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中医护理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以人为本的整体观念,注重辨证施护指导下的中医药护理技术的临床应用。规范化的中医护理技术培训是本门课程重点和难点所在。在《中医护理学》实训教学环节,引入"慕课"教学理念,改革传统实训教学模式,以期更有效地提高学生中医特色护理技术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社会需求的中医药综合型护理实用人才。

  • 标签: 慕课 中医护理学 实训教学 教学改革
  • 简介:促进社会办医良性健康发展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问题,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文章通过回顾民营中医专科医院的发展历程,总结了三个阶段的发展特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民营中医专科医院在医改新形势下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借此建立适应自身发展规律的办院策略。

  • 标签: 新医改 民营医院 发展策略 机遇 挑战
  • 简介:《分析化学》是中药专业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内容抽象,理论性强,传统LBL教学模式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本文基于对照比较法,采用PBL与LBL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重点讲解必需理论知识基础上,采用问题教学法,把课程教学内容与中药产业密切联系的实例相链接,结果表明采用PBL与LBL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标签: 分析化学 PBL LBL 课堂教学 教学改革
  • 简介:随着中医经典教学改革的深入,传统考核方式的弊端逐渐显露出来,考试改革势在必行。本教学团队探索实施了以期末试卷为核心的多元化考核评价方式,结合《伤寒论》等级考试、学生自主授课及论文考评等多种形式,从多个角度、不同时间段考察学生的学习效果与思维能力、综合素质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师生反馈,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教学相长,推动了中医经典教学的新发展。

  • 标签: 伤寒论 考试改革 多元化 能力培养
  • 简介:摘要目的对实施辅助生殖技术过程中存在的护理问题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以保障护理安全。方法对本中心2013年1月~2014年12月IVF-ET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所存在的医嘱执行错误率、病历及时归档率、患者使用假证率等护理问题进行分析,对护理人员进行三基三严、分层护理管理培训及专科强化培训,并利用方便、快速、安全、有效的电子信息系统等方式进行护理风险管理。结果在2014年1月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病历的及时归档率有明显上升,医嘱执行错误率、患者使用假证率明显下降,以上统计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我中心在IVF-ET治疗过程中所存在的护理问题,积极进行有效地护理风险管理,可以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保障护理安全。

  • 标签: 辅助生殖技术 护理风险 管理 护理安全
  • 简介:由于环境卫生学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因此在借鉴外校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探索适合本校专业学生的教学思路。本文从该课程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实验教学和考核方式四个方面进行改革,实现学生观察能力、实践能力、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交流协作能力的提高。

  • 标签: 预防医学专业 环境卫生学 教学改革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优质护理在神经介入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我院神经内科2014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96例接受神经介入治疗的患者,随机分组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8例,研究组选用优质护理模式,对照组选用常规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护理效果差异。结果综合两组术后治疗结果,研究组焦虑抑郁评分(35.41±2.11)分、并发症4例,护理有效率(45/48)93.75%,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42.15±3.41)分,9例,(40/48)8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的临床意义在于排除临床治疗技术的干扰项,在服务层面为患者提供相对安全、有意义的医疗服务,以保证医疗效果最佳。

  • 标签: 优质护理 神经介入 围手术期 护理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协同护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就浙江医院在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心内科患者中,选择具有可比性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护理基础上再给予协同护理模式,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ESCA评分和ADL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的一般情况,观察组患者与对对照组患者在护理前ESCA评分和ADL评分差异不明显,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ESCA评分和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ESCA评分和ADL评分(P〈0.05)。结论:协同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心内科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护理质量的同时改善患者的预后。

  • 标签: 协同护理模式 心内科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