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绞肉绞伤手指再植术后行二期闭合伤口的护理措施。方法对本科室自2011年3月至2013年1月共13例绞肉绞伤病例均实施断指再植修复术一期未完全闭合伤口行引流及换药等控制感染后再二期缝合。结果通过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术后功能恢复良好12例,有1例因损伤严重行截指手术,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实施正确、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提高再植指体存活的关键。

  • 标签: 绞肉机绞伤 再植 护理
  • 简介:摘要院内转运是危重症患者抢救必不可少的部分,也是抢救与治疗过程中重要的环节,同时由于护理人员操作不规范,也会影响危重症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还可能发生意外或导致死亡。

  • 标签: 呼吸机 危重症患者 转运 护理
  • 简介:据了解,中国是中药饮片使用量最大的国家,过去很长时间内都没有自己的煎药,中药煎煮一直是大难题。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韩国就先于我国开始生产和普及煎药,我国煎药的发展长路漫漫。为破困局,1992年我国医疗设备企业在了解韩国煎药市场后,开始进军煎药领域。

  • 标签: 中药煎药机 标准 中药饮片 中药煎煮 医疗设备 使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采用呼吸治疗的呼吸衰竭患者撤后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研分析我院收治的采用呼吸治疗的ICU呼衰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撤后所采取的各种护理方法。结果本组成功撤患者17例,呼吸依赖患者1例,死亡2例。结论确保在自主呼吸试验合格的情况下撤,撤后做好患者的气道管理,早期加强营养支持,并辅以心理疏导,尽量少用或不用镇静剂和肌松剂,这些措施是采用呼吸治疗的呼吸衰竭患者撤前后的必须且重要的护理措施。

  • 标签: 呼衰 呼吸机治疗 撤机护理
  • 简介:摘要呼吸作为一项人工替代通气功能的有效手段,已普遍应用于各种原因所致的呼吸衰竭及大手术后的呼吸支持治疗中。有些患者出现呼吸依赖,导致撤失败,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痛苦和心理负担,现对我科呼吸辅助呼吸患者心理分析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标签: 呼吸机 心理分析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就呼吸相关性肺炎的集束化护理干预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重症监护室自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之间所收治的100例呼吸相关性肺炎(V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是研究组、对照组,每组各50例。5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方法,而50例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集束化护理干预方法。结果研究组经过上述护理之后,显效(症状较治疗前明显减轻)43例(86%),有效(症状有所减轻)6例(12%),无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无改善)1例(2%),总有效率98%,而对照组,显效33例(66%),有效5例(10%),无效12例(24%),总有效率76%,具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通过上述的一系列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我院呼吸相关性肺炎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得到了患者及其家属的广泛认可。

  • 标签: 呼吸机 相关性肺炎 集束化 护理干预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patients with 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
  • 简介:目的探讨引起高龄患者呼吸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pneumonia,VAP)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分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南楼CCU病房40例使用机械通气时间≥48h患者的相关资料,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的20例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的20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体位护理干预、口腔护理干预、护理管理干预以及气道护理干预等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上述两组患者VAP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VAP发生例数1例(5%),相比于对照组患者的VAP发生例数7例(35%),两组患者VAP发生率的差异具有显著性差异(χ2=3.90,P<0.05)。结论对呼吸相关性肺炎患者进行科学与积极的护理干预有助于保障临床治疗效果、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高龄患者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老年性痴呆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退行性疾病,其起病缓慢,病程呈进行性经过,是老年人重要死因之一。故对其病因病研究值得重视。特别是其病因病与五脏及虚瘀浊毒密切相关,并取得一定进展。为此,就其进展进行论述。

  • 标签: 老年性痴呆 病因病机 五脏 虚瘀浊毒
  • 简介:摘要颈椎病的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患者的肾、脾、肝等脏腑由于诸多原因而出现严重的功能紊乱,使得气血运行失常,颈部经脉阻滞,这样一来就使得患者脏腑亏虚、痰湿内阻、气滞血瘀,进而使得颈椎的退变与老化得以加速。本文分析了颈椎病与风寒湿痹的关系、颈椎病与脏腑虚实的关系、颈椎病与经络的关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颈椎病 经络 关系 中医学
  • 简介:目的探讨高频呼吸治疗足月儿胎粪吸入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重症胎粪吸入综合征足月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研究组28例(应用高频呼吸治疗),对照组29例(应用常频呼吸治疗,模式为SIMV),将两组患儿进行对比。结果与对照组对比研究组在并发症发生率、呼吸应用时间、吸氧时间及在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粪吸入综合征新生儿应用机械通气治疗时给予高频呼吸通气,可明显缩短呼吸应用时间、吸氧时间及在院时间,显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通气策略。

