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晚期护理对产妇分娩方式选择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1月-2023年1月80例妊娠晚期产妇,利用最新统计学软件生成随机序列后将产妇分为两组,分别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产妇行妊娠晚期护理,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对比观察两组产妇入院时、分娩前剖腹产和自然分娩选择的比例差异。结果:入院时意向两组对比(P>0.05);实际分娩方式对比,试验组自然分娩产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妊娠晚期护理的全面关怀对于提高产妇自然分娩的成功率至关重要。通过专业的指导、心理支持等,帮助产妇积极面对分娩挑战,创造最有利的分娩条件,确保母婴的健康和安全。

  • 标签: 妊娠晚期护理 产妇分娩方式 自然分娩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胎膜早破产妇分娩方式和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在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收治的胎膜早破产妇(n=62)为本次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上述患者分为参考组(n=31),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n=31)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后的效果。结果:实验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参考组(P<0.05)。实验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参考组(P<0.05)。结论:将心理护理应用在胎膜早破产妇分娩中,能够提升自然分娩率,同时可对产妇的负面情绪予以缓解。如上可见,心理护理亦可推广于胎膜早破产妇护理中。

  • 标签: 心理护理 胎膜早破 分娩方式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协同式待产心理护理在改善初产妇自我效能及分娩方式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850例初产妇的临床资料,时间跨度2021年1月-2022年12月,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925例)和观察组(n=92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行协同式待产心理护理。对护理前后两组自我效能(GSES评分)、负性情绪(BDI21、BAI评分)的变化及分娩方式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两组GSES评分比较,干预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干预后观察组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两组BDI21、BAI 比较,干预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干预后观察组评分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两组分娩方式比较,观察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初产妇行协同式待产心理护理,可提高其自我效能,缓解负性情绪,改善分娩方式,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协同式待产心理护理 初产妇 自我效能 分娩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分娩镇痛对产妇产程及母婴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收集2022年10月-12月期间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分娩的104例足月孕产妇,分娩镇痛组64例,未行分娩镇痛组40例,观察并比较两组产妇的产程时间、会阴侧切率、中转剖宫产率、产后出血量、发热情况、新生儿Apgar评分、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结果:分娩镇痛组产妇的第一产程时间及总产程时间均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侧切率、中转剖宫产率、产后出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镇痛组发热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新生儿Apgar评分、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娩镇痛会延长产程时间,增加产时发热的发生率,但并不会改变分娩方式,不增加母婴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分娩镇痛 发热 产后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全程陪伴分娩护理助产对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8月-2021年8月纳入的90例产妇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性护理干预模式)和观察组(全程陪伴分娩护理助产模式)。比较两组的妊娠结局与疼痛评分。结果:通过对两组产妇妊娠结局进行有效对比可得知,观察组的妊娠结局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全程陪伴分娩护理助产 分娩结局 产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分娩镇痛联合体位护理对产妇镇痛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择60例足月产妇,所有产妇均在2017年3月-2019年3月期间内前来我院产科进行分娩。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划分上述样本,30例纳入常规干预组,其余30例纳入联合干预组。对比两组产妇干预前后的疼痛评分及干预后的分娩结局。结果:两组产妇干预前的Muleteer评分不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干预后,联合干预组患者的Muleteer评分明显降低,该组患者的自然分娩率与常规干预组相比存在显著优势,其剖宫产率、产钳助产率、会阴侧切率明显低于常规干预组,对比结果存在差异性,P<0.05。结论:采用分娩镇痛联合体位护理对产妇进行干预能够有效改善产妇的分娩结局,降低剖宫产率,提高母婴双方的安全性,同时能够缓解产妇的分娩疼痛感,效果理想。

  • 标签: 分娩镇痛 体位护理 分娩结局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分娩镇痛联合体位护理对产妇镇痛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择60例足月产妇,所有产妇均在2017年3月-2019年3月期间内前来我院产科进行分娩。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划分上述样本,30例纳入常规干预组,其余30例纳入联合干预组。对比两组产妇干预前后的疼痛评分及干预后的分娩结局。结果:两组产妇干预前的Muleteer评分不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干预后,联合干预组患者的Muleteer评分明显降低,该组患者的自然分娩率与常规干预组相比存在显著优势,其剖宫产率、产钳助产率、会阴侧切率明显低于常规干预组,对比结果存在差异性,P<0.05。结论:采用分娩镇痛联合体位护理对产妇进行干预能够有效改善产妇的分娩结局,降低剖宫产率,提高母婴双方的安全性,同时能够缓解产妇的分娩疼痛感,效果理想。

