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5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卒中所致的闭锁综合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脑卒中所致的闭锁综合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治疗及预后。其中10例为脑梗死,1例为脑出血。结果脑梗死所致的闭锁综合常见,临床表现各不相同,已头晕、恶心呕吐、四肢瘫起病常见,病情危重,常合并感染、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致残率及死亡率高,早期诊断及治疗、加强护理可提高预后。结论闭锁综合临床症状严重,并发症多,致残率及病死率较高,临床医师应提高认识,及时确诊加以治疗。

  • 标签: 脑卒中 闭锁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就胎传梅毒与婴儿肝炎综合关系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2年5月间收治的新生儿科病区或新生儿科门诊所收治的71例新生儿,同时还选取同期在我院新生儿科病区住院,临床诊断为非IHS70例作为对照组。首先对本组患儿抽取2~3ML的股静脉血,然后进行30min温浴后,再进行转离心以便将血清进行分离。采用凝集法检测TRUST和TPPA。上海荣盛生物公司出品TRUST试剂,日本富士生物株式会社生产TPPA试剂,而由卫生部临检中心提供质控品。结果本组71例患儿中有9例患儿的TRUST和TPPA检测出现都呈现出阳性,阳性率1268%。其中5例为早产儿,阳性率比例为2083%(5/24)。4例为足月产儿,阳性率比例为851%(4/47)。结论胎传梅毒能够引起婴儿肝炎综合。为了有效地减轻或者预防胎传梅毒对婴儿的危害,应该采取一切有效的手段来进行较为积极的驱梅治疗,具有极为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乙型肝炎 胎传梅毒 婴儿肝炎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急性脑卒中和颅脑损伤患者脑源性心脏损害的救治经验。方法回顾性总结11例脑心综合致猝死患者的急诊室抢救资料。结果12例患者全部出现心电图异常,肌钙蛋白(CTN)不同程度地升高,在急诊抢救中发生室颤而猝死,积极复苏后全部抢救成功。结论脑心综合心脏症状常不典型,在处理原发病同时,应尽早进行持续心电监护,常规检查心电图、血清心肌酶,防止室颤,心源性猝死。

  • 标签: 脑心综合征 心电图 心肌酶 心源性猝死
  • 简介:作者简介宋怡萍(1978-),女,汉族,浙江宁波,医学硕士,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中医药诊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摘要目的证实泄浊降脂片能够干预治疗代谢综合(MS)。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法,将60例痰瘀阻滞型MS患者随机分配到治疗组(泄浊降脂片组)和对照组(泰白组),每组30例,疗程12周,观察每组治疗前后腰围、血糖、血脂、血压及胰岛素浓度,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和体重指数(BMI)及中医症候积分的变化,从而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BMI、WC、TG、FPG、2hPG、HbA1c、FINS、2hINS、IR及中医症候积分都有明显的下降,HDL-C有明显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痰瘀阻滞证的各项症状改善,总有效率高达90%。结论泄浊降脂片能显著减轻体重、改善血脂及患者不适症状,而在降糖、改善胰岛素抵抗方面疗效与泰白相当。泄浊降脂片能有效治疗MS。

  • 标签: 泄浊降脂片 代谢综合征 中医药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TMD发生的因素以及心理治疗作用。方法结合临床工作,对148例患者进行抑郁、焦虑因素量表调查,并采取常规治疗的同时辅以心理治疗,查阅近几年国内外对TMD研究的情况,并进行综述。结果发现TMD的疼痛症状及疾病发展与心理社会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结论心理社会因素与疾病相互影响机制具有不可忽略的临床意义。

  • 标签: 颞颌关节紊乱综合征 心理 社会因素Effects of psychosocial factors on joint disturbance syndrome of temporomandibular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新生儿羊水咽下综合治疗措施及其护理体会。方法对46例羊水咽下综合的新生儿在发病后给予1%的碳酸氢钠溶液洗胃以及综合护理措施。结果本组46例患儿在洗胃之后1~2d之内就没有再呕吐,其中洗胃1次后,29例患者的呕吐现象出现停止,其余的17例患者在洗胃2~3次之后,呕吐现象停止,平均住院时间为4d,经过对症治疗之后,全部治愈出院。结论对于新生儿咽下综合而言,应用1%的碳酸氢钠溶液洗胃能够使得新生儿呕吐程度和时间得到明显缩短,也可以避免出现电解质、水、低血糖紊乱、吸入性肺炎、新生儿窒息等并发症,值得在临床上大量应用。本组46例患儿经洗胃治疗后,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 标签: 护理 新生儿 羊水咽下综合
  • 简介:目的通过数据挖掘的方法探讨冯兴华教授治疗干燥综合的一般用药规律.方法收集80例共计215诊次病例,内容包括患者一般情况、病史、症状、证候、诊断、治法、方药等.运用Epidate3.1软件建立电子数据库,运用关联规则分析症状与药物以及药物与药物之间的相关性,用支持度和置信度表示.结果各主要症状与养阴药和清热药密切相关,玄参、麦冬、桔梗、甘草用药频次在前四位,用药还涉及具有通络散结、补气、化痰、清热利湿等作用的药物.部分用药成对出现,表现出明显相关性.结论清热养阴是治疗的基本思路,玄麦甘桔汤是治疗的基本方剂,用药体现相须、相成.强调辨证论治,主张衷中参西,以防误治、失治.

