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对藏药矮丛风毛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各种柱色谱对其成分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解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正二十八烷醇(1)、正三十六烷醇(2)、伞形花内酯(3)、东莨菪素(4)、异东莨菪素(5)、1,3,7,8-四羟基酮(6)、肉桂酸(7)、豆甾醇(8)、菜油甾醇(9)、胆甾醇(10)、β-谷甾醇(11)、芹菜素(12)、刺槐素(13)、deacylcynaropicrin(14)、kandavanolide(15)、acetylationofkandavanolide(16)及robustaflavone4’,4"’-dimethylether(17)。结论:化合物1-13、15-17均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 标签: 藏药 矮丛风毛菊 化学成分
  • 简介:对影响紫锥植株内有效成分含量的因素如生长环境、栽培措施、植株器官与组织差异、生长发育时期和干燥加工方式进行了综述,并分别对其栽培及加工技术提出了建议.认为生长环境和紫锥不同部位都会造成有效成分含量的较大差异,不恰当的干燥方式会造成有效成分的损失.

  • 标签: 紫锥菊 有效成分 影响因素
  • 简介:目的:对菊科植物状千里光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状千里光的石油醚部位分得4个甾醇类化合物,分别为过氧化麦角甾醇、环阿尔廷-23-烯-3β,25-二醇、豆甾醇和β-谷甾醇。结论:所有甾醇类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 标签: 菊状千里光 化学成分 甾醇
  • 简介:目的:优化贡不定芽诱导与增值的培养条件,为建立和完善贡离体快繁体系奠定基础。方法:以贡无菌组培苗带芽茎段为试材,通过单因素、组合、正交试验等方法探讨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不定芽诱导、增值的影响,并对基本培养基进行优化。结果:优选出适用于不定芽诱导的细胞分裂素为6-BA,实验条件下不定芽诱导最佳配方为:MS+6-BA2.0mg·L-1+NAA0.1mg·L-1或6-BA2.0-1mg·L-1+IBA0.1mg·L-1;不定芽增值最佳配方为:MS+6-BA2.0mg·L-1+NAA0.02mg·L-1+IBA0.1mg·L-1;基本培养基优化结果为:大量元素MS标准浓度+铁盐1.5倍MS标准浓度+蔗糖20g·L-1+椰子汁30mL·L-1。结论:6-BA对不定芽诱导有显著影响,IBA、NAA对不定芽诱导增殖具有一定调节作用;基本培养基的改良优化可增强不定芽生长发育。

  • 标签: 贡菊 不定芽诱导与增殖 条件优化
  • 简介:目的:一味注射液的抗炎作用的研究及其作用机制的初步探讨。方法:通过大鼠棉球肉芽肿模型和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模型,观察一味注射液的抗炎作用;采用中性红吞噬试验研究一味注射液对小鼠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的影响,并采用小鼠胸腺细胞增殖法检测一味注射液对小鼠巨噬细胞上清液中的白介素-1含量的影响。结果:一味注射液在0.225和0.45g.kg^-1剂量下能显著的抑制大鼠棉球肉芽肿的形成,在0.45,0.9和1.8g.kg。剂量下能显著的抑制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肿胀;一味注射液显著的增强了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并且抑制了脂多糖诱导的白介素-1的分泌。结论:一味注射液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和抑制白介素-1的分泌有关。

  • 标签: 独一味注射液 抗炎 巨噬细胞 白介素-1
  • 简介:介绍了金菊1号和金菊2号2个栽培新品种的选育过程、历年品比试验产量表现、主要特征特性、优缺点、栽培繁种技术以及其适宜种植区域分布等情况。金菊1号和金菊2号2个栽培新品种的选育成功丰富了杭种质资源,同时也确保了杭的优质、稳产、高产,并为进一步选育良种提供了物质基础。

  • 标签: 药用菊花 杭菊 栽培新品种 金菊1号 金菊2号
  • 简介:《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已经正式发布,自2011年6月1日起施行。《目录(2011年)》维持2005年分类不变,仍分为鼓励类、限制类和淘汰类。不属于上述三类,但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为允许类,允许类不列入目录。

  • 标签: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 中药协会 中成药品 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