  • 标签: 分娩镇痛 体位护理 分娩结局 安全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对低危初产妇自然分娩会阴侧切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7月到2022年6月我院产科收治的自然分娩的100例低危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50)与对照组(n=50),对照组采用非药物性分娩镇痛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硬膜外麻醉方式进行镇痛分娩,比较两组初产妇的会阴侧切情况、对分娩镇痛效果的满意度、初产妇产后疼痛程度。结果:对比发现观察组初产妇的会阴侧切率、产后疼痛程度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 低危初产妇 会阴侧切率 自然分娩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对低危初产妇自然分娩会阴侧切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7月到2022年6月我院产科收治的自然分娩的100例低危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50)与对照组(n=50),对照组采用非药物性分娩镇痛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硬膜外麻醉方式进行镇痛分娩,比较两组初产妇的会阴侧切情况、对分娩镇痛效果的满意度、初产妇产后疼痛程度。结果:对比发现观察组初产妇的会阴侧切率、产后疼痛程度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 低危初产妇 会阴侧切率 自然分娩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对产妇应用互动式孕晚期护理干预的具体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妇产科进入孕晚期的产妇102例纳入研究,时间范围为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区间。根据产妇就诊顺序将其分成:对照组51例与观察组51例,其中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应用互动式孕晚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分娩认知情况、干预后围生期指标及分娩结局。结果:两组干预后分娩知识、分娩态度、应对行为等评分较之干预前显著更高,且上述评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互动式 孕晚期护理干预 产妇分娩认知度 围生期指标 分娩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硬膜外分娩镇痛是否对降低剖宫产率具有积极的影响。方法:选择连续入院的满足研究条件的产妇,将其随机分为硬膜外分娩镇痛组和对照组。记录了以下指标:VAS评分(镇痛效果)、产程时间、胎儿体质量、出血量以及Apgar评分(评估新生儿健康状况)。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并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硬膜外分娩镇痛组的VAS评分明显降低(P < 0.05),表明镇痛效果显著。此外,在硬膜外分娩镇痛组中,产程时间缩短(P < 0.05),胎儿体质量、出血量、Apgar评分方面并未发现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硬膜外分娩镇痛可有效降低剖宫产率,改善产程进展,不会对分娩结局产生影响。推荐使用硬膜外分娩镇痛技术,以减少不必要的剖宫产和提高母婴健康水平。

  • 标签: 硬膜外分娩镇痛 产程 分娩结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潜伏期采取椎管内阻滞麻醉分娩镇痛对孕妇分娩结局及新生儿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2月-2023年1月本院70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活跃期实施椎管内阻滞麻醉)与观察组(潜伏期行椎管内阻滞麻醉),对比孕妇分娩结局及新生儿预后。结果 观察组阴道自然分娩率较对照组高,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 潜伏期行椎管内阻滞麻醉分娩镇痛有助于孕妇分娩结局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改善,值得采纳。

  • 标签: 孕妇 潜伏期 椎管内阻滞麻醉 分娩镇痛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无痛分娩产妇给予第一产程自由体位护理的效果及对分娩结局及产程时间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20年10月到2022年6月收治的100例无痛分娩孕妇,使用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助产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第一产程自由体位护理,对比两组孕妇分娩情况、产后大出血发生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焦虑评分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总产程时间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量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无痛分娩孕妇给予第一产程自由体位护理可加快分娩速度,降低孕妇产后出血量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降低孕妇焦虑及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无痛分娩产妇 第一产程 自由体位护理 分娩结局 产程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在无痛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分娩产妇进行研究,选取60例无痛分娩产妇进行对比,按照常规分娩以及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无痛分娩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比两组产程时间和分娩出血量以及镇痛效果。结果:在产程和出血量分析中,明显发现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同时在镇痛效果上观察组得到提高,对比结果有差异(P<0.05)。结论:在分娩患者中采用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无痛分娩措施,可将其疼痛进行减轻,缩短患者产程的同时,减少患者出血量,值得临床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 标签: 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 无痛分娩 产程 出血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初产妇应用分娩球配合自由体位助产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20年9月~2022年9月期间90例初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5例实施常规助产护理,观察组45例实施分娩球配合自由体位助产,比较两组产程、自然分娩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初产妇实施分娩球配合自由体位助产可缩短产程,提高自然分娩率,减少分娩并发症发生。

  • 标签: 分娩球 自由体位 初产妇 并发症 自然分娩 产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