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8 个结果
  • 简介:错位综合征,是指齿状突偏移或前倾,导致与颈椎不在一个中轴力线上,颈椎上段曲变直、钩关节错缝、体旋转;椎动脉因此而扭曲或痉挛,导致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小脑失养、平衡失调:颈1、2、3神经受刺激而出现头痛,甚至耳呜、眼花、面瘫;颈上交感神经节受刺激而致咽喉不适、胸闷、恶心或者失眠、健忘等系列症状体征。

  • 标签: 寰枢椎错位 颈上交感神经节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诊疗 枢椎齿状突 关节错缝
  • 简介:错位综合征,是指齿状突偏移或前倾,导致与颈椎不在一个中轴力线上,颈椎上段曲变直、钩关节错缝、体旋转;椎动脉因此而扭曲或痉挛,导致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小脑失养、平衡失调;颈1、2、3神经受刺激而出现头痛,甚至耳鸣、眼花、面瘫;颈上交感神经节受刺激而致咽喉不适、胸闷、恶心或者失眠、健忘等系列症状体征。

  • 标签: 寰枢椎错位 整骨手法 拔伸旋转法 中医治疗 手法复位
  • 简介:本所白2004年3月至9月,通过详细询问病情,严格临床检查,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明确诊断81例错缝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寰枢椎 治疗 整脊法 临床报告 诊断 病情
  • 简介:关节错位诊疗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编写,是在既往文献基础,根据近十年来研究的新成果,结合临床实际编写的。现将本《指南》编写的几个关键内容报告如下:

  • 标签: 寰枢关节错位 诊疗指南 编写
  • 简介:目的:观察整脊调曲手法治疗关节错位疗效,并与关节错位单纯端转手法复位,不进行调曲对照组进行对比。方法:将7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整脊调曲手法复位,对照组30例单纯单纯端转手法复位复位。结果:整脊调曲手法复位组和单纯端转手法复位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Ridit检验,u=3.4945,p〈0.01).结论:整脊调曲手法复位组较单纯手法复位组疗效好,治愈率高。

  • 标签: 整脊调曲手法复位 单纯寰枢端转手法复位 寰枢关节错位
  • 简介:颈性眩晕是因颈椎源性引起的眩晕综合症。好发于中老年人及从事低头作业人员,其特点是头颈部前后屈伸及左右转动时突发眩晕,一般持续时间较短,但也有部分病人眩晕症状反复发作。自2003年10月-2006年8月我科先后收治该类病人48例,采用端转整脊法冶疗颈性眩晕进行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

  • 标签: 颈性眩晕 整脊法 寰枢 治疗 眩晕综合症 作业人员
  • 简介:目的:本课题从关节错位是齿状突偏移或倾斜主要是上段颈椎曲改变的生物力学原理立论。应用调曲端转复位法治疗关节错位,并观察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通过采用双盲随机方法,分为用端转法治疗为主的对照组,和运用调曲法端转法为主治疗的治疗组。观察了符合纳入标准病人96例,其中对照组38例,治疗组58例。二组病人均采用针刺方法,但复位手法分别是对照组用端转法,治疗组用调曲端转法,连续治疗两周,每7天1疗程,中间休息1-2天,再治疗7天,共14天,结束疗程。结果:经统计学检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2%,临床治愈率为21.1%;治疗组总有效为98.9%,临床治愈率为93.1%。治疗组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别具极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观察期间无不良反应,并通过颈椎和关节生物力学分析,说明颈调曲端转法是治疗关节错位安全、可靠、高疗效的方法。

  • 标签: 寰枢关节错位 治疗组 临床研究 生物力学原理 临床治愈率 枢椎齿状突
  • 简介:关节错位是指因旋转、倾斜,导致与组成的关节正常位置偏移,引起的症状体征。关节错位致使枕关节异常,刺激枕髁根部舌下神经管、颈静脉孔内的舌下神经,迷走神经、颈内静脉引起恶心、呕吐、眩晕、发热等临床症状。此病例罕见,我院2009年5月初收治此例患者1名,现将病例报告如下:

  • 标签: 寰枢关节错位 发热 整脊法 舌下神经管 治疗 病例报告
  • 简介:目的:探讨上病下治方法治疗关节错位临床效果。方法:采取四维牵引调腰曲,配合过伸提胸法为主治疗,观察各类型关节错位40例的治疗效果。结果:120例患者均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优良率97.5%,随访平均8个月,颈椎正侧张口位CR片,基本稳定占85%,优良率达到94.99%。结论:采用上病下治法治疗关节错位的效果良好,复发率低。

  • 标签: 寰枢关节错位 过伸提胸法 牵引调曲法 疗效
  • 简介:目的:应用中医正骨整脊手法结合改良颈椎牵引,研究治疗关节错缝,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总结,形成~套安全有效的以手法为主可重复性操作的治疗方案。方法:2005年3月~2008年5月,采用标准对照临床验证,将关节错缝病例311例随机平行分为试验组(157例)和对照组(154例),分别采用牵复三步法治疗和牵提旋转推棘突法治疗。对比分析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3d后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治疗1月后两组随访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该治疗方案概括定名为“牵复三步法”治疗关节错缝,该方法可明显改善关节错缝并同时相应纠正颈椎生理曲度变直甚或反弓畸形,从而有效重建颈椎的生物力学平衡,是治疗关节错缝的一种新方法。

