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对小肠疾病进行鉴别诊断,通过分析患者的影像学特征,评价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60例小肠疾病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采用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对其进行鉴别诊断,结合病理诊断结果,分析各种小肠疾病的影像学特征。结果:60例患者中,阳性率为76.67%(46/60),其中小肠憩室、小肠息肉、小肠血管畸形、克罗恩病、腺瘤、小肠间质瘤、腺癌、嗜酸性胃肠炎分别为13例、12例、7例、5例、3例、3例、2例和1例。结论:对小肠疾病患者实施鉴别诊断的过程中应用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能够对小肠病变进行定性和分析诊断,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指导意见,建议推广。

  • 标签: 多层螺旋CT 小肠造影 小肠疾病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在临床直肠扁平癌前期疾病与黏膜内癌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70例行直肠ESD患者术前活检资料(均经术前活检提示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或黏膜内癌),对ESD术的疗效与安全性加以分析。结果:7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ESD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40.3±7.5)min,平均出血量为(50.4±15.3)ml,病灶整块切除率为85.71%,术中穿孔发生率为14.29%,术中出血发生率为12.86%,术后迟发性出血发生率为8.57%,经对应处理均好转,且低位直肠穿孔率为8.89%,显著低于高位直肠穿孔率30%,且迟发性出血度出现在低位直肠病变中(P

  • 标签: ESD 直肠扁平癌 黏膜内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宫腔镜手术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随机分配30例患者,其中,给予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开腹式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行宫腔镜手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使用宫腔镜手术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满意度等均优于使用常规开腹治疗的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患有黏膜下子宫肌瘤的患者施行宫腔镜手术治疗,临床效果较好,不仅可以节省手术时间,还能减少患者的术中出血情况,且对患者身体影响小。

  • 标签: 宫腔镜 黏膜下子宫肌瘤 开腹式手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早期胃癌术前术后护理配合。方法:选择2018-2020年收治早期胃癌患者,病例数30例,均进行ESD治疗,对其随机分组,参照组选择术前术后常规护理,实验组选择术前术后精细护理,每组15例患者,对比患者满意率与并发症。结果:参照组患者满意率60%,并发症46.6%,实验组患者满意率93.3%,并发症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早期胃癌患者ESD治疗时,以精细护理模式提供术前术后护理服务,可以提升满意率,降低并发症。

  • 标签: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早期胃癌 护理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黄色瘤与胃黏膜萎缩、肠化、癌变的关系。方法以胃黄色瘤患者50例为对象,为研究组,选取同期无胃黄色瘤的其他消化系统疾病者

  • 标签:
  • 简介:[摘 要] 报告1例寻常型天疱疮累及食管黏膜的中年女性患者。患者4年前因上颚粘膜、颊粘膜水泡、糜烂、溃疡,腹部皮肤水泡,诊断为寻常型天疱疮,口服醋酸泼尼松,病情好转减量后擅自停药。2年后出现呕血,头皮、腹部皮肤散在水泡,ELISA检测抗桥粒芯糖蛋白(Dsg)3 抗 体(+)及抗 Dsg1 抗体(-)。胃镜示食管黏膜剥脱出血。再次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好转出院。

  • 标签: [] 寻常型天疱疮 食管粘膜剥脱 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针对性护理干预对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中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 纳入本院2019年04月-2021年01月的36例接受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的患者开展本次实验研究,通过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实行针对性护理干预的为观察组,实行常规护理的为参照组,比较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运动伪影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图片质量较好,且和参照组的护理满意度相比较,观察组相对较高,差异明显(P

  • 标签: 针对性护理干预 多层螺旋CT 小肠造影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口腔黏膜疾病患者采用曲安奈德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方案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2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8例口腔黏膜疾病患者,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中39例患者采用曲安奈德联合利多卡因进行治疗;治疗组中39例患者采用曲安奈德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病情控制效果、不良反应情况、治疗前后疼痛程度、血清学相关指标、炎症反应相关指标水平。结果 治疗组患者病情控制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血清学相关指标、炎症反应相关指标水平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口腔黏膜疾病患者采用曲安奈德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方案进行治疗,能够减少不良反应,帮助改善血清学指标,控制炎症反应,减轻疼痛,使病情治疗效果得到显著提升。

