观察组(纳入20例,采用体温干预下头颈部降温),评价组间耳蜗温度。结果:降温前,组间耳蜗温度无差异,P>0.05;观察组降温1h、2h、4h、8h、9h时的耳蜗温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外伤患者实施体温干预下头颈部降温,能够尽快降低耳蜗温度,维持核心体温稳定,值得推广。

  • 标签: 体温干预 头颈部降温 脑外伤 耳蜗温度
  • 简介:摘要:心理问题是影响人们情绪和身心健康的原因之一,面对工作量与心理压力较大的医护人员,需要通过正确方式来调节他们的负面心理。本文就疫情期间实习护生的心理变化及干预对策展开相应论述。首先对可能导致心理变化的诱因进行了分析,如专业选择意愿和身边有无确诊病例等。随后在干预对策中的心理评估、心理健康教育以及线上教学培训上提出了一些个人观点,希望能对有关学者的研究提供帮助。

  • 标签: 疫情期间 实习护生 心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中药炮制对临床合理用药带来的变化影响。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为本院99例采取中药治疗患者,收治时间2020年08月-2021年08月,随机将其均分为A组33例,采取炮制前分档炮制,B组33例,采取水处理前分档炮制,C组33例,采取炮制+水处理前分档干预,比较三组合理用药情况。结果 C组的循环系统不良反应、血液系统不良反应、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发生均明显低于A组和B组(P<0.05)。 结论 采取炮制+水处理前分档干预措施,能够有效降低循环系统、血液系统和消化系统等不良反应发生,提升用药合理性,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中药炮制 合理用药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精细化护理管理对重症胰腺炎手术患者复发、生存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7月至2019年7月接受治疗的84例重症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对其中42例重症胰腺炎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即对照组[1]。另外42例重症胰腺炎患者则进行精细化护理。对两组的数据进行记录和分析。结果:两组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全程跟踪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再循环和并发症发生的影响。 方法:采取双盲法将10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常规护理)、观察组50例(全程跟踪护理)。对比血管通路再循环、凝血功能指标变化以及并发症发生。 结果:观察组患者血肌酐、血尿素氮再循环(8.12±2.23%、8.14±1.25%)都低于对照组,护理后纤维蛋白原(2.46±0.35g/L)低于对照组,凝血酶原时间(14.12±1.23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38.55±2.12s)长于对照组,血栓形成、动脉瘤以及血管狭窄发生(2.00%、0.00%、2.00%)低于对照组(p值<0.05)。 结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全程跟踪护理可以降低血管通路再循环和减少并发症,还可改善凝血功能,效果令人满意。

  • 标签: 全程跟踪护理 维持性血液透析 血管通路再循环率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研究目的 探讨研究妊娠期患有高血压疾病妇女的凝血指标变化及其对临床治疗工作的意义。研究方式 本院选择从2019年1月~11月期间收治的共计60例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孕妇以及60例处于正常晚孕期的妇女,将之命名为实验组和普通组,分别对包括凝血 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活化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四项指标在内的凝血指标,以及包括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宽度分布(PDW)在内的血小板指标进行检测对比。实验结果 在PT、APTT、TT上,实验组数据显著小于普通组,且Fbg指标数据显著超过普通组(P

  • 标签: 妊娠期妇女 高血压疾病 凝血指标 变化
  • 简介:摘要:从神经影像学的视角来分析神经性贪食症患者的脑区变化主要集中在前扣带回、岛叶、纹状体等区域,从PET成像发现贪食症患者与抑郁症有共病关系,在甜食刺激中ACC、岛叶均出现高信号,生物学“过度反应”可能与过度进食的易感性有关。贪食症患者进行体像知觉测验BA 37区出现激活减弱情况,这在神经心理学厌恶感有其代表涵义。本文最后尝试使用迷走神经用药蒽丹西酮治疗神经性贪食症(暴食/清除型)的经验与胃胀试验的“脑肠轴”变化来推广有效的减肥经验。

  • 标签: 神经性贪食症 前扣带回 岛叶 蒽丹西酮 胃胀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评判中医护理干预的实施,对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便秘只是知晓、护理满意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5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56例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按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划分为实验组28例、参照组28例。实验组实行中医护理干预,参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干预,对实验组和参照组的护理效果予以比较。结果实验组、参照组护理满意、便秘知识知晓比较,差异性均存在,P<0.05。结论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接受中医护理干预,利于提高患者便秘知识知晓、护理满意,适用于临床方面应用和推广。

  • 标签: 中医护理干预 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 便秘知识知晓率 护理满意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提升微生物标本检验准确的有效措施。 方法 2018 年 3 月 -2020 年 3 月 我院 采集的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