  • 标签: 寰枢关节错缝 非手术疗法 牵复三步法 临床研究
  • 简介:关节错缝就是在外力、损伤、感染等因素下使环关节的正常位置发生变化,并刺激或压迫局部的神经、血管、肌肉出现头晕、头痛、局部疼痛、活动受限、猝倒等症状。自2005年-2009年,我们以手法为主,配合牵引、中药辩证施治、颈围固定等方法治疗该病20例,受到比较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 标签: 手法治疗 关节错缝 临床观察 环枢椎 2009年 正常位置
  • 简介:目的探讨关节错位的诊断标准和分型以及整脊疗法效果。方法根据215例关节错位的临床表现,X线片颈椎曲度以及张口位侧块与齿状突间距的位置关系改变为依据,提出本病的诊断分型标准和疗效评定标准,运用端转复位法为主整脊治疗。结果关节错位分为侧偏型、前倾型和混合型;并以齿关系、症状体征的恢复程度为疗效标准,用整脊手法为主治疗,治愈和临床治愈率为88.4%。结论运用整脊疗法,根据分型法辨证治疗,效果确切。

  • 标签: 寰枢关节错位 诊断分型 整脊疗法 X线检查 颈椎曲度 中医治疗
  • 简介:关节错位,也称环关节半脱位,自1907年comer首次报道后,此后有不少国内外学者对此病症进行探讨与研究,此病症是上颈部常见病症,常可致患者出现头晕、颈痛及心慌不适等一系列临床症状。自20007年6月至2010年7月,作者共收治环关节错位患者128例,并进行分组对照治疗,治疗组64例,对照组64例。两组均在整脊学理论指导下实施对比治疗,治疗组采用牵引、理筋、整脊、练功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牵引、理筋及练功进行治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标签: 环枢关节错位 对照治疗 整脊疗法 临床观察 环枢关节半脱位 应用
  • 简介:从中国传统医学整脊技术史可以了解到,古人对脊柱创伤、损伤治疗是应用牵引法、悬吊法、旋转法、斜扳法、过伸法、屈曲法、整盆法和推拿按摩为主要治疗方法等。根据古人的启示,应用现代科学研究,就可发现中国传统医学的整脊术,是依靠脊柱的生理曲度的运动力学原理,调整因曲出现病理改变,从而达到治疗脊柱伤病的目的。

  • 标签: 中医 整脊学 骨伤科 推拿按摩 椎曲论 旋转法
  • 简介:颈椎曲异常综合征诊疗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编写,是在既往文献基础上,并根据近十年来研究的新成果,结合临床实际编写的。现将本《指南》编写的几个关键内容报告如下:

  • 标签: 异常综合征 诊疗指南 编写 颈椎
  • 简介:腰椎间盘内压变化与曲论腰椎间盘内压的形成除了与众多躯干肌群的张力有关外,更与腰椎的屈伸运动(即腰椎曲度的变化)密切相关。在一幅被广泛引用的腰椎间盘内压在不同体位时的变化图中,为什么在所有腰椎前屈位时腰椎间盘内压都增高?最为合理的解释是:当腰椎前屈时,原来由腰段脊柱前部结构(体和椎间盘)和后部结构(主要是小关节)共同承担的压缩载荷(重力负荷十肌肉张力负荷)转移到了脊柱前部结构上,也就是说,

  • 标签: 腰椎疾病 椎曲论 生物力学 椎间盘内压 后部结构 重力负荷
  • 简介:强直性脊柱炎曲异常症(以下简称“强脊炎症”)诊疗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编写,是在既往文献基础,根据近十年来研究的新成果,结合临床实际编写的。现将本《指南》编写的几个关键内容报告如下:

  • 标签: 强直性脊柱炎 异常症 编写 诊疗指南
  • 简介: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是临床上以头晕为主的骨伤科常见病、多发病。单纯或合并有椎动脉刺激的颈椎病患者的人数仅次于神经根型而位居颈椎病分型的第二位。有人统计,约70%的颈椎病伴有椎动脉受累表现,且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病越来越年轻化。经过我们多年的研究发现,间失稳的发生,尤其在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病的病理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临床上我们采用以颈椎定点旋牵复位手法为主的综合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病历完整的173例报告如下:

  • 标签: 椎间失稳 椎动脉型颈椎病 诊断 治疗 X线检查 旋牵复位
  • 简介:目的:探讨运用中医整脊调曲法治疗腰痛或腰腿痛的临床疗效与腰椎曲的相关性。方法:以理筋、调曲、练功为治疗原则,采用药熨、骨空针刺加普通针刺、推拿调曲、牵引调曲等整脊综合疗法,配合功能锻炼,以恢复患者腰椎的生理曲度为主要治疗目标,观察402例腰痛或腰腿痛患者的疗效与腰椎曲恢复情况的相关性。结果:总有效率98.75%,其中治愈+显效率89.55%,曲恢复优良(Ⅱ级以上)率73.63%,平均14个月随访优良率91.1%。结论:腰痛或腰腿痛患者的疗效与腰椎曲密切相关,坚持功能锻炼能维持良好的疗效。

  • 标签: 腰痛 腰腿痛 临床疗效 椎曲 相关性
  • 简介:目的:观察腰椎板开窗减压手术对腰椎曲度的影响、并分析原因。方法:选取2009年7月至2010年10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50例行腰椎后路腰椎板开窗减压术的患者进行回顾研究,并采用弓形曲度及COBB角测量法对术前、术后1周的腰椎正侧位片进行测量,观察手术前后腰椎曲度的改变。结果:腰椎手术对腰椎曲度(弓形面积、COBB角)改变无相关性(P〈0.05),以年龄偏低、术前曲度差的患者改善较明显。结论:腰椎板开窗减压术对腰椎曲度的改变无明显相关,以年龄偏低、术前曲度差的患者改善较明显,其具体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 标签: 腰椎后路椎板开窗减压术 腰椎曲度 弓形曲度 COBB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