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DCA在患者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合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PDCA的管理方法,调查分析中山医院青浦分院消化内科进行结肠镜检查的住院患者在肠道准备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制定和实施护理干预措施,进行评价,比较实施PDCA管理前后,患者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的合格,患者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实施PDCA管理后,患者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合格增高(90.3%,P

  • 标签: PDCA 结肠镜 肠道准备 合格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品管圈活动在消毒供应中心提高器械清洗合格的应用价值。方法:我院消毒供应中心2020年6月开展品管圈活动,随机选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消毒供应中心处理的120件医疗器械为样本,按照消毒供应中西医疗器械处理期间是否开展品管圈活动分为对照组(60件:未开展品管圈活动行常规管理)与实验组(60件:开展品管圈活动管理)比较两组医疗器械处理效果。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消毒供应中心 器械清洗合格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PDCA循环改善中药养护环节饮片不合格效果。方法 分析本院2022年1—12月400批中药饮片养护环节出现的不合格情况,后半年的200批中药饮片养护管理采用PDCA循环管理法进行,找出存在的问题后进行分析并整改,分析干预前200批与干预后200批中药饮片不合格的改善情况。结果 干预前的中药饮片不合格为3.50%(7/200),干预后不合格为0.50%(1/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循环管理法可运用于中药饮片养护环节,能提高中药饮片的品质,可有效改善中药饮片的不合格。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PDCA循环 中药养护环节 饮片不合格率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实施处方评价制度是否能够提升医院用药的合格。方法:将选择的1000例门诊处方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500份实验组的门诊处方进行回顾性的点评,对照组则不实施干预措施。结果:对实验组进行处方点评后,用药合格显著提升,未进行评价的处方用药合格显著降低。结论:处方点评举措显著提高了用药合格,优化了医药管理系统。

  • 标签: 处方点评 用药不合格 影响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实施处方评价制度是否能够提升医院用药的合格。方法:将选择的1000例门诊处方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500份实验组的门诊处方进行回顾性的点评,对照组则不实施干预措施。结果:对实验组进行处方点评后,用药合格显著提升,未进行评价的处方用药合格显著降低。结论:处方点评举措显著提高了用药合格,优化了医药管理系统。

  • 标签: 处方点评 用药不合格 影响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PDCA循环用于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的价值。方法:2022年1月-7月本院消毒供应室未开展PDCA循环管理工作期间接收的医疗器械1000件为对照组,2022年8月-2023年2月本院消毒供应室开展PDCA循环管理工作期间接收的医疗器械1000件为试验组。对比灭菌合格等指标。结果:关于灭菌合格,试验组数据比对照组高(P<0.05)。至于院感这个指标:试验组发生比对照组低(P<0.05)。关于护理质量这个指标:试验组数据(98.92±0.83)分,和对照组数据(92.34±1.59)分相比更高(P<0.05)。结论: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用PDCA循环法,灭菌合格更高,院感发生更低,护理质量改善也更加明显。

  • 标签: PDCA循环 影响 消毒供应室 灭菌合格率
  • 简介:摘要:目的:旨在深入探讨,基于敏感指标的管理方案,在提升消毒供应中心器械管理合格、临床使用满意度方面的效果。方法:研究时间跨足2023年,选取我院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10名,1-6月开展常规管理,7-12月实施基于敏感指标的管理方案。结果:基于敏感指标的管理方案实施后,消毒供应中心器械管理合格较高、临床使用满意度明显提升(P<0.05)。结论:基于敏感指标的管理方案在消毒供应中心的日常管理工作中效果显著,不仅提升器械管理合格,还能提高临床使用满意度。

