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中医天针法是传统中药疗法之一,其主要作用是对于人体经络的调理和治疗。该方法通过针刺穴位来调节身体内部的气血流通,从而达到调整机体功能的目的。在临床上,中医天针法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中。本文将对中医天针法的基本理论及操作流程进行详细介绍。

  • 标签: 中医 天圆针法 针灸 疗效
  • 简介:摘要:本文分析一种简易卵钳法微创治疗跟腱断裂的实践经验。跟腱断裂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运动损伤,传统的开放手术治疗方法虽有效,但术后恢复时间长,易产生并发症。因此,寻求一种微创、高效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的简易卵钳法,是一种新型的微创治疗方法。本研究对跟腱断裂患者采用简易卵钳法进行治疗,并观察其术后恢复情况。该方法利用卵钳的特殊形态,通过小切口实现跟腱的精准修复。与传统手术相比,该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点。结果显示,大部分患者术后恢复良好,跟腱功能得到有效恢复,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由于手术操作简单,对手术医生的技术要求相对较低,易于在基层医疗单位推广。

  • 标签: 自制套管,微创,跟腱断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女性孕期心电图呈短PR间期的机制。方法研究选择2015年6月-2017年5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体检的146例女性为研究对象,遵循其是否怀孕分甲组、乙组,每组73例。甲组为怀孕女性,乙组为未怀孕女性。所有女性均进行心电图检查,评价甲乙两组女性短PR间期发生情况,总结甲组不同年龄孕妇D短PR间期发生情况、不同孕周孕妇的短PR间期发生情况及不同孕周孕妇的PR间期值。结果乙组女性短PR间期发生率低于甲组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中,5~12周孕妇同13~24周孕妇短PR间期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中,5~12周孕妇、13~24周孕妇PR间期发生率均小于超过24周孕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健康非孕期女性相比,孕期女性发生短PR间期的概率明显较高,并且同妊娠时间存在一定关系,妊娠时间越长发生短PR间期的概率就越高。

  • 标签: 心电图 孕期 短PR间期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梅克尔憩室致便血临床诊疗情况及原因分析,提高梅克尔憩室治愈率。方法回顾分析梅克尔憩室便血患儿16例的临床表现,治疗经过及原因分析。结果本组临床表现多以便血为首发症状(16例),经手术治疗后,便血症状消失,贫血症状减轻,血红蛋白逐渐上升。结论梅克尔憩室常以并发症就诊,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排除常见多发病时,一旦诊断为梅克尔憩室应该立即进行手术治疗。

  • 标签: 梅克尔憩室 便血 贫血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羊水栓塞的临床处理措施,总结治疗经验,提高临床之疗效。方法选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16例羊水栓塞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研究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中,羊水栓塞出现于第一产程的有3例,第二产程的有6例,第三产程的有2例,剖宫产期间的2例,分娩后出现羊水栓塞的有4例;分析羊水栓塞诱因中,产前使用催产素或米索前列醇的有7例,羊水污染2例,自然破膜有3例,人工破膜的有1例,妊娠高血压1例,高龄产妇2例;剖宫产救治5例,使用催产素2例,胎盘早破3例,子宫切除3例,休克后通过心肺复苏成功救治1例,死亡2例,死亡率12.5%;所有羊水栓塞患者均需使用催产素或米索前列醇。结论羊水栓塞病情危急,具有非常高的死亡率,需谨慎使用催产素或米索前列醇等容易引发羊水栓塞的药物,改善患者低氧血症,预防血管内凝血症的出现,严格手术操作,提高救治成功率。

  • 标签: 羊水栓塞 临床治疗 催产素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食用白糖在骨折术后感染的应用。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17年8月我科骨折术后感染患者16例,选择使用袋装食用白糖换药。结果 切口愈合14例,明显好转1例,失败1例,平均愈合时间(从发现切口红肿、渗出、拆除缝线开始冲洗换药为第一天算起)约3周。 结论 骨折感染切口使用白糖换药较常规换药明显加快切口愈合,缩短住院时间,减轻病人住院费用,减少病人痛苦,适合经济条件较差的病员使用,值得基层医院尝试使用。