  • 标签: 数据挖掘 冯兴华教授 干燥综合征 用药规律
  • 简介:围绝经期综合(PeripheralMenopauseSyndrome,PMS)系指女性在绝经期前后因卵巢功能衰退引起性激素水平波动或减少而出现的一种以内分泌失调、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为主的综合征候群。常见症状有潮热汗出、情绪不宁、记忆力减退、眩晕耳鸣、心悸失眠、月经紊乱等。本病根据其临床表现及侧重点不同,散见于中医古籍的“郁证”、“脏躁”、“百合病”、“不寐”、“月经不调”、“经断复来”、“年老血崩”等病证中,后将其正式命名为“绝经前后诸证”。随着社会快节奏的发展,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现将近年来从肝肾论治PMS的研究综述如下,以期为往后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围绝经期综合征 从肝肾论治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旨在探讨促卵泡汤在治疗多囊卵巢综合(PCOS)导致的排卵障碍的不孕症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生殖科就诊的86例PCOS且对克罗米芬促排卵不敏感的不孕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中药组应用促卵泡汤促排卵,西药组应用人尿促性腺激素(HMG)促排卵,在优势卵泡达到18~23mm后,中药组给予促排卵汤一剂,西药组适时肌注HCG,并指导同房。两组已排卵的患者均给予黄体酮进行支持14天。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获卵率、排卵率、子宫内膜厚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OHSS)发生率及妊娠率,进一步探讨中药在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导致排卵障碍不孕症患者中的疗效。结果两组平均获卵率(HCG日直径18~23mm卵泡)、子宫内膜厚度无明显差别,排卵率、平均妊娠率中药组均优于西药组,有统计学差异。西药组周期取消率及卵巢过度刺激发生率均明显高于中药组。结论多囊卵巢综合(PCOS)导致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的临床治疗中,中药治疗妊娠率高于西药治疗,但卵巢过度刺激综合的发生明显降低。

  • 标签: 促卵泡汤 多囊卵巢综合征 排卵障碍 不孕症
  • 简介:肠易激综合(irritablebowelsyndrome,IBS)是一种较常见的慢性胃肠功能紊乱疾病,发病率高,目前尚无一种药物对IBS有确切疗效,而中医在IBS的治疗方面有良好的疗效。本文检索了近5年有关腹泻型肠易激综合的中医药研究的文献,发现肝郁脾虚证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类型。目前中医药不仅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的治疗中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而且在作用机制研究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拟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肝郁脾虚证的中医药治疗及作用机制等作一概述,并简要分析了目前中医药研究存在的一些问题,对今后中医中药的进展做出了展望。

  • 标签: 肠易激综合征 肝郁脾虚 作用机制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外固定支架联合负压吸引术(SFT)治疗小腿骨折并发骨筋膜室综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小腿骨折并发骨筋膜室综合行行外固定支架联合负压吸引术患者28例,男20例,女8例,年龄25~56岁,平均428岁,观察术后创口平均愈合时间、创口疼痛评分、肿胀消退时间、减张切口是否植皮、骨折情况等。结果28例患者术后创口愈合时间15~20d,平均(16±184)d,肿胀消退时间为5~7d,平均(6±146)d,创口疼痛评分(3±124)分,骨折对位对线良好,骨性愈合时间为18~26周,平均(20±256)周,均无需植皮。术后无感染、脂肪栓塞、肢体短缩或畸形等并发症的发生。(P<005)结论运用筋骨并重理念治疗小腿骨折并发骨筋膜室综合效果好。

  • 标签: 负压吸引术 骨筋膜间隙综合征 外固定支架 小腿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益肾强身饮配合泼尼松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并与泼尼松组的疗效、副作用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方法将63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分成治疗组(30例)及对照组(33例),分别应用益肾强身饮配合泼尼松治疗及单用泼尼松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高于对照组(757%)(p<005),治疗前后,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尿素氮、血肌酐、血脂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益肾强身饮配合泼尼松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优于单用泼尼松治疗。

  • 标签: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益肾强身饮 泼尼松Yishenqiangsheng liquid combined with prednisone in the treatment of primary nephritic nalysis of therapeutic effect of syndr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