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针刺拔罐发泡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随机分为针刺拔罐发泡疗法组(A)和针刺拔罐不发泡组(B),两组均为1日1次,10天为一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其总有效率。结果:针刺拔罐发泡疗法与针刺拔罐不发泡法组的愈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1.82%(45/55)vs18.18%(10/55),P〈0.01],针刺拔罐发泡疗法与针刺拔罐不发泡法组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6.36%(53/55)vs69.09%(38/55),P〈0.05]。结论:针刺拔罐发泡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明显优于针刺拔罐不发泡。

  • 标签: 类风湿性关节炎 针刺法 拔罐法 发泡法
  • 简介:同治是中医治病的基本法则,指针对具有相同机的不同疾病采用同一方法进行治疗,在临床实践中,对针刺长强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综合了中医的经络、腧穴远治作用、阴阳及西医的信号通路、生物全息律等理论,对针刺长强穴治疗多种认知障碍相关疾病的机制进行分析,以期拓宽针刺长强穴的适用范围。

  • 标签: 针刺 长强穴 认知障碍 异病同治
  • 简介:目的:观察电针耳穴体穴对2型糖尿(T2DM)模型猴即时空腹血糖的影响。方法:10只2型糖尿模型猴均行电针干预,选取"足三里""三阴交"耳穴"降糖点"三穴同时电针干预,持续5天,频率2/15Hz(2Hz和15Hz,每秒转换),强度2mA,每天1次,每次30min。测量针刺前、针刺15min和针刺30min空腹血糖。结果:第1天针刺30min,T2DM模型猴的空腹血糖与针刺前相比,有显著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3、5天针刺15min与30min,T2DM模型猴的空腹血糖与针刺前相比,均有显著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4天针刺30min,T2DM模型猴的空腹血糖与针刺前相比,有显著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5天针刺30min后,T2DM模型猴的空腹血糖与第1天针刺前相比,下降明显,经统计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1)电针耳穴体穴对T2DM模型猴即时空腹血糖有显著降低作用;(2)电针刺激对T2DM模型猴即时空腹血糖的干预具有时间效应,针刺30min效果明显优于15min;连续刺激4天及以上,效果明显优于连续刺激3天及以下。

  • 标签: 电针 耳穴体穴 2型糖尿病 空腹血糖 即时
  • 简介:目的:观察温针灸法对老年稳定期慢性阻塞疾病患者肺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80例老年稳定期慢性阻塞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温针灸进行治疗,取足三里、肺俞以及定喘为主穴,膏肓、心俞、大椎以及风门等为配穴,施以平补平泻手法,背部穴位及足三里同时予以温灸2壮,每次留针约0.5h,隔日治疗1次,每周3次,疗程为8周;对照组采用舒利迭吸入治疗,每日2次(50μg沙美特罗和250μg丙酸氟替卡松),疗程为8周。比较两组患者肺功能改善情况和寒热症状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1s用力呼气量、1s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1s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以及最大呼气流量)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4周、8周后,观察组患者的寒热症状综合评分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针灸对改善老年稳定期慢性阻塞疾病患者的肺功能具有明显的疗效。

  • 标签: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针灸疗法 肺功能 温针灸
  • 简介:目的:探讨针刺对STZ糖尿大鼠胰腺组织内质网应激IRE1-CHOP信号通路及相关凋亡基因的影响。方法:SD大鼠80只,选取10只用普通饲料喂养作为空白对照组,其余70只用高脂高糖饲料喂养和腹腔注射小剂量STZ制作糖尿模型。造模成功30只,随机分为针刺治疗组模型对照组、和西药组(二甲双胍),每组10只。治疗4周,测大鼠的RBG,胰腺组织CHOP、IRE1、Bax、Bcl-2蛋白和mRNA表达。结果:与治疗前比较,针刺组和西药组RBG均明显降低(P〈0.05),模型组和空白组RBG变化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胰腺CHOP、IRE1、Bax蛋白表达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针刺组和西药组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胰腺CHOP、IREl、BaxmRNA表达显著高于空白组(P〈0.01),针刺组和西药组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模型组Bcl-2蛋白表达显著低于空白组(P〈O.05),针刺组和西药组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针刺组与西药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Bcl-2mRNA表达显著低于空白组(P〈0.01),针刺组和西药组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针刺组与西药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TZ糖尿痛大鼠胰腺组织存在内质网应激,IRE1-CHOP信号通路是抑制胰腺内质网应激的主要通路,针刺可以通过IRE1-CHOP信号通路改善胰腺组织内质网应激,抑制凋亡基因,保护胰腺组织。

