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优选归芪补肾颗粒的最佳提工艺。方法以干浸膏得率和阿魏酸含量为考察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方法优选归芪补肾颗粒提工艺。结果最佳提工艺为A3B2C2,即用10量的提取2次,每次2h。结论该工艺简便、快捷、稳定,可为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归芪补肾颗粒 阿魏酸 提取工艺 正交设计
  • 简介:目的:探讨桂产藿香蓟提物的抗炎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60只小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地塞米松组、桂产藿香蓟提物高、中、低剂量组,采用二甲苯诱导小鼠耳廓肿胀,观察桂产藿香蓟提物对二甲苯诱导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以同样的分组方法另取60只小鼠,采用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肿胀法,观察桂产藿香蓟提物对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肿胀的影响,并分别测定小鼠足肿胀中丙二醛、前列腺素E2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实验结果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组间对比采用LSD检验。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桂产藿香蓟提物高、中、低剂量组能显著抑制小鼠耳廓肿胀和足肿胀,抑制率分别为29.27%、18.23%、11.61%和27.58%、17.15%、7.9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空白对照组前列腺素E2、丙二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分别为124.95±15.71μg/g、21.19±3.27nmol/ml、162.19±12.52U/ml,桂产藿香蓟提物其高、中、低剂量组前列腺素E2、丙二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分别为(52.12±9.51μg/g、78.30±11.60μg/g、83.41±13.34μg/g)、(14.57±2.51nmol/ml、15.40±2.34nmol/ml、16.37±3.18nmol/ml)及(222.76±19.59U/ml、209.90±15.30U/ml、194.64±19.68U/ml),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桂产藿香蓟提物其高、中、低剂量组能显著降低小鼠炎足中炎性组织前列腺素E2、丙二醛含量,提高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桂产藿香蓟提物抗炎作用显著,其机制可能与降低炎性组织中前列腺素E2的含量,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清除氧自由基有关。

  • 标签: 藿香蓟 抗炎作用 机制
  • 简介:目的:旨在通过动物实验来判断雷公藤提液对成年小鼠的急性毒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安全依据。方法:根据改良寇氏法,测定雷公藤提液对成年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若毒性较低,则改为测定雷公藤提液对成年小鼠的最大耐受量(MTD)。结果:通过急性毒性的预实验未能测出LD50,改测雷公藤提液对成年小鼠最大耐受量为150.3g/kg,相当于临床成人用量的300.6倍。结论:雷公藤提液对成年小鼠毒性较小。

  • 标签: 雷公藤 急性毒性实验 半数致死量(LD50) 最大耐受量(MTD)
  • 简介:老子曰: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使吾无身,吾有何患?余则曰:吾所以有大乐者,为吾有形。使吾无形,吾有何乐?是可见人之所有者唯吾,吾之所赖者唯形耳!无形则无吾矣,谓非人身之首务哉。第形之为义,其义甚微,如言动视听,非此形乎?俊丑美恶,非此形乎?勇怯愚智,非此形乎?死生安否,非此形乎?人事之交,以形交也。功业之建,以形建也。此形之为义,从可知也。奈人味养形之道,不以情志伤其府舍之形,则以劳役伤其筋骨之形。

  • 标签: 中医药 药材 医疗卫生行业 医生
  • 简介:《瘟疫》依时用药多根据瘟疫病临床病情变化之变化而定,故突出“急救”二字,重点论述了数攻法和证时法,对现今临床疗效的提高和学术研究意义重大,是中医临床研究的重要领域,应加大研究力度,力争有所突破。

  • 标签: 《瘟疫论》 依时用药 临床研究
  • 简介:探讨《长沙药解》论述升麻特性的学术观点。《长沙药解》认为升麻之性,辛凉升散,专入阳明经,既能清咽喉而止疼痛,又可消肿毒而排脓血。对《长沙药解》的精研有助于《伤寒》研究和指导临床用药。

  • 标签: 《长沙药解》 升麻 咽喉肿痛 黄元御
  • 简介:《诸病源候》导引法有很强实践性和操作性,具有明显的中医特色。结合作者练功体会,分析研究《诸病源候》中调息操作特点,认为《诸病源候》导引法的调息操作重视补阳,强调吸气及吸气后的停顿,吸气操作出现在从起始姿势到极势的过程中;此外六字诀的使用是建立在六字诀对气机的影响之上。

  • 标签: 《诸病源候论》 导引法 调息
  • 简介:“朝那”有东西朝那之分,东朝那县可能系西朝那“同源地名播迁”后再由官方确认而置.就皇甫谧而言,说“安定朝那人”为其郡望或者祖籍都没有问题,但若说其是指皇甫谧出生地,则证据欠充分.

  • 标签: 皇甫谧 安定朝那 故里
  • 简介:白云阁藏本《伤寒杂病》即医圣张仲景失传了一千多年的经典原著,收藏者为张仲景第四十六世孙,所藏为私传手抄本.其内容较现行《伤寒》、《金匮要略》多三分之一.无论是体例结构、篇章安排,还是文字内容、医理方药,都足以证实确系仲圣手笔,绝非托名之作.我辈中医后学者应予高度重视,义不容辞地肩负起拯救这部伟大的医学经典的历史使命,使仲景这部再现于世的医学巨著能如医圣之愿,得以造福黎民百姓.

