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2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低离子聚凝胺技术与盐水检验法在输血检验中的表现。方法:本次实验跨越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这一时间段,研究人员对100例输血患者进行研究。在本次实验中,所选患者均接受输血检验,研究人员以双盲对照原则为依据对所选患者实施分组,对照组所选50例输血患者采用盐水检验法,实验组所选50例输血患者采用低离子聚凝胺技术,记录对照组及实验组检验阳性情况及准确率情况,并加以对比。结果:对照组所选患者中检验阳性人数共计1人,占组内患者人数的比例为2.00%,实验组所选患者中检验阳性人数共计10人,占组内患者人数的比例为20.00%,两组患者检验阳性率数据加以分析,差异较大,(p<0.05);对照组所选患者中检验准确人数共计35人,占比为70.00%,实验组所选患者中检验准确人数共计46人,占比为92.00%,分析两组检验准确率数据,差异较大,(p<0.05)。结论:低离子聚凝胺技术在输血检验中的表现优于盐水检验法,其在提高检验阳性率及检验准确率方面成绩显著。

  • 标签: 输血检验 低离子聚凝胺技术 盐水检验法 准确率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全自动快速微生物检测(英文简称:VITEK MS)系统,应用于流感嗜血杆菌鉴定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20年8月10日/2022年6月30日(开始/结束)生化实验室收集的咽拭子或痰液标本2000份,经过细菌16SrDNA检查提取流感嗜血杆菌35株。针对获得的流感嗜血杆菌株使用M—H琼脂药敏试验、VITEK MS系统检测,比对两种方式流感嗜血杆菌检出率、检查情况。结果 VITEK MS系统流感嗜血杆菌检出率显著高于M—H琼脂药敏试验流感嗜血杆菌检出率(P<0.05)。VITEK MS系统流感嗜血杆菌检查耗时短于M—H琼脂药敏试验流感嗜血杆菌检查耗时(P<0.05)。结论 鉴定流感嗜血杆菌中采用全自动快速微生物检测系统价值较高,耗时短,检出率较高,可推广应用。

  • 标签: 流感嗜血杆菌 全自动快速微生物检测系统 检查耗时 检出率
  • 简介:【 摘要】: 目的 观察 比较快速血糖仪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糖水平 的临床应用价值,为临床上选择合理、准确的检测方式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我院 2018 年 3 月至 2019 年 3 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 10 4 例 作 为本次的 研究对象,并将患者按照血糖水平不同分为 1 组( n= 2 4 )、 2 组( n= 2 2 )、 3 组( n= 2 5 )、 4 组( n= 2 1 )以及 5 组( n= 2 2 )。 所有患者 均采集手指末梢全血 2份, 1份采用快速血糖仪检测,另 1份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比较两种仪器检测所有观察对象 的血糖水平。结果 1 组、 2 组、 3 组、 4 组以及 5 组患者经过血糖仪检测血糖水平均略低于生化仪测定值,但是,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快速血糖仪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在血糖检测效果上比较差异较小,建议可将快速血糖仪用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检测,但需定期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对比,以确保血糖检测的准确度。

  • 标签: 快速血糖仪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血葡萄糖 临床效果 准确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快速培养检验法与快速血清学检验法对肺炎支原体感染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4月,我院收治的49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24例和观察组25例。对照组采用快速血清学检验法,观察组采用肺炎支原体快速培养检验法,比较两组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患儿阳性检出率为8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7d的阳性检出率高于对照组,≥7d的阳性检出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2岁患儿阳性检出率高于对照组,6~9岁患儿阳性检出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快速培养检验法在肺炎支原体感染检测中,阳性检出率较高,而且该方法对年龄较小、病程较短的患儿阳性检出率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肺炎支原体感染 肺炎支原体快速培养 肺炎支原体快速培养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多重实时PCR技术,通过优化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探索一种可同时且快速准确检测五类致谢性大肠埃希菌、志贺菌的方法。方法选择78株大肠埃希菌、志贺菌为研究对象,筛选各菌种特有的一些毒性基因,包括aggR、eaeA、ipaH、lt、stlb、stx1及stx2,以这些毒性基因作为PCR扩增反应的检测目标,通过NCBI网站获取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利用引物设计软件primer5.0进行引物序列的设计,而后进行PCR扩增反应,对反应产物进行验证从而证实引物的特异性,同时通过反应体系中各底物浓度的配比进行调节和对反应条件进行优化调整,确定最佳PCR扩增体系和条件,最终成功建立一种能同时鉴定五类致泄性大肠埃希菌和志贺菌的多重PCR方法。结果本研究结果发现,针对各菌种的毒性基因所设计引物经PCR扩增反应的验证,被证实均特异性地扩增出相应的目标基因产物,且在本研究中对78株大肠埃希菌及志贺菌的多重PCR检测结果与单重PCR检测结果吻合。结论本研究利用多重PCR技术,成功建立了一种能同时且特异性地检测致泄性大肠埃希菌及志贺菌特异性的检测方法,我们期望这种检测方法可应用在临床疾病诊断及在食品检验等方面发挥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致泻性大肠埃希菌 多重PCR方法 毒性基因 内参照基因
  • 简介:美国一家医疗公司最近开发出一种新型快速止血绷带,其性能优于现有快速止血产品。据美国《大众科学》月刊7月号报道,位于美国俄勒冈州的萨姆医疗产品公司开发出一种粉状绷带,内含从虾壳中提取的一种名叫Celox的颗粒状混合物,这种绷带也以Celox一词命名。萨姆公司研发部负责人阿德里安·波利阿克说,把这种绷带中的Celox直接倒在流血处并进行按压,阳性的Celox便会和血液中阴性的红细胞结合,形成油状堵塞物,从而快速止血,全过程只需5分钟左右。

  • 标签: 止血绷带 美国 医疗产品 红细胞结合 止血产品 俄勒冈州
  • 简介:摘要: 选取我院 2019 年 4 月—2019 年12 月接收的 78 例快速康复外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在康复期间给予常规麻醉处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快速康复中的麻醉处理。观察组患者术后恢复时间( 12. 25 ± 1. 35) h、住院时间( 7. 23 ± 1. 64) h、住院费用( 2. 41 ± 0. 48) 万元; 对照组患者术后恢复时间( 22. 75 ± 1. 28) h、住院时间( 13. 81 ± 1. 24) h、住院费用( 3. 92 ± 0. 18) 万元; 观察组患者围术期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 4 例,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 11例;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8. 8%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25% ; 麻醉前,两组患者围术期各项生活质量无明显差异( P > 0. 05) ; 麻醉后,观察组患者生理职能、情绪职能、角色职能、心理健康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之间差异显著( P < 0. 05) 。针对快速康复外科患者,在康复过程中,给予康复外科临床麻醉治疗,临床麻醉效果显著,有效减轻患者疼痛,促进患者预后。

  • 标签: 临床麻醉 快速康复外科 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