  • 标签: 骨折 术后感染 白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宫颈感染 HPV16 、 18 高危型 80 例临床观察。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本院 2018 年 3 月 -2019 年 4 月收治 宫颈感染合并 HPV16 、 18 高危型 患者 86 例,按照电脑随机法将其分为了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实验组患者 43 例,对照组患者 43 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无差异,( p > 0.05 ),有研究学意义。分析差异性的干预后,实验组、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治疗满意率、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结果为 41 例( 95.35% ),对照组为 35 例( 81.40% ),( p < 0.05 );实验组患者的治疗综合满意 40 例( 93.02% );对照组患者综合满意 33 例( 76.74% ),( p < 0.05 )。实验组患者的临床不良反应问题发生为 4 例 (9.30%) ,对照组为 15 例 (34.88% ,( p < 0.05 )。 结论: 综上所述,宫颈感染 HPV16 、 18 高危型患者应当及时接受医药治疗,建议采用物理微波联合治糜康栓干预,以此来减少患者的临床不良反应,提升其治疗有效率。

  • 标签: 宫颈 HPV16 HPV18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孕产妇患卵巢囊肿蒂扭转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为临床诊治妊娠期卵巢囊肿奠定理论基础。方式:回顾性分析16例妊娠期合并卵巢囊肿蒂扭转患者的病历资料,统计病患临床表现特点及诊疗方式,2名患者进行药物保胎治疗,其余14人手术治疗,记录病患的妊娠结局,如胎儿早产发生率及胎儿窒息情况。结果:蒂扭转后患者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腹部疼痛、恶心,少数患者出现呕吐。影像结果示囊肿直径在5-9cm。12人经治疗均足月分娩,4人早产。2名新生儿出现轻度窒息情况。结论:有效的早期检查和早期诊治妊娠期卵巢囊肿蒂扭转,能够一定程度上保障胎儿成活率,确保围产儿结局良好,对临床妊娠合并疾病的诊治和护理有指导性的意义,值得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孕产妇患卵巢囊肿蒂扭转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为临床诊治妊娠期卵巢囊肿奠定理论基础。方式:回顾性分析 16 例妊娠期合并卵巢囊肿蒂扭转患者的病历资料,统计病患临床表现特点及诊疗方式,2 名患者进行药物保胎治疗,其余 14 人手术治疗,记录病患的妊娠结局,如胎儿早产发生率及胎儿窒息情况。结果:蒂扭转后患者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腹部疼痛、恶心,少数患者出现呕吐。影像结果示囊肿直径在 5-9cm。12 人经治疗均足月分娩,4 人早产。2 名新生儿出现轻度窒息情况。结论:有效的早期检查和早期诊治妊娠期卵巢囊肿蒂扭转,能够一定程度上保障胎儿成活率,确保围产儿结局良好,对临床妊娠合并疾病的诊治和护理有指导性的意义,值得推广。

  • 标签: 卵巢囊肿 蒂扭转 妊娠 治疗体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空间分辨率和对比度分辨率是评价超声成像质量的两个关键因素。本文首先详细介绍了这两个关键因素;然后,深入分析了改善超声成像质量的幅度变迹、编码激励和谐波成像方法的工作原理和对图像的改善程度;最后,讨论了超声成像方法的发展趋势。

  • 标签: 成像质量 超声 评价因素 对比度分辨率 成像方法 空间分辨率
  • 简介:【摘要】目的: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医用器械在临床治疗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将探究在肺部临床检查与诊断中使用16层螺旋CT的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年末在我院内科就诊的100例肺病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观察对象,采用奇偶数随机分配的方式分为参照组(n=50)和研究组(n=50)两个组别。分别使用不同器械对其肺部进行检查,再均做一次肺部活检检验,最终对比两组患者的CT影像结果并进行分析。结果:以患者活检结果作为确诊依据,研究组患者通过使用16层螺旋CT检查,报告结果符合率(100%)高于参照组(80%),P

  • 标签: 16层螺旋CT 影像学诊断 准确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16排螺旋CT对原发性肝癌诊断具体影响和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22年全年收治疑似原发性肝癌患者120例,按照诊断方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选择16排螺旋多期增强扫描,对照组则是选择用常规多层CT平扫,对比两组的病灶情况和扫描清晰度。结果 实验组诊断阳性率为93.33%,对照组70%,实验组检查精确率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中检查出巨块型16例,弥漫型12例,结节型28例;对照组检查出巨块型12例,弥漫型9例,结节型21例,实验组的检查结果更清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6排CT多期扫描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上表现出更好的效果,对于肝癌患者的诊断有着非常重要的参考意义,有着极高的应用价值,可以在临床检测上应用。

  • 标签: 16排螺旋CT 原发性肝癌 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