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鸡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柱色谱分离其成分,波谱学方法鉴定其结构。结果:从鸡骨草的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一个异黄酮类成分:7,4’-二羟基-8-甲氧基异黄酮。结论:该化合物为新化合物。

  • 标签: 毛鸡骨草 豆科 相思子属 7 4’-二羟基-8-甲氧基异黄酮
  • 简介:草(LithospermumzollingeriDC.)为紫草科紫草属植物,一般用其果实入药,称为地仙桃,具有温中健胃,消肿止痛之功效.根、茎也作药用,功效同果实[1].近年来研究发现梓草具有治疗肺结核、淋巴结核的作用[2,3].在进行梓草抗结核新药研究过程中,我们对其进行了化学成分研究,从其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部位共分到7个化合物,分别为刺槐素-7-O-β-D-葡萄糖苷(acacetin-7-O-β-D-glucopyranoside,Ⅰ),陈皮苷(hesperidin,Ⅱ),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apigenin-7-O-β-D-glucopyranoside,Ⅲ),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luteolin-7-O-β-D-glucopyranoside,Ⅳ),柯伊利素-7-O-β-D-葡萄糖苷(chrysoeriol-7-O-β-D-glucopyranoside,Ⅴ),胡萝卜苷(daucosterol,Ⅵ),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Ⅶ).

  • 标签: 梓木草 黄酮
  • 简介:目的:对藏药矮丛风菊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各种柱色谱对其成分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解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正二十八烷醇(1)、正三十六烷醇(2)、伞形花内酯(3)、东莨菪素(4)、异东莨菪素(5)、1,3,7,8-四羟基酮(6)、肉桂酸(7)、豆甾醇(8)、菜油甾醇(9)、胆甾醇(10)、β-谷甾醇(11)、芹菜素(12)、刺槐素(13)、deacylcynaropicrin(14)、kandavanolide(15)、acetylationofkandavanolide(16)及robustaflavone4’,4"’-dimethylether(17)。结论:化合物1-13、15-17均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 标签: 藏药 矮丛风毛菊 化学成分
  • 简介:目的:研究平车前(Plantagodepressavar.ruoutotaKitag.)的化学成分和保肝活性。方法:应用硅胶柱层析法和SephadexLH-20凝胶柱层析法分离化合物,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结构,并测定化合物的保肝活性。结果:从平车前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芹菜素(apigenin,1)、木犀草素(luteolin,2)、梓醇(catalpol,3)、majoroside(4),β-谷甾醇(β-sitosteml,5)、胡萝卜苷(daucosterol,6)、硬脂酸(stearicacid,7)、齐敦果酸(oleanolicacid,8)、martynoside(9)、高车前苷(homoplantaginln,10)、高车前素(hispidulin,11)。其中,化合物1、2、4、8~11明显对抗四氯化碳所致的肝细胞损伤。结论:化合物1、2、4、7、9~11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4具有较强的保肝活性。

  • 标签: 毛平车前 化学成分 结构鉴定 保肝活性
  • 简介:目的:对灰毡忍冬花蕾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应用溶剂萃取及枉层析方法进行化学成分分离、纯化,并利用各种光谱技术分析鉴定结构、结果:从灰毡忍冬花蕾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其中3个绿原酸类成分、4个黄酮类成分、4个其他成分,分别为:1—O-咖啡酰基奎宁酸(Ⅰ),4-O-咖啡酰基奎宁酸(Ⅱ),5-O-咖啡酰基奎宁酸丁酯(Ⅲ),槲皮素(Ⅳ),苜蓿素-7-O—β-D-葡萄糖苷(Ⅴ),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Ⅵ),木犀草素-7-O—β-D-半乳糖苷(Ⅶ),肌醇(Ⅷ),Ⅶ-谷甾醇(Ⅸ),正十九烷醇(Ⅹ),葡萄糖(Ⅺ).结论:化合物Ⅰ、Ⅱ为首次从忍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Ⅲ~Ⅺ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 标签: 灰毡毛忍冬 化学成分
  • 简介:目的:研究喉鞘蕊花(ColeusforskohliiBriq.)根中的半日花烷型二萜类成分.方法:乙酸乙酯提取,硅胶柱层析法和SephadexLH-20凝胶柱层析法分离化合物.运用IR、1HNMR、13CNMR和2DNMR光谱技术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得7个8,13-环氧-14-烯-11-酮半日花烷型二萜,分别为6-乙酰佛司可林(1)、1,6-二乙酰-7-去乙酰佛司可林(2)、1,6-二乙酰-9-去氧佛司可林(3)、异佛司可林(4)、forskolinG(5)、forskolinH(6)和6β-hydroxy-8,13-epoxylabd-14-ene-11-one(7).结论:化合物1~3为新天然产物,首次对它们的碳氢信号进行准确归属.

  • 标签: 毛喉鞘蕊花 半日花烷型二萜 化学成分 1 6-二乙酰-9-去氧佛司可林 6-乙酰佛司可林 1 6-二乙酰-7-去乙酰佛司可林
  • 简介:目的:探讨染料素体外对大鼠成骨细胞骨钙素表达的影响.方法:用改良的组织块法分离培养新生大鼠颅骨成骨细胞,染料素以不同浓度加入细胞培养体系,作用不同时间后,用放免法测定细胞骨钙素(BGP)的水平.结果:染料素在1×10-9mol/L范围内48h和72h,1×10-8mol/L及1×10-7mol/L72h提高成骨细胞骨钙素的水平.结论:染料素体外能提高成骨细胞骨钙素的表达.

  • 标签: 染料木素 大鼠 成骨细胞 骨钙素 基因表达 中医药疗法
  • 简介:目的:采用LC-MS/MS法测定蕊花糖苷单次、多次给药后在大鼠和比格犬血浆中的浓度,并对其在两种动物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进行比较。方法:SD大鼠单次、多次灌胃给予蕊花糖苷40mg·kg-1和静脉注射10mg·kg-1,比格犬单次、多次灌胃给予蕊花糖苷20mg·kg-1和静脉注射5mg·kg-1后,于不同时间点采血,用DAS2.0软件拟合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蕊花糖苷在大鼠和比格犬体内吸收符合一级动力学,比格犬的达峰时间和最大血药浓度是大鼠的两倍多,比格犬吸收的速率和清除率明显小于大鼠;表观分布容积结果表明蕊花糖苷在大鼠某一脏器组织有特异性分布,在比格犬体内无特异性分布;比格犬血药浓度一药时曲线下面积较大鼠的高,表明蕊花糖苷在比格犬体内吸收程度较高,药物滞留时间也较长。结论:蕊花糖苷在大鼠和比格犬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差异较大。

  • 标签: 毛蕊花糖苷 大鼠 比格犬 单次给药、多次给药 比较
  • 简介:综述了扁核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为扁核属植物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扁核木属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 简介:目的:对华中五味子种子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运用各种色谱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波谱方法鉴定化学结构.结果:从华中五味子种子95%乙醇提取物的乙醚萃取物中分离得到华中五脂素(1),安五脂素(2),五味子酯甲(3),五味子甲素(4),顺酯酰戈米辛O(5),6-O-苯甲酰戈米辛O(6)和五味子酮(7)7个脂素类化合物.结论:化合物1为新的二芳基丁烷类脂素,命名为华中五脂素;化合物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标签: 木脂素 华中五脂素 华中五味子 化学成分 色谱技术 中药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