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初步探究一株耐碳青霉烯阴沟肠杆菌的耐药机制。方法采用K-B法检测该菌株对碳青霉烯类及其他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采用改良Hodge实验和EDTA双纸片协同试验对碳青霉烯酶进行初筛,并用4对金属酶基因引物进行PCR扩增,同时进行AmpC酶的检测。结果药敏试验显示,该菌株对碳青霉烯和三代头孢耐药,并不被传统β-内酰胺抑制剂所抑制(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和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但对单环类的氨曲南敏感。改良Hodge试验和组合纸片法金属酶的初筛试验均为阳性,PCR检测结果显示该菌株携带Vim-2及Vim-5型金属酶基因。AmpC酶检测结果表明受试菌产诱导型AmpC酶。结论产Vim-2和Vim-5型金属酶是此株阴沟肠杆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重要原因,产诱导型AmpC酶可能参与其多重耐药机制,同时提示碳青霉烯类耐药性有向肠杆菌科扩散的趋势。

  • 标签: 耐碳青霉烯 阴沟肠杆菌 金属Β-内酰胺酶 AMPC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食物的性质不尽相同,所以在烹调过程中应注意其自身的特点,选择能充分调动其营养素的食品搭配形式和烹饪方法,以求尽可能多地保持其营养素,避免因为烹调方法不当而使食品营养受到损害,甚至变成对人体有害的食品。比如,食物搭配不当会破坏食物中的维生素。某些蔬菜具有维生素C分解酶或维生素B1分解酶,如黄瓜、胡萝卜、南瓜等,它们同菠菜、油菜、西红柿等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搭配在一起做,就会把维生素C破坏殆尽;如蕨菜、泥鳅、螃蟹等鱼贝类和淡水鱼类的内脏,同黄豆、花生、毛豆、猪肉、火腿、带胚芽的大米等含维生素B1的食物搭配着做,也会把维生素B1破坏掉。牛奶是营养丰富的饮品,但如果加热过久,就会使其营养素遭到破坏,如果在加热的过程中加入糖,则会变成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所以,一定要注意食物的搭配和烹饪的禁忌问题。下面就介绍一些日常食品的搭配、制作禁忌。

  • 标签: 食物搭配 维生素B1 营养素 维生素C 人体 食品搭配
  • 简介:近年,随着智能手机的广泛使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触并迅速地爱上微信。不可否认的是,微信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可不是吗,有事没事的刷刷微信已经成为了很多人的习惯。由于微信传播分享的途径非常便利,让海量的信息在朋友圈中广泛流传。在一个又一个的传言被辟谣后,让我们不禁感叹,微信难道只能微微一信吗?特别是一些关于健康、养生,甚至是一些急救的内容,究竟是否科学、可靠。为此,本刊特

  • 标签: 朋友圈
  • 简介:目的:对1954至2007年间有关灸法的针灸论文进行文献计量分析与评价,以期客观地反映灸法的疾病及适宜病症。方法:根据《中国现代针灸信息数据库》中的数据,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进行统计。结果和结论:灸法疾病涉及364种病症。灸法适宜病症为胎位不正、腹泻、结肠炎。常用适宜病症为尿失禁、痛经。次常用适宜病症为膝骨关节炎、颞下颌关节综合征、软组织损伤、足跟痛、哮喘、尿潴留、带状疱疹。灸法疾病随着时间的变化也在不断变化。

  • 标签: 灸法 疾病谱 文献计量学 评价研究 中医药信息数据库
  • 简介:目的:了解陈皮SFE-CO_2萃取物指纹图谱与化痰、抗炎和助消化药理作用的效关系。方法:建立陈皮SFE-CO_2萃取物的GC指纹图谱,采用酚红排泌法、二甲苯致耳廓肿胀法、胃半固体糊排空法考察10批陈皮SFE-CO_2萃取物的化痰、抗炎、助消化作用,并采用双变量相关分析法分析效关系。结果:效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陈皮脂溶性成分中有10个色谱峰与化痰作用显著相关,14个色谱峰与抗炎作用显著相关,2个色谱峰与健胃作用显著相关。结论:效关系分析结果能够初步说明陈皮脂溶性成分化痰、抗炎、健胃等作用的物质基础。

  • 标签: 陈皮 SFE-CO2萃取 脂溶性成分 GC-MS 指纹图谱 谱效关系
  • 简介:[目的]探讨升白方治疗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腹腔注射环磷酰胺的方法复制小鼠白细胞减少症模型,分别运用升白方大、中、小剂量及利可君治疗。10天后,测定各组小鼠白细胞总数的变化,并脱颈椎处死小鼠,取双侧完整股骨,冲出骨髓细胞。检测升白方对骨髓细胞增殖及对骨髓CD34^+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升白方治疗组及利可君组在升高白细胞数,促进骨髓细胞增殖和骨髓CD34^+细胞增殖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中剂量组在升高白细胞含量及CD34^+细胞阳性百分率等方面均优于利可君组(P〈0.05)。[结论]升白方能明显升高白细胞,促进骨髓细胞及骨髓CD34^+细胞增殖,具有明显的抗化疗骨髓抑制作用。

  • 标签: 白细胞减少症 升白方 机制研究
  • 简介:戴天章重视瘟疫病早期阶段的辨证,发挥吴有性《瘟疫论》,著《广瘟疫论》。晚清儒医陆懋修认为吴有性《瘟疫论》实为论温疫,戴天章《广瘟疫论》实为论温热,故对戴氏著作重加考订,悉改疫为温,削删辛温类方药,增减字句,润色行文。虽然陆氏在整理他人著作时,依己观点径改原文字句并附加己意的行为值得商榷,但陆氏的重订使得《广温热论》得以流传,影响后学。后世医家何廉臣评价其"论温热症甚精"。

  • 标签: 温病 瘟疫 明清 陆九芝 儒医 文献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