  • 标签: 新生儿 胎粪吸入 肺炎 机械通气 高频呼吸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神经外科呼吸的消毒与使用情况,按照规范要求执行,从而降低呼吸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方法了解呼吸的消毒方法和管理情况,制定科学有效的呼吸清洗、消毒流程,对神经外科ICU室所有使用呼吸的住院病人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调查2011年神经外科ICU室使用呼吸的住院病人为89例,女32例,男57例,感染率为856%。比2010年下降了1236%。结论规范呼吸的消毒和使用管理可降低呼吸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对控制医院感染起到很好的作用。

  • 标签: 呼吸机 清洗消毒 控制医院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某院肿瘤患者呼吸相关性肺炎(VAP)的流行病学特点、危险因素、病原菌构成及耐药情况,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0.1~2012.12某医院收治的248例肿瘤患者,其中入住ICU并发生VAP感染的61例进行分析。结果该院肿瘤患者ICU呼吸相关性肺炎的感染率为246%,主要致病菌为革兰阴性杆菌,其中以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为主。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真菌感染以白色念珠菌和曲霉菌为主。结论该院肿瘤患者ICU呼吸相关肺炎感染率较高,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耐药率普遍较高,应根据病原学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VAP的发生。

  • 标签: 呼吸机相关肺炎 医院感染 病原菌 危险因素Analysis of 61 patients with ventilator-associated-pneumonia and cancer in medical ICU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通讯作者陈治,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普外科,研究生学历,从事腺体,肝胆,胃肠,危重症外科。摘要目的总结和探讨外伤性纵隔气肿患者处理及呼吸机械通气治疗方法方法。方法回顾分析45例外伤性纵隔气肿患者的诊治经过及呼吸应用策略和方法。结果45例纵隔气肿患者5例行前纵隔切开引流术,40例均采取保守治疗,未行纵隔引流,但45例均行机械通气,死亡率达1842。结论纵隔气肿患者合理的机械通气是降低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 标签: 纵隔气肿 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头部刃厚皮移植术中采用气动取皮联合湿性敷料与传统方式滚轴刀取皮刀联合凡士林纱布的临床效果对比。方法50例行头部刃厚皮取皮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采用气动取皮机头皮取皮,联合藻酸盐敷料+泡沫敷料组合应用于供皮区创面形成密闭湿润微环境,对照组为滚轴取皮刀联合凡士林纱布+棉垫组合覆盖供皮区创面,观察记录取皮用时、皮片大小形态、整齐和均匀程度、供皮区创面疼痛程度、细菌培养结果及愈合时问。结果气动取皮机组取皮用时较滚轴刀取皮组平均缩短58分钟,取下皮片大、均匀、边缘整齐、供皮区创面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细菌培养阳性率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缩短27天。结论气动取皮与藻酸盐敷料联合应用于头部取皮具有手术时间短、皮片大、厚度均匀、边缘整齐、供皮区疼痛减轻、愈合时间缩短等优点,优化了该类疾病治疗的临床路径,值得推广。

  • 标签: 气动取皮机 刃厚皮片 藻酸盐敷料 创面愈合
  • 简介:目的:探讨BIPAP呼吸联合纳洛酮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9例,所有患者都给予抗感染、解痉平喘、止咳化痰、支持等临床常规治疗,对照组单独应用BIPAP呼吸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BIPAP呼吸联合纳洛酮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命体征及血气情况。结果:治疗后2h两组患者的pH值、PaO2、Pa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h、24h的pH值、PaO2、PaCO2两组均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IPAP呼吸联合纳洛酮治疗COPD并II型呼吸衰竭比单独应用BIPAP呼吸治疗效果更优。

  • 标签: BIPAP呼吸机 纳洛酮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Ⅱ型呼吸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肿瘤科护士对床边X光的认知度和对X线辐射损害的防护行为,并探讨两者的影响因素及改善意见。方法根据护龄的不同将本科室护士分为两组,通过发放问卷调查。结果N5以上的护士对于床边X光的认知度和对X线辐射损害的防护行为均高于N0-5,但对于单个组织或器官当量的认识均低于50%;在“帮助受检者时穿防辐射衣”、“缩短与受检者检查部位的接触时间”与“增加与受检者检查部位的接触距离”这三项中也均低于50%。结论为了减少放射损伤,减少职业危害,低护龄人员需要加强自我学习的能力;医院实行新职工科室轮转;科室加强护士对X线辐射防护知识的教育和培训,使每名护士都能充分认识到X线辐射所带来的潜在危害;放射科配置床边X线陪检员。

  • 标签: 护士 床边X光机 放射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