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考察厚朴与远志配伍对胃肠消化液分泌及其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幽门结扎法收集大鼠胃液,检测厚朴与远志单品以及二者配伍1:1、1:2、1:3组的胃液含量及胃酸;并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各给药组对大鼠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的影响。结果:①单味远志组能显著减少胃液分泌,降低胃液酸度,并能显著抑制胃蛋白酶活性,对胰蛋白酶活性影响不显著。②与远志组比较,单味厚朴组、远志与厚朴配伍1:2组能显著增加胃液分泌,提高胃液酸度,其中配伍1:2、1:3组有增加胰蛋白酶活性的作用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③单味厚朴,厚朴与远志各配比组均能显著抑制胃蛋白酶活性。结论:单味远志能显著抑制消化功能,而当与厚朴配伍,尤其两倍于远志(即远志与厚朴1:2)时,能显著降低远志的消化功能抑制作用。提示临床使用远志,宜与2倍量厚朴配伍,以保护消化功能。

  • 标签: 厚朴 远志 配伍 胃液 消化酶
  • 简介:目的:研究以四逆散为主随证加减对不同证型胃脘痛的疗效和对胃电、血浆胃肠激素(gastrin,GAS)、胃动素(motilin,MOT)、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intestinalpeptide,VIP)、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HP)的影响,并以此探讨上述指标在不同证型胃脘痛中的变化,以期为胃脘痛的临床诊断提供新的诊断依据.方法:98例胃脘痛病人分为6种证型,每种证型患者再按西医诊断分为2组.四逆散治疗组以四逆散为基本方随证加减;治疗对照组以雷尼替丁治疗;疗程均为两个月.观察表观疗效及胃电、胃肠激素、幽门螺旋杆菌的变化.结果:四逆散加减方对不同证型胃脘痛的表观疗效相当,总有效率91.8%;雷尼替丁治疗组总有效率75.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证型患者的胃电、胃肠激素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化,四逆散加减治疗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结论:四逆散加减方对胃脘痛的疗效确切,其疗效与胃电、胃肠激素的变化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 标签: 四逆散 胃脘痛 胃电 胃肠道激素 幽门螺旋杆菌 中医药疗法
  • 简介:口服药物在肠道中的吸收是决定药物生物利用度的重要因素。肠道中有许多介导药物转运的蛋白,在药物的吸收、分布和相互作用方面起关键的作用。本文通过介绍一些常见的肠道膜转运蛋白及其转运机制,提出利用转运蛋白的特性和转运蛋白底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并对中药成分中的一些转运蛋白底物及中药-西药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阐述。

  • 标签: 肠吸收 转运蛋白 相互作用 中药
  • 简介:肠道病毒71型(EV71)是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因其能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甚至肺出血、肺水肿,导致婴幼儿死亡而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然而,至今仍没有上市的疫苗和有效的抗病毒疗法。传统中药在抗病毒治疗上以其天然、安全、毒副作用少而被众多专家青睐。临床研究已验证中药在EV71感染中的治疗作用,比如清开灵、喜炎平以及蓝岑口服液等。在临床治疗的基础上,众多学者致力于研究中药抗EV71病毒的有效性及其有效成分,如荆芥、鱼腥草等中草药被发现在体外有明显的抗病毒活性。本文就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的中药临床治疗及中药抗EV71病毒活性的基础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 标签: 肠道病毒71型 手足口病 抗病毒 中药
  • 简介:目的:研究左金丸总生物碱对胃肠运动及分泌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幽门结扎收集胃液观察药物对胃液、胃酸分泌,胃蛋白酶活力,以及胃粘膜前列腺素E2和胃泌素分泌的影响;以小鼠胃排空法及番泻叶诱导的小鼠腹泻模型研究左金总生物碱对胃肠运动的作用。结果:左金总碱明显抑制胃液、胃酸、胃泌素分泌和胃蛋白酶活性,增加前列腺素E2分泌;延长胃排空和爵泻叶诱导小鼠排稀便的时间,减少稀便次数。上述作用与等效剂量左金丸的作用类似。结论:左金总生物碱可能是左金丸治疗消化道疾病的主要有效成分,能抑制胃肠运动,胃酸分泌及胃蛋白酶活性,且与其调控胃泌素和前列腺素E2分泌有关。

  • 标签: 左金丸总生物碱 胃溃疡 胃泌素 前列腺素
  • 作者: 祖艺玮
  • 学科: 医药卫生 > 中药学
  • 创建时间:2022-10-11
  • 出处:《健康世界》2022年第18期
  • 机构: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中医院,江苏南京211500
  • 简介:目的:探讨在中药注射剂应用中所引发的不良反应发生因素。方法:以2017年1月—2021年6月为研究区间,对记录的344例不良反应病例实施统计分析。结果:对存在的不良反应情况分析,其中在10-30分钟内发生不良反应的占比最高;理血、祛痰和清热类型引发的ADR情况需更为关注;皮肤/附件损伤,循环系统损伤引发的ADR反应更高。结论:因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中可能存在一系列不良反应,因此在使用中需规范用药情况,强化药物的监管和用药处置流程。