  • 标签: 白云阁藏本 伤寒杂病论 张仲景
  • 简介:麻黄汤为医圣张仲景治疗太阳表实证的基础方,对后世影响深远。笔者近10年运用麻黄汤治疗患者逾百例,现结合医案试将麻黄汤的药量、君臣配比、用药注意事项及禁忌等用方体会浅谈于次。

  • 标签: 麻黄汤 临床经验
  • 简介:根据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病机演变规律,从中医治疗学角度,提出了脾肾两虚是AS发病的始动因素,痰瘀蕴结是AS发病的关键环节,益肾健脾、涤痰散结是治疗AS的有效治法。基础和临床研究均显示益肾健脾、涤痰散结治疗AS有效,为其应用提供了依据。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 脾肾两虚 痰瘀蕴结 益肾健脾 涤痰散结
  • 简介:包识生(1874~1934),又名一虚,字德逮,福建上杭人,民国时期上海名中医。十一岁起学医,二十多岁行医,在潮州、汕头一带开设"耕心堂"药店。1912年移居上海,与他人共同发起中华医药联合会及神州医药总会、江苏全省医药联合会,为当时中医救亡运动及中医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学术方面,包氏不仅精于仲景之学,对于精神魂魄的概念及其之间的关系也不乏独到的认识。包氏认为,气内的精华名之曰精,血内的精华名之曰神,并从动、静两方面阐述了精与神的功能变化。包氏有关精神魂魄的论述与清代著名医家黄元御的观点似有异曲同工之妙。

  • 标签: 包识生 黄元御 精神 魂魄 学术思想
  • 简介:雷氏透达膜原饮一方始见于清代医家雷丰所著《时病》,该方以芳香化浊、理气散邪之品,共奏开达膜原、辟邪化浊之功,治疗邪伏膜原之疾患。验案以寒热往来、腹胀泛酸为主症,兼具少阳、太阴两经之病症,符合邪伏膜原之病理特点,故用是方获效。

  • 标签: 雷氏透达膜原饮 腹胀 嗳气 《时病论》
  • 简介:医学人文教育是增强医学教育内涵的重要途径,只有当一个国家拥有高质量的医学教育,具有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人民群众才能过上更高质量的生活,才可能追逐并实现梦想,汇集每一个受医学教育者的梦,"中国梦"的实现就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那么,医学人文教育与"中国梦"的内在关联是什么?如何在"中国梦"的视角下审视医学人文教育呢?

  • 标签: 中国梦 医学人文教育 以人为本
  • 简介:通过回顾中医治疗慢性肾小球疾病的病因和病机,梳理众多医家关于慢性肾小球疾病证候标本的论述,结合临床的经验,认为外感邪毒留滞体内、潜伏扰肾是慢性肾小球疾病蛋白尿的本证,临床治疗慢性肾小球疾病蛋白尿应重视标本缓急,急性发作宜去除外感诱因,缓解期以祛邪透邪为主,从标本缓急治慢性肾小球疾病蛋白尿可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标本缓急 慢性肾小球疾病 蛋白尿
  • 简介:中医药知识产权制度的建立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中医药商业秘密则是对中医药信息和技术实行保护的有效措施.采取法律手段保护中医药商业秘密,首先要认定作为商业秘密权保护客体的中医药范围,其次要对中医药的商业秘密保护措施与其他保护措施进行区分,最后梳理我国当前对中医药商业秘密进行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构建中医药商业秘密保护的机制.

  • 标签: 中医药 商业秘密 保护措施
  • 简介:目的讨论中医分型治小儿支气管炎的临床观察效果.方法选取小儿支气管炎患儿90例按治疗方案随机分为A组与B组,其中A组采取中医分型治疗方案,B组采取西药治疗方法,比较临床治疗效果.结果A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结论使用中医分型治小儿支气管炎临床效果更佳,无不良反应出现.

  • 标签: 小儿支气管炎 咳喘 中医药疗法
  • 简介:中医辨证治思维的研究方法具有原创性,其代表性有取象运数、变易求和、整体思维及模糊性思维、发散性思维、直觉性思维、想象性思维等其它方法。其特点主要包括相关性、动态性、模糊性、涌现性及直觉、体悟;重时间而轻空间;往复循环;中医思维的通识性等。中医辨证治思维研究的发展方向是以“我主人随”为标识的自主思维模式,是引领未来医学思维发展的主要方向;中医药学是“中国科学学派”的带头学科;中医药的原创思维方法是医学科研的通途;宇宙观是思维的最高级层次。

  • 标签: 中医 辨证论治 思维 方法 方向
  • 简介:内经与伤寒杂病均为中医的经典课程,且《内经》到《伤寒杂病》,其学术思想、学术观点一脉相承,为加强经典课程间的横向联系,文章将举例说明交叉融合式教学法在经典课程中的运用,目的是加深学生对经典课程的兴趣,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 标签: 内经 伤寒杂病论 教学方法
  • 简介:临床合理用药的四要素为安全、有效、经济、适当.其中的“适当”包含了中药适当的剂量、适当的用药时间和适当的用药方法.中药服用的剂量与疗效有着颇为重要的关系,合理的剂量有助于疾病的康复,甚至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更好地避免了药物的不良反应[1].1剂量的定义与意义剂量或称用量,是依据传统经验为达到一定治疗作用所应用的药量.首先是指一味药的成人1日量,其次是指方剂中药与药之间的比例份量,即相对剂量.剂量实际是指药物应用于机体能够产生特定的生物效应的量.理想的剂量要求有最好、最大的疗效,最小的不良反应.在方剂中,单味药的剂量还涉及对其他药物作用的影响以及与其他药物配合后产生共同效应的需求量.

  • 标签: 中药 量效关系 临床用药 适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