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静脉肾盂造影诊断技术中应用价值与效果。方法:将我院2018年1月-2021年1月期间接受的200例泌尿系统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两组患者均接受DR系统静脉肾盂造影与普通静脉肾盂造影,以两种检查的X线片为对照来对两种检查方法的图像质量级别进行比较,观察DR系统静脉肾盂造影与普通静脉肾盂造影的检查结果。结果:DR系统静脉肾盂造影检查结果优秀率明显高于普通静脉肾盂造影检查,P

  • 标签: DR系统 静脉肾盂造影 诊断技术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静脉肾盂造影对泌尿系结石的诊断价值研究。方法回顾分析来我院检查的疑似泌尿系结石的74例患者采取静脉肾盂造影进行检查,先对患者进行皮试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在检查中调整患者的位置,结合X平片,进行全方位的检查。结果前来检查的74例患者中11例出现单纯肾结石,19例出现肾结石合并输尿管结石;34例出现输尿管结石;15例合并膀胧结石,5例未发现结石。结论静脉肾盂造影对泌尿系结石的诊断有着很好的效果,可以快速准确的诊断出泌尿系结石部位,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静脉肾盂造影 泌尿系结石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尿路水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行静脉肾盂造影检查的37例患者再行磁共振尿路水成像将静脉肾盂造影检查的CR图像和磁共振尿路水成像检查的图像,进行对比。结果通过比较两者的图像,发现磁共振尿路水成像检查优于静脉肾盂造影检查,磁共振尿路水成像能充分显示肾实质、肾盂、输尿管、膀胱及泌尿器官于周围组织的关系。结论磁共振检查时间相对较短,后处理功能强大,重建图像清晰,能够显示CR静脉肾盂造影无法显示的细节病变,特别对微小病变的检出率优于CR静脉肾盂造影检查,但是费用相对较高,如排除费用的因素可取代CR静脉肾盂造影

  • 标签: 磁共振水成像 静脉肾盂造影 微小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泌尿系统疾病诊断过程中改良静脉肾盂造影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实施静脉肾盂造影检查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取传统人工方式注入造影剂和改良静脉肾盂造影法,对比两种造影方法的显影效果。结果:观察组改良静脉肾盂造影方法显示输尿管全程所用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结论:改良静脉肾盂造影的应用明显缩短了全程检查时间,值得推广。

  • 标签: 改良静脉肾盂造影 泌尿系疾病 诊断 应用
  • 简介:目的探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预防中的作用。方法60例行ERCP患者根据术后是否使用NSAIDs预防急性胰腺炎分为对照组(30例)和预防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ERCP成功率、检查结果、术后血清淀粉酶的变化以及术后急性胰腺炎的发生率。结果60例行ERCP患者,50例插管成功,成功率为83.33%(50/60)。其中胆管、胰管均显影22例,胆管显影14例,胰管显影14例。预防组ERCP术后2、24h血清淀粉酶分别为(227.3±62.9)、(292.4±39.6)U几,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2.2±96.2)、(513.3±86.5)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防组术后急性胰腺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33%(1,30)比13.33%(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SAIDs可以减少胰液的分泌量和降低胰酶的浓度,能够有效预防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的发生。

  • 标签: 胰胆管造影术 内窥镜逆行 预防医学 非甾体抗炎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治疗高龄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在2021年4月-2023年5月接收94例胆总管结石高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Excel函数法分组,对照组给予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治疗,实验组实施ERCP术治疗。结果:实验组肝功能水平更优,P<0.05;一次性取石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ERCP治疗高龄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及安全性均更显著。因此,可推广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治疗术。

  • 标签: ERCP 高龄 胆总管结石 肝功能 并发症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静脉肾盂造影、CT以及磁共振尿路成像在肾结核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100例疑似肾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80例肾结核患者,20例其他类型患者。对这100例患者均进行静脉肾盂造影、CT、磁共振尿路成像检查,对比三种诊断方式的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灵敏度、特异度以及准确率,分析肾结核不同诊断方式的效果。结果:对比发现,磁共振尿路成像的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灵敏度、特异度以及准确率最高,而静脉肾盂造影的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灵敏度、特异度以及准确率最低,组间差异具有显著特征(P

