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电热针联合止痛药治疗癌性躯体疼痛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癌性躯体疼痛气滞血瘀证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口服西药止痛药,治疗组在口服西药止痛药的基础上,予电热针针刺气海、血海、太溪穴治疗。观察2组疼痛评分、生活质量卡氏评分(KPS评分)、气滞血瘀证证候积分、KPS评分疗效、气滞血瘀证证候疗效。结果疼痛评分、气滞血瘀证证候积分治疗后治疗组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对照组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明显,治疗前后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KPS评分治疗后2组较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KPS评分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气滞血瘀证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电热针联合止痛药治疗癌性躯体疼痛气滞血瘀证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电热针 癌性躯体疼痛 气滞血瘀证
  • 简介:目的研究电热砭石温熨疗法治疗风寒湿型肩凝症的近期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风寒湿型肩凝症患者116例,采用随机分组、平行对照的研究方法,治疗组(电砭石疗法)和对照组(针灸组)每组各58例,2组取穴及康复方案均相同,通过美国加州大学(TheUniversityofCalifornia-LosAngeles,UCLA)肩关节评分系统对比分析以评价临床疗效。结果电砭石疗法与针灸疗法在治疗1个疗程及治疗结束后3个月随访时比较,UCLA评分在疼痛、功能、活动度及满意度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肌力之间的评分在随访3个月时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2种疗法均可有效缓解患者症状。电砭石疗法在镇痛、改善肌力、恢复功能及总体评价上要优于针灸疗法。

  • 标签: 电砭石 温熨 肩凝症 随机对照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