  • 标签: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因素;规范用药
  • 作者: 祖艺玮
  • 学科: 医药卫生 > 中药学
  • 创建时间:2022-10-11
  • 出处:《健康世界》2022年第18期
  • 机构: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中医院,江苏南京211500
  • 简介:目的:探讨在中药注射剂应用中所引发的不良反应发生因素。方法:以2017年1月—2021年6月为研究区间,对记录的344例不良反应病例实施统计分析。结果:对存在的不良反应情况分析,其中在10-30分钟内发生不良反应的占比最高;理血、祛痰和清热类型引发的ADR情况需更为关注;皮肤/附件损伤,循环系统损伤引发的ADR反应更高。结论:因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中可能存在一系列不良反应,因此在使用中需规范用药情况,强化药物的监管和用药处置流程。

  • 标签: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因素;规范用药
  • 作者: 祖艺玮
  • 学科: 医药卫生 > 中药学
  • 创建时间:2022-10-11
  • 出处:《健康世界》2022年第18期
  • 机构: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中医院,江苏南京211500
  • 简介:目的:探讨在中药注射剂应用中所引发的不良反应发生因素。方法:以2017年1月—2021年6月为研究区间,对记录的344例不良反应病例实施统计分析。结果:对存在的不良反应情况分析,其中在10-30分钟内发生不良反应的占比最高;理血、祛痰和清热类型引发的ADR情况需更为关注;皮肤/附件损伤,循环系统损伤引发的ADR反应更高。结论:因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中可能存在一系列不良反应,因此在使用中需规范用药情况,强化药物的监管和用药处置流程。

  • 标签: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因素;规范用药
  • 作者: 祖艺玮
  • 学科: 医药卫生 > 中药学
  • 创建时间:2022-10-11
  • 出处:《健康世界》2022年第18期
  • 机构: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中医院,江苏南京211500
  • 简介:目的:探讨在中药注射剂应用中所引发的不良反应发生因素。方法:以2017年1月—2021年6月为研究区间,对记录的344例不良反应病例实施统计分析。结果:对存在的不良反应情况分析,其中在10-30分钟内发生不良反应的占比最高;理血、祛痰和清热类型引发的ADR情况需更为关注;皮肤/附件损伤,循环系统损伤引发的ADR反应更高。结论:因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中可能存在一系列不良反应,因此在使用中需规范用药情况,强化药物的监管和用药处置流程。

  • 标签: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因素;规范用药
  • 作者: 祖艺玮
  • 学科: 医药卫生 > 中药学
  • 创建时间:2022-10-11
  • 出处:《健康世界》2022年第18期
  • 机构: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中医院,江苏南京211500
  • 简介:目的:探讨在中药注射剂应用中所引发的不良反应发生因素。方法:以2017年1月—2021年6月为研究区间,对记录的344例不良反应病例实施统计分析。结果:对存在的不良反应情况分析,其中在10-30分钟内发生不良反应的占比最高;理血、祛痰和清热类型引发的ADR情况需更为关注;皮肤/附件损伤,循环系统损伤引发的ADR反应更高。结论:因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中可能存在一系列不良反应,因此在使用中需规范用药情况,强化药物的监管和用药处置流程。

  • 标签: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因素;规范用药
  • 简介:目的:研究人肠内细菌对牛蒡苷48h的转化和转化酶的性质。方法:采用人肠内细菌的混合菌液与牛蒡苷在37℃厌氧条件下进行培养;采用硅胶柱色谱和制备HPLC分离转化产物;根据核磁共振波谱鉴定转化产物的结构;采用超声破碎方法,提取人肠内细菌总酶。结果:牛蒡苷在48h内可被人肠内细菌转化为牛蒡苷元和牛蒡苷元脱甲基化产物;转化酶可能为组成酶和诱导酶。结论:牛蒡苷在48h时主要转化产物为牛蒡苷元和脱甲基化产物。