  • 标签: 静脉肾盂造影 CT 磁共振尿路成像 肾结核 诊断效果
  • 简介:胃大部切除BillrothⅡ式吻合术是外科常见的手术方式,由于该手术方法使胃肠生理解剖结构有较大改变,因此对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操作有一定的影响。本研究收集我科2005年6月至2009年6月行ERCP检查患者共47例,均为胃大部切除BillrothⅡ式吻合术后,对此类患者ERCP操作的方法、技巧和相关并发症做了初步的探讨和分析。现报道如下。

  • 标签: BillrothⅡ式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胃大部切除 吻合术 术后 治疗性
  • 简介:下腹疼痛肾盂积水腹水发热浙江省绍兴市人民医院(312000)裘雨林,金芝英第一次查房(1995年6月28日)主治医师:今天我们讨论以下腹疼痛、肾盂积水、腹水为主要表现的病例,请住院医师介绍病史。住院医师:患者,男,54岁。因下腹部持续疼痛、阵发性加剧...

  • 标签: 双肾盂积水 下腹疼痛 腹腔恶性肿瘤 泌尿系结石 住院医师 左输尿管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同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临床效果。方法 抽选2020年2月至2021年3月期间本院收治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共计80例,按照手术方式差异分组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LC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观察组实施ERCP联合LC手术,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用时、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

  • 标签: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 胆囊结石 胆总管结石
  • 简介:目的探讨后腹腔镜离断性。肾盂成形术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UPJO)的临床疗效,并总结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5月采用后腹腔镜离断性肾盂成形术治疗10例UPJO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0例患者中9例手术获得成功,1例中转开放手术。成功的9例患者手术时间150—270(170.50±41.26)min。术中出血量80—170(95.50±27.36)ml,术后住院时间5~11(6.50±1.39)d。未发生严重并发症。8例术后随访6~15个月,腰痛症状消失,肾积水较术前明显减轻。结论后腹腔镜离断性肾盂成形术治疗UPJO创伤小、痛苦小、恢复快,可达到预期效果,可替代传统开放手术,积累一定的后腹腔镜手术经验后可安全开展。

  • 标签: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 肾盂成形术 后腹腔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气肿性肾盂肾炎主要指肾实质及肾周组织出现的产气性感染,属于一种急性感染性病症,以肾实质及周围组织弥漫性坏死、肾脏及肾周筋膜产生大量气体为主要表现,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早期阶段及时诊断和有效治疗十分必要。本文对气肿性肾盂肾炎的诊断及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气肿性肾盂肾炎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高龄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糖类抗原(CA)19-9水平的影响。方法收取我院98例高龄胆总管结石患者,收取时间在2015年10月20日直至2016年7月20日,并将高龄胆总管结石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患者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49例患者实施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治疗)。结果观察组血清糖类抗原(CA)19-9水平(13.25±10.16)U/ml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高龄胆总管结石患者并发症发生率8.16%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高龄胆总管结石患者实施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不仅能改善患者血清糖类抗原(CA)19-9水平,还能提高疗效。

  • 标签: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 高龄胆总管结石 临床疗效 血清糖类抗原(CA)19-9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尿道输尿管软镜在肾盂旁囊肿治疗过程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4月到2021年4月期间院内的肾盂旁囊肿患者54例,按照随机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观察组患者运用尿道输尿管软镜治疗方式,对对照组运用腹腔镜下治疗方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超过对照组(P

  • 标签: 尿道输尿管软镜治疗 肾盂旁囊肿 治疗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逆行气管插管用于困难气道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经评估为马氏气道分级 III-Ⅳ级困难气道患者 68例,随机分为逆行气管插管组和电子纤维支气管镜气管插管组。逆行气管插管组 34例患者于全麻诱导下采用中心静脉导丝引导逆行气管插管,纤支镜组 34例患者于全麻诱导下借助电子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气管插管。对比两组患者插管成功率、插管时间、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及并发症等差异。 结果 逆行气管插管组一次性插管成功率为9 7%,纤支镜组一次性插管成功率为 82.35%。逆行气管插管组平均用时为( 17 .59±4 .42)秒,纤支镜组平均用时为(3 4.08±5.81)秒。逆行气管插管组插管后患者血氧饱和度下降,但纤支镜组升高。插管期间逆行气管插管组并发症发生率 5.88%而纤支镜组 17.64%。两组乳酸值均在正常范围。结论 逆行气管插管在全麻诱导下困难气道的应用,可有效提高插管成功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并发症发生率也较低 ,尤其适用于基层医院。

  • 标签: 逆行气管插管 电子纤维支气管镜 全麻 困难气道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