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准化护理对特重度烧伤患者休克的护理效果。方法以我院2017年11月~2018年11月入院治疗的156例特重度烧伤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进行分组,对其中78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为对照组,对另外78例患者实施精准化护理,为观察组,对两组休克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通过对观察组开展精准化护理、对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结果显示就护理质量合格率相比,观察组明显较高(P<0.05),且观察组并发生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特重度烧伤患者休克开展精准化护理能提升其护理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因此该种方法建议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特重度烧伤 精准化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背景和目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是针对终末期肾病患者的一种肾脏替代治疗手段,低血压作为一种血液透析中常见的急性并发症,严重影响血液透析过程,降低了血液透析的充分性,超滤达不到理想的干体重,严重的甚至会危及患者的生命。本文主要研究探讨左卡尼汀治疗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行规律血液透析治疗,且治疗过程中发生低血压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每次透析结束之后左卡尼汀注射治疗,每周透析三次,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2周之后的临床治疗效果(透析后的平均收缩压变化情况以及低血压的发生率等)。结果比较两组患者透析前、透析中和透析后的平均收缩压变化情况可见,透析过程中均出现明显的血压下降情况,与透析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患者的下降程度显著高于观察组患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透析后血压略上升,与透析前的比较以及两组患者的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结束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患者的低血压发生率分别为24.1%和55.2%,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左卡尼汀用于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治疗过程中,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降低低血压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左卡尼汀 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予以低血压预防及康复护理的施行价值。方法:2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以双盲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10例。前组施行临床基础护理,后组基于前组施行低血压的预防及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水平及低血压发生情况,统计平均动脉压及完成透析人数。结果:观察组透析后的血压水平高于对照组,且低血压发生人数少于对照组,差异P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 低血压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和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1年9月我院收治的74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7例。采用常规方式护理的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预见性护理的患者作为实验组。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心理状态、遵医行为评分、护理满意度、低血压发生率。结果:实验组37例患者护理后的心理状态、遵医行为评分均好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37例患者护理后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37例患者护理后的低血压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护理时,应用预见性护理能够维持患者良好心态,增强遵医行为,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低血压发生率,值得借鉴。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血液透析 心理状态 遵医行为评分 护理满意度 低血压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和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1年9月我院收治的74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7例。采用常规方式护理的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预见性护理的患者作为实验组。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心理状态、遵医行为评分、护理满意度、低血压发生率。结果:实验组37例患者护理后的心理状态、遵医行为评分均好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37例患者护理后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37例患者护理后的低血压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护理时,应用预见性护理能够维持患者良好心态,增强遵医行为,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低血压发生率,值得借鉴。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血液透析 心理状态 遵医行为评分 护理满意度 低血压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ICU脓毒性休克患者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干预中,精细化优质护理效果展开分析。方法:[1]2022年4月至2023年3月,院内ICU脓毒性休克有创动脉血压监测患者总数为60,随机数表分配60例患者成[2]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采取的护理干预模式为常规护理,观察组则选用精细化优质护理进行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临床护理效果[3][4]、血压变化[5]。结果:观察组临床护理干预中,护理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更高,P[6]<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舒张压与收缩压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观察组并发症风险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精细化优质护理在ICU脓毒性休克患者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干预中应用具备良好的护理效果,同时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血压水平[7],降低了并发症发病风险,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精细化优质护理 ICU 脓毒性休克 [8]有创动脉血压监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1例53岁女性患者因腰痛、左下肢麻痛给予地塞米松注射液(10ml入0.9%氯化钠100ml)静脉滴注。静脉滴注地塞米松注射液约5min时,患者突发全身不适、头晕、恶心、全身冒汗、面色苍白,心率124次/分,血压67/35mmHg。考虑为地塞米松注射液引起过敏性休克,立即停用注射用该药,给予心电监护、吸氧,补容、抗过敏、大剂量血管活性药物维持循环、对症支持治疗后症状逐渐好转。

  • 标签: 地塞米松 过敏反应休克 药物不良反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急诊外科应用休克指数评估严重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在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90例在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间本院接收的严重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常规护理给予对照组(n=45),观察组(n=45)给予基于休克指数评估的急救护理。将两组患者的预检分诊时间、构建静脉通道时间、急救总时间以及急诊停留时间进行对比。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预检分诊时间、构建静脉通道时间、急救总时间以及急诊停留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严重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采取基于休克指数评估的急救护理,可有效缩短患者分诊急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

  • 标签: 急诊外科应用休克指数 失血性休克 急救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在ICU感染性休克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我院72例ICU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均36例;对照组实施常会护理方式,研究组实施综合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护理后治疗效果、临床相关指标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22%,远高于对照组的77.79%(P<0.05);护理后,研究组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平均血压(MAP)、心脏指数(CI)、心率(CR)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在ICU感染性休克患者中的实施效果较为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ICU 感染性休克 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 背景 高龄老人常患有多种慢性疾病,这导致了高龄老人慢病管理复杂及疾病预后差。全面调查高龄年人慢性病管理现况对高龄老人慢病防治与社区有效管理极为重要。目的 调查社区高血压管理中高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为高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管理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方式,对上海市两家社区高血压管理人群中80岁以上的高血压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通过健康档案、体检报告获得高龄高血压患者的相关资料,分析其血压控制现状。结果 研究总人群978人,平均年龄为83.70±3.19岁(80-98岁),男性450人,(46.0%);女性528人(54.0%)。研究对象的平均SBP(收缩压)146±20mmHg,平均DBP(舒张压)78±10mmHg;将调查对象分为达标组(血压

  • 标签: 高龄 高血压管理 控制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