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试验设计(Statisticaldesignofexperiment)首次被运用于优化提取总酚酸过程。以优化超声提取拔总酚酸为例,研究此方法的适用性。方法:4个提取因子,乙醇浓度,超声时间,超声温度和溶剂溶质液固比用fulltwo-levelfactorialdesign同时进行优化筛选;根据筛选试验所得结果,3个显著因子,乙醇浓度,超声时间,超声温度用face-centeredcompositedesign进行响应面优化。结果:拔优化超声提取总酚酸条件为:乙醇浓度58.9%,超声时间38min,超声温度47.2°C。在此条件下,总酚含量为40.36mg·g^-1,它与预测值39.88mg·g^-1很好的吻合。结论:试验结果表明试验设计能够运用于优化拔总酚提取过程。拔是一种酚类含量较高的植物资源。

  • 标签: 试验设计 优化 超声提取 千斤拔
  • 简介:目的:采用多种技术手段建立磺胆酸钠对照品标定技术方法。方法:采用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波谱(包括1H-和13C—NMR)进行结构确认;用薄层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纯度检查;用质量平衡法进行定量分析,并采用定量核磁技术对赋值结果进行验证。其中首次采用热重/差热分析(TG/DTA)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系统对磺胆酸钠原料中残留溶剂进行快速筛查。结果:磺胆酸钠原料经薄层色谱法及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纯度达到99.16%;质量平衡法赋值结果87.9%,定量核磁共振法的验证结果为87.9%。结论:磺胆酸钠对照品原料的定性鉴别结果符合要求,定量赋值结果准确、可靠;能够用于含量测定用对照品分发、使用。

  • 标签: 牛磺胆酸钠 对照品标定 定性鉴别 质量平衡法 定量核磁共振技术
  • 简介:目的:研究大力水提物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通过二甲苯诱发小鼠耳肿胀实验、腹腔注射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实验和大鼠棉球肉芽实验观察大力水提物的抗炎作用;采用醋酸扭体法和热板刺激法观察大力水提物的镇痛作用.结果:大力水提物能减轻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的肿胀度,抑制醋酸所致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高,对大鼠棉球肉芽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能减少醋酸所致小鼠的扭体次数和提高小鼠对热刺激的痛阈值.结论:大力水提物对急、慢性炎症均有抑制作用,对热和化学刺激引起的疼痛反应有明显的镇痛作用.

  • 标签: 牛大力 水提取物 抗炎作用 镇痛作用
  • 简介:目的:对菊科植物菊状里光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菊状里光的石油醚部位分得4个甾醇类化合物,分别为过氧化麦角甾醇、环阿尔廷-23-烯-3β,25-二醇、豆甾醇和β-谷甾醇。结论:所有甾醇类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 标签: 菊状千里光 化学成分 甾醇
  • 简介:目的:优选层塔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应用单因素考察和正交设计试验,以石杉碱甲含量为指标,考察提取工艺条件。结果:确定了最佳的石杉碱甲提取工艺,即10倍量pH=1的硫酸浸提12h,超声30min,酸化2次,用NaOH碱化调pH=9;经硅胶柱色谱法分离出石杉碱甲。结论:所选工艺条件具有科学、实用的特点。

  • 标签: 石杉碱甲 提取 正交设计 PH
  • 简介:目的:研究更好的异甘草素合成方法以及异甘草素与血清蛋白的相互作用。方法:通过微波辅助方法合成异甘草素;利用荧光光谱、同步荧光光谱、三维光谱法研究异甘草素与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结果:以72%的产率获得异甘草素;通过分子荧光光谱实验计算得到两者相互作用的结合常数、猝灭常数、热力学参数和结合位点。结论:微波辅助的羟醛缩合反应是一种高效异甘草素合成方法;异甘草素与血清白蛋白之间通过静电引力产生了络合物,导致血清白蛋白的构象改变。

  • 标签: 合成 异甘草素 牛血清蛋白 荧光猝灭
  • 简介:目的:对采自中国东海的红藻冈村凹藻Laurenciaokamurai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从中寻找具有生物活性的次生代谢产物。方法:运用硅胶柱层析和凝胶柱层析对冈村凹藻的乙醚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其理化性质,结合现代波谱分析技术(MS,NMR等)并与文献报道的化合物数据相比较,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冈村凹藻中分离并鉴定了9个倍半萜类化合物,分别为laurokamureneC(1),debromoaplysinol(2),aplysinolacetate(3),debromoisolaurinterol(4),iso-laurinterol(5),filiformin(6),α-isobromocuparene(7),cuparene-typeether(8)和deoxyprepacifenol(9)。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是天然界中发现的第三个重排的月桂烷型倍半萜,3系首次从天然界分离得到,化合物2-9对真菌Cladosporiumcucumerinum均无明显的抑制活性。

  • 标签: 红藻 冈村凹顶藻 倍半萜 结构解析
  • 简介:目的:比较研究里光碱普通凝胶剂(GG)和脂质体凝胶剂(LG)的离体和在体的透皮及皮肤滞留特性,为研制里光碱LG提供依据.方法:离体改进的Franz扩散池法.结果:LG和GG经离体完整皮肤和去角质层皮肤药物渗透系数没有显著差别;而经完整皮肤时药物在皮肤的滞留量LG为GG的3.2倍,但皮肤去角质层后,LG为GG的0.198倍.结论:脂质体促进里光碱在皮肤角质层内滞留,而不显著改变其皮肤透过量,脂质体凝胶剂是里光碱外用高效低毒治疗皮肤癌的新制剂.

  • 标签: 千里光碱普通凝胶剂 脂质体凝胶剂 经皮给药 抗肿瘤中药 皮肤癌
  • 简介:目的:建立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法测定鱼腥草注射液中甲基正壬酮含量的方法,并与传统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结果进行比较。方法:采用固相微萃取器在样品瓶空吸附样品,对鱼腥草注射液样品进行提取,在气相色谱仪进样口高温下解吸附,并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分离甲基正壬酮。色谱柱为DB-1毛细管柱(30m×0.25mm,0.25μm);载气:高纯氮(纯度≥99.999%);柱温130℃;不分流进样,进样口温度200℃;FID检测器,温度200℃;流速1.0mL·min^-1。结果:甲基正壬酮在1.07~25.91μg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77%,RSD=2.24%。含量测定结果与水蒸气蒸馏法(SD)无显著差异。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准确、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取代SD—GC法用于鱼腥草注射液中甲基正壬酮的含量分析。

  • 标签: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法 鱼腥草注射液 甲基正壬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