  • 标签: 牛蒡苷 人肠内细菌 生物转化
  • 简介:目的:通过分析我院红花、血塞通、舒血宁、痰热清、刺五加等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案例,探讨中药注射剂的发生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查阅我院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案例,结合参考文献,整理分析。结果: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以过敏反应最为常见。结论:临床医师、药师必须重视和警惕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药物不良反应 合理应用
  • 简介:本研究观察了苦参、地肤子、赤芍和鸡血藤对迟发型变态反应(DTH)的影响。结果发现,在抗原致敏后至攻击前(DTH的诱导相)期间给药,对2、4-二硝基氯苯(DNCB)或2,4,6-三硝基氯苯(CP)所致的接触性皮炎、SRBC所致足跖反应的诱导相及在抗原攻击后(DTH的效应相)给药,鸡血藤有较明显或显著的抑制作用;其它三味中药仅在抗原攻击后给药对PC所致的DTH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表明这三味中药主要是抑制致敏T淋巴细胞释放淋巴因子及其以后的炎症过程。

  • 标签: 苦参 地肤子 赤芍 鸡血藤 DTH 接触性皮炎
  • 简介:目的:建立党参的ISSR-PCR反应体系,为今后利用ISSR标记技术进行党参鉴定及种质遗传多样性分析提供一个标准化程序.方法:采用试剂盒法提取党参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单因素实验分析了ISSR-PCR反应体系中MgCl2、dNTPs、引物浓度、TaqDNA聚合酶、模板DNA用量及退火温度对ISSR-PCR扩增的影响.结果:建立了重复性好,分辨率高的ISSR-PCR反应体系,即在25μL反应体系中,含有10×PCRBuffer缓冲液2.5μL,MgCl22.0mmol·L-1,dNTPs0.5mmol·L-1,引物0.4μmol·L-1,TaqDNA聚合酶1.0U,模板DNA为30ng;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5min,然后94℃变性30s,51.7℃退火1min,72℃延伸1.5min,共计35个循环,循环结束后在72℃延伸7min,4℃保存.结论:建立了适用于党参的ISSR-PCR反应体系,为应用ISSR技术鉴定党参种质资源、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及其遗传多样性研究奠定了基础.

  • 标签: 党参 ISSR-PCR 反应体系 优化
  • 简介:目的:探讨半夏泻心汤治疗胃炎患者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将78例胃炎患者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半夏泻心汤和常规治疗。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9%,与对照组患者的76.1%,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2%和20.6%。结论:半夏泻心汤治疗胃炎,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高。

  • 标签: 半夏泻心汤 胃炎 临床疗效 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通过以米作为辅料研究不同工艺制备米党参,对比不同炮制品抗应激作用及指标性成分含量差异,为探究米制党参合理工艺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鲜党参为原料,粳米为辅料,通过不同工艺制备党参炮制品,以抗应激作用为参考指标,同时结合品质分析结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以米汤炙、60℃烘干法炮制所得米制党参在抗应激作用及指标性成分含量方面均优于传统米炒党参。结论:米制党参可考虑以米汤为辅料,采用炙法制备,其炮制工艺、炮制原理及辅料用量有待进一步研究确定。

  • 标签: 党参 粳米 指标性成分 抗应激反应
  • 简介:雷公藤红素(Celastrol)ip1,3mg/kg×5d能明显减轻小鼠胸腺的重量,降低小鼠脾脏空斑形成细胞数,同时提高血清补体C3含量,而对小鼠血清溶血素及IgG水平无明显影响。雷公藤红素ip1,5mg/kg×5d时ConA诱导的脾淋巴细胞转化增殖有抑制作用,ip3mg/kg×3d可以降低小鼠的廓清率,对吞噬指数无明显影响。以上结果表明雷公藤红素具有较强的免疫抑制作用。

  • 标签: 雷公藤红素 空斑形成细胞 溶血素 补体C3 淋巴细胞转化 吞噬功能
  • 简介:正常大鼠吸入致敏大鼠血小板体外抗原攻击后上清液24h后气道对氯化乙酰胆碱(Ach)诱发的气道收缩反应性明显升高;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嗜酸性白细胞数量增多,致敏血小板抗原攻击后的化学发光峰值明显升高。用阿魏酸钠2.3和23mmol/L可明显抑制血小板以化学发光为标志的免疫性活化·同时冉诱发的气道高反应性和嗜酸性白细胞向肺内募集亦受到不同程度抑制。

  • 标签: 血小板 阿魏酸钠 气道高反应性 免疫性 致敏 诱发
  • 简介:目的:探讨黄芩苷元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小鼠脂质过氧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一次性腹腔注射CC14致小鼠急性肝损伤,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肝组织MDA含量、总氧化能力(T—AOC)和一氧化氮(NO)水平,同时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结果:黄芩苷元能保护CCl4所致小鼠肝损伤,使血清ALT、AST活力下降,SOD活性和T-AOC水平提高。黄芩苷元还能降低小鼠肝脏MDA含量下降。并降低肝组织的NO和T-AOC,并且其肝脏病变较模型组为轻。结论:黄芩苷元对四氯化碳诱导的肝损伤具有抗脂质过氧化作用。

  • 标签: 黄芩苷元 CCL4 肝损伤 总抗氧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