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中医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中医技术则是这项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狭义理解,‘创’是用最小的解剖损伤和生理干扰换取最好的疗效;从广义理解,‘创’是用最低的社会负担和生物负担获得最佳的健康生活。中医技术的螺旋式辨证发展过程告诉我们,任何科学技术的发展都离不开它的社会和文化背景。

  • 标签: 微创技术 中医 文化遗产 社会负担 中华民族 生理干扰
  • 简介:本文清晰地界定了中医创手术,系统地介绍了该手术的适应症状、操作方法和规范,以及注意事项。对於读者全面了解当代中医在各方面的发展有启迪作用;对一些具有适应症状的患者正确了解病症和治疗方法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 标签: 当代中医 微创技术 微创手术 治疗方法 症状
  • 简介:《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曰:"夫短气有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条文中"饮短气"不仅仅是独立的病理状态,更是对其它痰饮病的稳定期或缓解期的一个概括,对痰饮病的善后治疗有原则性指导意义。条文中给出的治疗方法是"从小便去之",即指"利尿";又根据病情的虚实、病位等,给出了"……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的治疗方案。

  • 标签: 《金匮要略》 短气 微饮 证治 肾气丸 苓桂术甘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制剂中中药细胞级粉碎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以复方贝母散超微粉制备为例,进行对中药细胞级粉碎技术予以详细分析。结果超微粉较麻黄细胞的吸湿性相当,(P>0.05);且复方散剂细胞粉较平贝母具有显著的差别(P<0.05)。结论中药制剂经中药细胞级粉碎技术粉碎后,可提高药物的质量,该治疗方法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中药细胞级微粉碎技术 复方贝母散 应用
  • 简介:摘要:近年来,伴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迅速提升及创理念的大力推动,技术逐渐开始应用至创伤骨科等治疗。由于创手术具有创伤少,操作简单方便,出血量低,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得到广大医学者的青睐,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在创伤骨科等治疗中获得显著的效果。本研究主要探讨技术在创伤骨科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 标签: 创伤骨科 微创技术 临床疗效 应用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小柴胡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方由柴胡、黄芩、人参、甘草、半夏、生姜、大枣组成,主治伤寒少阳及妇人热入血室等,证由少阳受邪,枢机不利而致。究组方奥义,约为三端:一是柴胡配黄芩,柴胡味苦微寒,气质轻清,以疏解少阳经中之邪热;黄芩苦寒,气味较重,可清少阳胆腑之郁火,二药相合,经腑同治,清疏并行,使气郁得达,火郁得发,枢机通利,胆腑清和。

  • 标签: 伤寒论 小柴胡汤 临床运用
  • 简介:Dysmenorrheareferstoperiodiclowerabdominalpainoccurringduringoraroundmenstruation.Itoftenhappensbeforeorduringperiod,occasionallyafterperiod,andmanifestslowerabdominalpain,crampyordistending,whichmayradiatetolumbosacralregion,innerthighandperianalregion.Co-occurringsymptomsmayincludepalecomplexion,nausea,vomiting,diarrhea,andaversiontocoldinthewholebodyorconcentratedinlowerabdomen.Severepaincancauseprostrationorevenfainting.Menstrualpaincommonlylastsforseveralhoursor1-2d,andrelieveswhenmenstrualbloodflowssmoothly.

  • 标签: 针灸疗法 痛经 埋线 埋藏疗法 针灸器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杏苏散是《温病条辨》用于治外感凉燥的方子,症见头痛,咳嗽痰稀,鼻塞咽痛,苔白脉弦。笔者用此方加浙贝、大力子、瓜蒌壳,少量频服治疗外感咳嗽,取得比较满意的疗效。故不揣冒昧,报道于此,以飨同道。

  • 标签: 杏苏散 临证发微 《温病条辨》 外感咳嗽
  • 简介:本文以《伤寒论》原文为载本,对仲景望闻问切四诊方法与运用案例进行了较系统、全面的归纳整理,展现了《伤寒论》作为中医诊断学运用经典的风采。

  • 标签: 《伤寒论》 四诊方法 文献整理
  • 简介:基金项目贵港市科技局科研项目贵科攻关1105024,业字(2011)5号文摘要目的探讨柱凝胶技术在ABO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Hemolyticdiseasenewbom,HDN)相关实验中与传统试管法的比较研究。方法对339例母婴血型不合疑似ABO-HDN的新生儿用传统试管法和柱凝胶法进行直接抗球蛋白试验、游离试验和放散试验。结果柱凝胶法、试管法检测结果分别为直接抗球蛋白实验结果阳性82例、118例,阳性率24.2%、阳性率34.8%两法有显著性差异(P<0.05);游离试验阳性239例、202例,阳性率70.5%,阳性率59.6%,两法有显著性差异(P<0.05);释放试验阳性260例、205例,阳性率76.6%、阳性率61.4%,两法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直接抗球蛋白实验,传统试管法比柱凝胶法阳性率更高,灵敏度更高;但在游离试验及释放试验中,柱凝胶法比传统试管法阳性率更高、灵敏度也更高。柱法试验操作简便、易于标准化,耗时短,标本用量少,结果直观明了等优点,阳性率高,与临床诊断符合率高,在临床新生儿溶血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中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新生儿溶血 ABO血型不合直接抗球蛋白试验放散试验游离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