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首先概述了ATP生物荧光技术的原理及其在医疗领域的应用,随后探讨了复用医疗器械清洗的重要性及面临的挑战,包括现有清洗效果评价方法的局限性。接着,论文深入分析了ATP生物荧光技术在评价复用医疗器械清洗效果方面的优势,并提出了提高该技术准确性与可靠性的策略。本文旨在通过整合ATP生物荧光技术与医疗器械清洗实践,为复用医疗器械的清洗效果评价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

  • 标签: ATP生物荧光技术 医疗器械 清洗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三磷酸腺苷(adenosine5’triphosphate,ATP)在海马CA1区长时程增强(LTP)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本研究采用海马在体电生理记录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在体电生理记录海马CA1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fieldexcitatorypostsynapticpotentials,fEPSPs)以及高频刺激诱导的LTP,免疫组织化学观察海马CAl区小胶质细胞的激活情况。结果①侧脑室内给予ATP不影响基础性fEPSPs,但能显著抑制高频刺激诱导的LTP,高频刺激后fEPSPs平均幅度较生理盐水对照组明显降低。②侧脑室内给予P2x7受体拮抗剂oxid/zedATP,可阻止ATP对海马cAi区LTP的抑制。⑧给予ATP后30min,海马CAl区的小胶质细胞明显被激活;侧脑室内给予小胶质细胞抑制剂美满霉素或TNF-α中和抗体,均可阻止ATP对海马CA1区LTP的抑制。结论ATP可能与P2X7受体结合,激活小胶质细胞抑制海马CA1区IJTP,TNF-α参与此作用。

  • 标签: 长时程增强 三磷酸腺苷 海马 小胶质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ATP荧光微生物检验技术在医院医务人员手表面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21年9月至2022年4月选择我院50名医务人员,采用ATP荧光微生物检验技术,微生物培养法对其手部表面微生物进行检测。结果:当金黄色葡萄球菌悬液含量较多时,随着菌数的增加,ATP含量也相应升高。以菌数对数值为横坐标,ATP含量对数值为纵坐标进行线性拟合,菌数对数与ATP含量对数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两种方法对医务人员手部卫生检查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TP荧光微生物检验技术能够用于评估医务人员手部微生物污染情况,结果与常规微生物培养法基本一致,可在实际工作中推广应用。

  • 标签: ATP荧光微生物检验技术 医务人员手表面微生物 检验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