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天津地区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特点。方法选择2012年11月至2014年12月在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住院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1822例,采集每例患儿鼻咽吸取物1份,用荧光免疫方法进行病毒检测,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A和流感病毒B、副流感病毒1、2、3、腺病毒。同时进行痰细菌培养和测定患儿血清肺炎支原体(MP)抗体滴度(采用ELISA方法)。结果1822例标本中检出病毒阳性标本385例(21.13%),其中RSV抗原阳性175例,检出率45.45%,0-3岁阳性检出数108例(61.71%),其中1岁以内60例(55.55%)。每年1-12月份均有RSV检出,11月-3月份检出率较高。175例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病例中,诊断为肺炎43例(24.57%),喘息性支气管炎78例(44.57%),上呼吸道感染35例(20%),扁桃体炎9例(5.14%),中耳炎3例(1.71%)其他7例(4%)。伴发热106例(60.57%),喘息87例(49.71%)血常规检查白细胞升高76例(43.42%);C反应蛋白(CRP)升高53例(30.28%);33例(18.85%)混合副流感病毒3型感染,23例(13.14%)混合细菌感染,53例(30.38%)混合肺炎支原体感染。结论RSV感染在天津地区每年冬春季高发,0-3岁是RSV感染的好发年龄,RSV引起下呼吸道感染临床表现以咳嗽喘息为主,上呼吸道感染以发热为主,易混合副流感III病毒及肺炎支原体感染。

  • 标签: 呼吸道感染 合胞病毒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外科方法治疗中央顽固性癫痫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32例累及中央顽固性癫痫患者临床资料,均采用神经导航、术中唤醒、术中电生理监测等手段对癫痫进行定位治疗。结果术后4例患者出现暂时性对侧肢体肌力下降,3例对侧肢体肌力回升,活动更灵活;术后随访6-12个月,EngelⅠ级20例,II级6例,III级1例,IV级5例。结论中央顽固性癫痫患者的治疗,应在确保患者安全的前提下切除至痫灶、病变,外科术中唤醒等技术综合下,多模式进行颅内致痫灶的定位,充分切除癫痫样放电,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外科治疗 中央区 顽固性癫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DTI与fMRI的联合应用在功能胶质瘤手术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的功能胶质瘤患者,分别采用DTI联合fMRI指导手术治疗和传统手术治疗;术后对比观察肿瘤切除程度,用Karnofsky评分评价患者生存质量,并追踪观察术后2年生存率。结果术前fMRI与DTI联合应用可对肿瘤评级,并显示肿瘤、皮层运动及皮层下白质纤维束之间的关系;术后观察组在肿瘤的全切率、Karnofsky评分和生存率上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MRI与DTI联合应用有助于肿瘤术前分级评估和手术方案的制定,为术中最低程度破坏功能纤维束而最大程度切除肿瘤提供影像学指导,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生存时间。

  • 标签: 功能区胶质瘤 功能磁共振 弥散张量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食管胃交界腺癌的淋巴结转移规律,比较分析不同手术方式清扫纵隔及腹腔淋巴结情况。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诊的48例食管胃交界腺癌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式将其随机分为经上腹、左胸以及IvorLewis组,每组16例患者。对比分析淋巴结转移规律。结果经左胸、IvorLewis组患者清扫下纵隔淋巴结(隆突下、食管旁、下肺静脉旁、肺门淋巴结)明显优于经上腹组,经上腹、IvorLewis组清扫胃左动脉旁、肝总动脉旁、脾动脉、腹腔淋巴结明显优于经左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上腹、左胸以及IvorLewis组,下纵隔、腹腔淋巴结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vorLewis手术就被列入经胸、经腹的优势,可最大化的完整切除肿瘤,并可提高淋巴结清扫率,可作为临床首选的手术方法。

  • 标签: 食管胃交界区腺癌 淋巴结转移 规范化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