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随着愈来愈多的教学方法应用于国内教学实践,这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但是,每一种教学方法都不是万能的,都有其自身的优缺点。通过分析多种教学方法,我们认为多元化、立体式教学模式更符合药理学的教学实际。

  • 标签: 药理学 多元化 教学方法
  • 简介:中医学的“斑疹”,为温病热邪深入营血之象。历代医家治法各有不同,可大体总结为清营养血法、凉血散血法和透热转气法,其中尤以透热转气法最有效,而透热转气法祛邪又以“透”为关键,将其向外延伸,可归纳为宣透法,凉透法,养透法。本文从上述“三透法”结合历代医家观点,试述“透”在透热转气法治疗斑疹的理论内涵。

  • 标签: 透热转气法 温病 斑疹
  • 简介:“时脏相应”是中医藏象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医藏象学说的特色之处。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看,“四时”可以被看做一个与“阴阳五行”同等重要的“认知模型”,“时脏相应”是一种基于隐喻认知,以经验体验为基础,以相似性为纽带,以四时为始源域,以五脏为目标域构建的概念隐喻。关于“时脏相应”概念隐喻的诠释,需要借助“可能世界”理论,以“肾应冬”为例,是以“冬的世界”构建“肾的世界”,是一种隐喻重描。

  • 标签: 时脏相应 概念隐喻 藏象学说
  • 简介: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从生命哲学的角度分析了《黄帝内经》中有关生命的起源、生命的物质基础等内容,认为“气-精-神”是《黄帝内经》生命观的核心理论,强调气是《黄帝内经》生命观的根本,并且提出了“气-精-神”理论的内涵是“气为源,精为基,神为机”,从而使我们对生命本质有一个全面、科学、深刻的认识.

  • 标签: 黄帝内经 生命观
  • 简介:张介宾,字会卿,号景岳,明代山阴会稽县(今浙江绍兴)人。生于明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卒于崇祯十三年(公元1640年)。张氏早年期间遵父训精研《内经》,并博览群书,其代表著作有《类经》《类经图翼》《类经附翼》《景岳全书》《质疑录》等,对中医学发展贡献巨大,被后人誉称为"医门之柱石"。金元时期名医辈出,刘完素、李东垣、张从正、朱震亨等医家均著书立说,创立学派。

  • 标签: 张介宾 内经 阴阳理论 重阳
  • 简介:目的:研究急诊科临床带教过程中目标设置理论的应用。方法:将2012年4月~2013年4月在浙江省余姚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实习的148名护生平均分为两组,GST组和传统组各74人。GST组采用目标设置理论进行带教,传统组给予传统的带教模式,对比两组学习效果。结果:GST组护生无论技能考核还是理论考核成绩均要高于传统组,GST组护生的满意度高达93.33%,相比较传统组的8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科临床带教中应用目标设置理论实施教学,可充分调动护生学习的热情,提高教学质量。

  • 标签: 临床带教 急诊科 目标设置理论
  • 简介:中医学认为肺脏与肠腑在生理上相互配合,在病理上相互影响,且二者与皮毛都有着直接与间接的联系。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肺与大肠相关理与本病的诊治有着密切的相关性,其不仅体现在荨麻疹的发病机制中,还体现在临床中对本病的治疗不离治肺、通腑二则。该理论在皮肤病的防治方面应用很广泛,并对外感热病、内伤杂病的治疗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肺与大肠相表里 荨麻疹 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