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蛋白尿是肾脏病常见的临床表现,既是肾脏受损的标志,又是加重肾脏病进展的因素.西医治疗主要以饮食调控,控制血压、血糖、血脂,应用抗血小板或抗凝药物,或使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等为主.中医治疗可分为专方治疗、中成药治疗及单味药治疗等几个方面.传统观点认为脾肾功能失调为产生蛋白尿的基本病机,以益气健脾、补肾固精为基本治疗原则,但这种治疗方法在临床应用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故而有专家提出和解少阳及清热解毒、活血化瘀通络等其他治疗方法.常用的中成药如黄葵胶囊、百令胶囊、雷公藤制剂、肾康注射液及肾炎康复片等在降低蛋白尿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黄芪、大黄、白茅根等多种单味药也经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有降低蛋白尿的作用.

  • 标签: 蛋白尿 中西医 治疗
  • 简介:糖尿病肾病中医学统一命名为“消渴病肾病”,在总结临床实践基础上发现消渴病肾病以肾络瘀痹为病机核心,并贯穿于消渴病肾病的始终.而肾元虚损,与湿、热、毒、痰、瘀互结,形成肾络瘀痹的不同特点.早期以阴虚燥热、气阴两虚为主,逐步出现气阴两虚、气虚偏重,或脾肾气虚,甚至出现气虚涉及阳虚之证.消渴病肾病蛋白尿是肾气虚损害的标志,患者蛋白尿量越大,脾肾气虚越明显,随着蛋白尿量越大,水肿显现,脾肾阳虚病机转换越显著.消渴病肾病病机复杂,变证丛生;治疗重在通络保肾;利水消肿注重提壶揭盖、活血利水;病情稳定也需调理脾胃、清理胃肠.形成通络保肾复方系列经验方,中医临床疗效确切.

  • 标签: 中医药 消渴病肾病 蛋白尿
  • 简介:目的:观察复荣通脉胶囊对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纤维蛋白原及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将80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复荣通脉胶囊组,常规治疗组予胰岛素降糖及抗血小板、调脂、降压治疗,复荣通脉胶囊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加复荣通脉胶囊5粒,3/d,口服。两组连续用药4周,观察纤维蛋白原及超敏C反应蛋白的变化。结果:复荣通脉胶囊组与常规治疗组相比,能明显降低纤维蛋白原,抑制超敏C反应蛋白,复荣通脉胶囊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无明显影响。结论:复荣通脉胶囊对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有降低纤维蛋白原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作用,推断其抑制血管内皮炎性反应,有抗动脉硬化作用。

  • 标签: 复荣通脉胶囊 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 纤维蛋白原 超敏C反应蛋白
  • 简介:通过回顾中医治疗慢性肾小球疾病的病因和病机,梳理众多医家关于慢性肾小球疾病证候标本的论述,结合临床的经验,认为外感邪毒留滞体内、潜伏扰肾是慢性肾小球疾病蛋白尿的本证,临床治疗慢性肾小球疾病蛋白尿应重视标本缓急,急性发作宜去除外感诱因,缓解期以祛邪透邪为主,从标本缓急论治慢性肾小球疾病蛋白尿可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标本缓急 慢性肾小球疾病 蛋白尿
  • 简介:干燥综合征合并甲状腺疾病在临床上很常见,尤其是甲状腺功能减退,提示两者在遗传基因、环境因素、机体易感性方面具有相似的发病机制。在病因病机上,早期病机以阴虚燥热为主,病至后期,阴虚日久,阳气受损,致脾肾阳气虚,阴阳失调,痰瘀气滞贯穿于疾病的始终。中医治疗需根据不同的临床证候辨证施治,早期滋养阴液为先,后期助阳益气,温化水湿,同时不忘行气化瘀,从根本上改善阴阳状态,调节机体免疫。

  • 标签: 干燥综合征 甲状腺功能减退 发病机制 中医辨证论治
  • 简介:由于历史和流派的原因,对于慢性肾脏病蛋白尿的中医认识和治法存在一定的差异,对慢性肾脏病蛋白尿的主要治法进行了梳理,并对从肺论治、从脾论治、从肾论治、从风论治、从湿热论治、从血瘀论治及通络和络法的主要治法及其临床运用进行了评述。