  • 标签: 针刺 凋亡 糖尿病 需肌醇蛋白1
  • 简介:目的:探寻针刺治疗心脏过早搏动的有效方法。方法:64例心脏过早搏动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3)和对照组(n=31)。观察组施以调心安神针刺法,穴取灵台、神道、内关、百会;对照组针刺内关。两组分别在治疗前后各进行一次动态心电图检测。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63.6%(21/33),对照组总有效率38.7%(12/3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调心安神法是治疗心脏过早搏动的较好方法。

  • 标签: 心脏复合波 早搏 针刺 临床研究
  • 简介: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对糖尿周围神经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把52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两组均在基础治疗上,针刺组:穴位选取脾俞、肾俞、环跳、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太溪、曲池、外关、合谷,所选腧穴以75%酒精常规消毒后,选用0.35mm×40mm毫针,针刺得气后,在针尾上搓捏少许艾绒点燃施灸,只待燃尽,除去灰烬,留针稍许再将针取出,共计留针20min,每日1次,每周治疗6次,共治疗4周。对照组:肌注弥可保(甲钴胺针,由日本卫材株式会社生产)500μg,日1次,共治疗4周。检查并记录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及胫神经、腓总神经传导速度,并进行比较。结果:温针灸不仅可不同程度地减轻患者的肢体麻木、疼痛及感觉减退等临床症状而且胫神经感觉神经及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均有明显的改善。结论:温针灸治疗糖尿周围神经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但其作用机制还将进一步探讨。

  • 标签: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 温针灸 神经传导速度 电生理学
  • 简介:目的:探讨穴位埋线治疗溃疡结肠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穴位埋线组,每组6只。除正常对照组未行造模外,其余2组大鼠均采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造摸。模型组不予干预,正常饮食,穴位埋线组于"上巨虚""天枢""大肠俞"处进行穴位埋线治疗。治疗15d后观察大鼠的腹泻、便血症状和结肠病理组织学改变,用westernblot法检测大鼠脾淋巴细胞核因子-κBp65(NF-κBp65)及相关信号分子β2肾上腺素受体(β2AR)蛋白的表达。结果:穴位埋线组的大鼠腹泻、黏液脓血便症状得到较快控制,大鼠黏膜组织损伤明显改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脾淋巴细胞NF-κBp65增多(P〈0.01),β2AR的表达减少(P〈0.0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比较,穴位埋线组大鼠脾淋巴细胞NF-κBp65减少(P〈0.01),而β2AR的表达增多(P〈0.01),两组脾淋巴细胞NF-κBp65和β2AR的表达存在明显差异。结论:穴位埋线治疗实验结肠炎有明显效果,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NF-κBp65及相关信号分子β2AR,从而发挥治疗作用。

  • 标签: 结肠炎 穴位埋线 受体 肾上腺素能β2 核因子-κB p65
  • 简介:本文系统总结了高玉蝽教授治疗中风的经验以调督通脑以平阴阳、调神机,滋水涵木以复精髓为指导原则,谨察气血盛衰,熟识穴,辨证择时、选穴、组方,结合巨刺、缪刺,以针御神,以针调气,平调气血阴阳;同时顾护脾胃功能,强调中风痛身心同调。充分展示了高老师在临证时谨察气血、平调阴阳、治病求本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