  • 标签: 口腔黏膜疾病 曲安奈德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疼痛 血清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直肠息肉应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挑选医院收治的60例结直肠息肉患者为对象,并在数表法下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及试验组,对照组采取电凝切除术,试验组采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观察疗效。结果:试验组患者治愈性切除率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直肠息肉患者应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可以取得较高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较低。

  • 标签: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结直肠息肉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CT小肠造影(CTE)对克罗恩病(CD)治疗前后疗效判定的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100例确诊CD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时间2020年05月-2021年05月,所有患者均采取内科和外科联合治疗方案,患者治疗前后分别予以CTE检查,比较治疗前后肠壁厚度及肠腔狭窄、小肠梗阻发生情况,分析CTE对CD治疗前后疗效判定的应用价值。结果 治疗后肠腔狭窄、小肠梗阻发生情况明显少于治疗前(P<0.05),患者治疗后肠壁厚度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 CTE在CD治疗前后疗效判定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良好的反映肠壁厚度变化情况以及肠腔狭窄、小肠梗阻发生情况,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小肠造影 克罗恩病 疗效判定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小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伴肠穿孔的有效围手术期护理措施与效果。方法:2019年6月-2021年5月本科接诊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伴肠穿孔患儿52名,随机均分2组。研究组采取综合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比并发症等指标。结果:针对护理总有效率,研究组100.0%,比对照组80.77%高,P<0.05。针对家属满意度,研究组100.0%,比对照组84.62%高,P<0.05。结论:于小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伴肠穿孔围手术期中用护理干预,利于家属满意度的改善,及护理效果的提升。

  • 标签: 肠穿孔 护理 小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围手术期
  • 简介:摘要:目的:造口皮肤黏膜分离是指肠造口处黏膜与腹壁皮肤的缝合处发生分离,属于肠造口手术后的早期并发症之一,多发生在术后1-3周,多见于造口肠壁黏膜部分坏死、造口黏膜缝线脱落、腹压过高、伤口感染、营养不良、长期使用类固醇药物或糖尿病患者。可表现为部分或整圈造口周围皮肤黏膜分离,导致造口袋黏贴困难、粘贴不牢,引起患者情绪不安,增加伤口感染的危险,远期可能会出现造口回缩、狭窄。

  • 标签: 造口,护理,皮肤黏膜,伤口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及外科手术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本院诊治的早期胃癌患者130例纳入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参照组(n=65)和研究组(n=65)。对比2组临床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研究组手术、住院及禁食时间、住院费用均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短、长期并发症发生率3.08%(2/65)、1.54%(1/65)低于参照组12.31%(8/65)、10.77%(7/6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愈性及整块切除率、病灶残留率、复发率对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生存质量各指标评分均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早期胃癌患者采取ESD治疗,可减少手术相关指标用时,病灶切除率、残留率及复发率与外科手术效果相当,但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生存质量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早期胃癌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外科手术 病灶切除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不同浸润深度早期胃癌患者临床应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的有效性及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根据不同浸润深度将30例、2019年3月~2021年3月期间收治的早期胃癌患者进行分组讨论,M组(抽取15例,黏膜层浸润)与SM组(抽取15例,黏膜下层浸润),均行ESD手术。比较两组手术效果及预后情况。结果:相较SM组,M组ESD手术中出血量较少,切除病灶直径较低,手术时间较短,肿瘤治愈性切除率较高(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M组ESD术后12个月肿瘤复发率较SM组更低(P<0.05)。结论: ESD治疗M层浸润深度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疾病复发率较低。

  • 标签: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不同浸润深度 早期胃癌 治疗优势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评估针对化疗骨肿瘤引起的口腔黏膜炎患者使用康复新液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抽选2020年1月至2021年8月期间本院收治的骨肿瘤化疗并发口腔黏膜炎患者资料共计6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成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康复新液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疗效。结果 观察组中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康复新液 化疗 骨肿瘤 口腔黏膜炎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