  • 标签: 慢性肾脏病 蛋白尿 中医治法
  • 简介:目的:探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50例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临床特点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观察各型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随访1年观察患者的复发率.结果:亚急性甲状腺炎可分为热度炽盛型、阳虚湿困型、肝郁蕴热型、阴虚火旺型及气郁痰阻型,进行辨证治疗后痊愈26例,显效14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为100.0%.治疗时间为25~28天,平均(31.6±4.4)天,4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8.0%),复发3例(6.0%).结论:采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临床效果显著,治疗时间短,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可明显减轻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中医 辨证论治 亚急性甲状腺炎
  • 简介:目的探讨联合检测三种血清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AFP异质体(AFP-L3)和α-L岩藻糖苷酶(AFU)对原发性肝癌(PHC)互补诊断的价值与意义。方法自2011年5月起至2012年12月止共观察了67例PHC组、61例慢性乙型肝炎(慢性VHT-B组)组及45例正常对照组行联合检测,以ECL法(电化学发光法)测其TM三项:AFP、AFP-L3、AFU值。结果PHC组与慢性VHT-B组以及正常组的AFP值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性差异(P<0.01),同时,上述两组与正常组的AFP均数亦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性差异(P<0.01)。TM三项检测的单项敏感系数分别为63.1%、87.2%及50.0%。TM三项的联检将检出准确率提高到了93.3%与84.1%。TM三项联检的PHC检出率提高到了惊人的97.3%。结论TM三项联检可提高AFP阴性PHC尤其是PHC的诊断效率,对早期PHC诊断具有非凡的指导意义。

  • 标签: 肝癌诊断 甲胎蛋白 甲胎蛋白异质体 Α-L岩藻糖苷酶
  • 简介:目的探讨膈下逐瘀冲剂对输卵管炎性不孕大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其疗效机理,进一步指导临床.方法选取鼠龄为8-12周的48只wistar大鼠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混合菌法接种大鼠输卵管,构建出输卵管炎性不孕大鼠的模型,将48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阳性对照组6组,每组各8只,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TNF-α含量及免疫组化法检测TGF-β蛋白的表达.结果膈下逐瘀冲剂高剂量组疗效明显高于中、低、阳性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膈下逐瘀冲剂能够明显抑制输卵管炎性不孕大鼠的TNF-α含量和增加TGF-β蛋白的表达,从而达到抑制炎症的目的.

  • 标签: 输卵管炎性不孕 膈下逐瘀冲剂 肿瘤坏死因子-Α 转化生长因子-Β
  • 简介:目的基于“火毒”病机观察急性脑梗死重症大鼠皮层的核转录因子KB(NF-KB)、c-fns蛋白表达及中药干预效应。方法以Longa的方法略作改良制作鼠左侧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模型,选择Bederson评分〉2分的重症急性脑梗死大鼠,对照单纯扶正方药及单纯解毒方药,观察扶正解毒方药对急性脑梗死重症大鼠的宏观表征、NF-KB、c-fos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1)假手术组脑组织细胞核明显呈淡淡的浅棕黄色,模型各组细胞核着色呈现明显的棕黄色,以缺血24小时-48小时为主要变化,给予扶正药、解毒药和扶正解毒药后,神经核着色较浅,其中以扶正解毒药改善效果较为明显,各药物组着色仍比假手术组明显。脑组织细胞浆呈现相同趋势;(2)缺血各模型组大鼠,缺血侧c-fos和NF-KB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扶正药和解毒药治疗组c-fos和NF-KB在缺血24小时-48小时时蛋白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0.01),扶正解毒药治疗组在缺血各时间点c-fbs和NF-KB的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重症急性脑梗死大鼠的NF-KB、c-fos蛋白明显升高;扶正解毒中药治疗重症脑梗死大鼠可能与调节NF-KB、c-fos蛋白表达水平有关。

  • 标签: 脑梗死 核转录因子κB蛋白 C-FOS蛋白 火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