  • 标签: 针灸 中风 调督 名医经验
  • 简介:Usingtransganglionicdegenerativemethed,weinvestigatedtheprimaryafferentinformationofacupointsofQuanliao(SI18)andShibai(ST2).Theresultsshowedthatthelargeamountsofdegenerativefiberscouldbefoundbilaterallyintrigeminalspinalnucleusanditstract,trigeminalprincipalsensorynucleus,trigeminalmesencephalicnucleusandsomedegenerationscouldbeobservedipsilaterallyinsolitarytractanditsnucleus,medullarylateralreticularnucleus,giganto-cellularreticularnucleusandnucleusraphemagnusfollowingtransectionofinfraorbitalnerve.Averymoderatedegenerativefiberscouldbeidentifedinipsilateralaccessoryspinalnucleusandspinalreticu-larnucleus.Afewdegenerativefiberswereseenonthecontralateralmagnocellularpartofcaudatepartoftrigeminalspinalnucleusbypassingthroughtheposteriorcommissureofcanaliscentralis.TheseresultssuggestthattheprimaryinformationofacupointsofQuanliaoandShibaicouldbetrans-mitteredintotheabovestruc

  • 标签: Transganglionic DEGENERATION Infraorbital NERVE ACUPOINT AFFERENT
  • 简介:目的:探讨穴位埋线治疗溃疡结肠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穴位埋线组,每组6只。除正常对照组未行造模外,其余2组大鼠均采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造摸。模型组不予干预,正常饮食,穴位埋线组于"上巨虚""天枢""大肠俞"处进行穴位埋线治疗。治疗15d后观察大鼠的腹泻、便血症状和结肠病理组织学改变,用westernblot法检测大鼠脾淋巴细胞核因子-κBp65(NF-κBp65)及相关信号分子β2肾上腺素受体(β2AR)蛋白的表达。结果:穴位埋线组的大鼠腹泻、黏液脓血便症状得到较快控制,大鼠黏膜组织损伤明显改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脾淋巴细胞NF-κBp65增多(P<0.01),β2AR的表达减少(P<0.0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比较,穴位埋线组大鼠脾淋巴细胞NF-κBp65减少(P<0.01),而β2AR的表达增多(P<0.01),两组脾淋巴细胞NF-κBp65和β2AR的表达存在明显差异。结论:穴位埋线治疗实验结肠炎有明显效果,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NF-κBp65及相关信号分子β2AR,从而发挥治疗作用。

  • 标签: 结肠炎 穴位埋线 受体 肾上腺素能β2 核因子-κB p65
  • 简介:目的:观察电针对吗啡戒断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及前额叶皮质NR2B(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NR2B亚单位)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药物戒断后学习记忆损害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选用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模型加针刺组(针刺组)及模型加电针组(电针组),每组各9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大鼠采用逐日增量法背部皮下注射盐酸吗啡注射液,末次注射后3h给予纳络酮快速戒断,建立吗啡戒断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选取双侧"肾俞""足三里"穴,分别采用针刺及电针方法治疗,15min/次,1次/日,连续6d。采用Morris水迷宫测试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应用WesternBlot及RT-PCR测定前额叶皮质NR2B蛋白与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水迷宫定位航行测试中,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针刺组及电针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P〈0.01);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电针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1);与针刺组比较,电针组大鼠逃避潜伏期缩短(P〈0.05)。空间探索测试中,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针刺组及电针组穿越平台次数减少(P〈0.01);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穿越平台次数增多(P〈0.05),电针组显著增多(P〈0.01)。前额叶皮质NR2B蛋白表达,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蛋白表达减少(P〈0.01)。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和电针组蛋白均升高(P〈0.01),电针组表达高于针刺组(P〈0.01)。前额叶皮质NR2BmRNA表达,戒断后大鼠表达下降(P〈0.05),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大鼠表达上调(P〈0.05),针刺组上调改变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和电针均可以改善戒断后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且电针效果优于针刺治疗,其机制可能与对前额叶皮质脑区NR2B表达的调节有关。