  • 标签: 敏感指标 消毒供应中心 器械管理 合格率 使用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提高医疗垃圾分类正确的方法。方法对医疗垃圾分类现阶段存在的问题进行查找,成立改进小组,对现行流程和规范进行明确,对出现问题的根本原因进行分析,制定可改进的流程,持续质量改进。结果医疗废物处置正确从改善前的75.10%提高到了改善后的96.30%;达成、进步分别为85.14%、28.23%。与改善前相比,改善后错误次数和针刺伤事件均显著减少。结论通过CQI活动能显著提高医疗垃圾分类的正确,让错误次数和针刺伤事件显著减少,能对环境进行保护,减少医疗废物的产生。

  • 标签: 医疗垃圾 分类 提高 正确率 方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 目的 探讨提高肺结核患者病原学阳性的有效方式,为持续改进肺结核病质控指标提供参考。方法 应用PDCA循环理论,分析肺结核患者病原学阳性统计结果,找出肺结核患者病原学阳性低的主要原因,制定针对性的整改措施,并逐一实施,持续改进。结果 实施改进措施后,肺结核患者病原学阳性率由2018年1月份38.1%升高至2019年12月份55.8%,2020年12月份升高至57.9%,2021年12月升至65.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018年全年的肺结核患者病原学阳性率由42.9%升高至2019年全年52.4%,2020年和2021年肺结核患者病原学阳性分别升至56.4%和6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DCA循环的应用提高了肺结核患者病原学阳性,有利于该部分患者的治疗和管控,以实现肺结核病防控的持续性改进。

  • 标签: 肺结核 病原学阳性率 PDCA循环 查痰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更加良好的将初产妇新生儿护理知识知晓提高,对品管圈活动的意义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方法:选取我院 2016年 5月 -2017年 5月分娩的初产妇患者 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两组,各 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新生儿护理知识的宣教措施,观察组接受品管圈活动对新生儿进行护理知识宣教。结果:根据研究结果表示,观察组的初产妇新生儿护理知识知晓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初产妇新生儿护理能力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初产妇新生儿护理当中使用品管圈活动,更好的将新生儿护理知识的知晓提升,同时提高了自身的新生儿护理能力,应用价值极高。

  • 标签: 品管圈,初产妇,新生儿护理,知识知晓
  • 简介:摘要:目的 对PDCA循环提高住院患者微生物标本送检的效果进行讨论。方法 以2020年7月为时间节点,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实行常规管理,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实行PDCA循环管理,对两种管理模式下各类抗菌药物的微生物标本送检,以及不同科室患者住院时间进行对比。结果 两种管理模式下各类抗菌药物的微生物标本送检和患者住院时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PDCA循环有助于住院患者微生物标本送检的提升,应作为主要的管理方式加以推广。

  • 标签: PDCA循环 抗菌药物 微生物标本 送检率 住院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标准化术前交接流程对提高手术周转的效果。方法:样本共计22例,组别均分,范围在2022年1月至2023年10月行手术的患者。研究组为2022年11月至2023年10月接受标准化术前交接流程的患者,参照组行常规术前交接,将两组手术室相关指标情况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平均住院日、每日平均手术例数、手术台数、接台手术时间准确、手术时间准确、入室时间准确、手术台数改善情况更优,两组直观对比差异较为显著,经计算后为P<0.05。结论:标准化术前交接流程对提高手术周转的效果更高,对提高手术周转的效果更高,可积极推广。

  • 标签: 标准化 术前交接流程 提高 手术周转率
  • 简介:【 摘要 】 目的: 评价儿外科护理工作中品管圈的运用对小儿跌倒坠床发生以及家属跌倒坠床知晓的影响价值,为儿外科护理工作提供参考。 方法: 选择我院 2017 年 5 与 -2018 年 5 月期间儿外科收治的 110 例小儿患者,以随机法分为儿外科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以及运用品管圈的观察组,各 55 例。对比 2 组儿外科家属护理知识知晓,进行护理工作满意度评分问卷调查。 结果: 观察组患儿 家属跌倒坠床知晓以及护理工作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 儿外科护理工作中运用品管圈可以预防并提高家属 跌倒坠床知晓, 保证了小儿的安全性。

  • 标签: 品管圈 儿外科 家属知晓率 跌倒坠床 护理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