  • 标签: 电针 吗啡戒断 水迷宫 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NR2B亚单位 蛋白印迹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 简介:目的:探讨糖尿神经病变的较佳治疗方法。方法:将患者随机分成针刺组30例、对照组26例。对照组服用格列齐特80mg/d控制血糖,口服腺苷辅酶B12片0.75mg,以改善神经系统营养;针刺组在此基础上,针刺双侧胰俞穴,两组疗程均为3周,观察两组疗效及空腹血糖、空腹尿糖、血脂的变化。结果:针刺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67.3%。针刺组空腹血糖G、空腹尿糖GLU、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明显下降,高密度脂蛋白(HDL)显著上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意义(均P〈0.05)。结论:针刺加药物能较好地改善早、中期糖尿病患者脂肪代谢紊乱,具有降低和稳定血糖以及改善神经功能的作用。

  • 标签: 糖尿病 神经病变 针刺疗法 胰俞穴
  • 简介:在全面搜集相关文献证据基础上,按照证据质量与推荐强度分级系统(GRADE)方法,制定了《神经根型颈椎针灸临床实践指南》,具体介绍了指南制定的目的、指南适用的疾病范围、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的原则、干预时机及不同针灸治疗方案等。

  • 标签: 神经根型颈椎病 针灸疗法 临床实践指南
  • 简介:通过对大椎穴施以"三重法"治疗急性脑梗塞之风痰阻络或痰瘀互结所致言语不利案、慢性喘息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案、运动神经元之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案、重症强直性脊柱炎之血沉异常案以及调和营卫治疗疲劳综合征案,从而证实大椎穴与重刺络、重拔罐、重艾灸之"三重法"有效组合是针灸临床治疗内外风的特效疗法,是快速升补阳气的强壮疗法,能及时有效地强壮机体以疗虚损,也是强力祛风胜湿的疗法,可止痛止痉,利水消肿。

  • 标签: 三重法 大椎穴 疑难病 医案
  • 简介:目的:对比激光针刀结合针灸与药物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门诊88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以单盲法分为治疗组48例(以激光针刀结合针灸治疗),药物对照组40例(以复方丹参静滴和西比灵口服),治疗前两组病例经统计学分析无差异性,观察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激光针刀结合针灸治疗组治愈率60.42%,总有效率97.92%,药物对照组治愈率30%,总有效率87.5%;经统计学分析,P〈0.05,二者疗效有显著差异性。结论:激光针刀结合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疗效明显优于药物治疗组,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激光针刀 针灸 椎动脉型颈椎病 单盲对照
  • 简介:目的:比较温针灸结合康复理疗、单纯温针灸与康复理疗治疗椎动脉型颈椎(CSA)的疗效差异,及对椎-基底动脉(VBA)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90例CSA患者随机分为针康组、温针灸组、康复组,每组30例。其中针康组穴取C3—C7夹脊穴行温针灸结合牵引、磁疗等康复理疗;温针灸组予单纯温针灸治疗,康复组行单纯康复理疗。采用经颅多普勒血流分析仪(TCD)所测定的患者VBA血流动力学参数Vp、Vd、Vm、PI值为疗效评定指标,结合临床治愈率评价各组疗效。结果:治疗后3组VBA血流动力学观察指标Vp、Vd、Vm值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P﹤0.05),针康组各观察指标均较其他两组改善更显著(均P﹤0.01);针康组临床治愈率为70.0%(21/30),优于温针灸组53.4%(16/30)和康复组53.3%(16/30)(均P﹤0.01)。结论:温针灸配合康复理疗治疗椎动脉型颈椎能显著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临床疗效优于单纯温针灸和康复理疗治疗,有较高的临床推广意义。

  • 标签: 椎动脉型颈椎病 温针灸 康复理疗 血流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