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门诊护士工作角色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7月-2014年7月97例门诊患者,以出现伤口者为例分析,均经门诊护理,分析门诊护士工作角色质性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护理后患者满意度96.91%明显高于护理前83.51%,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经合理门诊护理,能够增强护理效率,护士工作角色的合理定位使得患者得到较多便利性,护理门诊具有重要地位。

  • 标签: 护理门诊 护士 角色
  • 简介:摘要新入职护士从学生走向工作岗位,面临环境的改变和自身角色的转变。新入职护士需通过加速转变过程、参加转变项目培训、多渠道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等方式完成角色转变。

  • 标签: 新入职护士 角色转变 专业素养
  • 简介:质量是护理工作的生命和灵魂,也是护理服务追求的终极目标.良好的质量是护理事业得以延续和发展的根本.病区护士长作为医院管理系统中的一员,扮演着双重角色,她既是一级管理层,又是具体执行上级管理决策、制度、规范、标准的操作层.由于医院护理工作的终端在临床一线,因此,病区护理工作质量与护士长的角色定位有着至关重要的联系.

  • 标签: 病区护士长 角色定位 护理工作 护理质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角色互换法提高儿科临床实习教学质量。 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2月在我院儿科综合区实习的30名护生,分为两组,15名为实验组,15名为对照组。实验组护生按照角色互换进行带教。提前安排几组教学案例由带教同学回去复习,准备资料充当带教老师讲解,小讲课由抽签形式抽取实习同学讲课,课后由带教老师点评,讲解。不记名问卷调查及时总结调整教学计划。对照组护生按照常规带教模式进行带教实习。在带教实习结束后,对两组护生进行出科考核(包括理论笔试和操作考核)、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护生的操作考核得分差异不明显,出科考核理论成绩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角色互换教学模式能提高实习护生的理论掌握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角色互换 儿科 护理带教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卒中专科护士的角色和职责,以提高对该专业的理解和认识。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综述的方法,收集和分析相关的文献资料,包括科学研究、临床指南和专家建议等。结果:研究发现,卒中专科护士在卒中患者的治疗和护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他们负责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评估病情变化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患者得到适当的治疗和关怀。此外,他们还提供教育和支持,帮助患者和家属理解卒中的风险因素、生活方式改变和康复计划。结论:卒中专科护士的角色和职责不仅限于提供日常的护理工作,还涉及协助卒中团队制定和执行治疗方案、开展健康教育和康复指导等。他们在卒中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因此,对卒中专科护士的培训与发展十分重要,以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 标签: 卒中 专科护士 角色与职责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我院是“三级甲等”中医医院,为了医院的社会形象和在人民群众中的信誉,医院领导重视门诊“窗口”服务,并在各楼层设立导医护士,对导医护士进行岗前培训,礼仪服务规范化培训等。导医护士通过培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在提升医疗护理服务水平中起到重要作用。导医护士根据门诊患者的特点,为其主动进行帮助,从而缩短了就诊时间,同时患者按秩序就诊,得到安静、舒适、整洁的就诊环境,从而提升患者对门诊的满意度。

  • 标签: 导诊 分诊 服务理念 转变角色
  • 简介:摘要现如今,社会正在不断进步,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步提高,越来越高的社会需求让人们对健康的要求也在不断增加,人们已经不能满足只是在患病时进医院进行治疗,而是定期进行身体检查来预防疾病。社区护士所承担的重要责任之一就是帮助社区居民预防保健、恢复健康的综合性护理服务。本文首先介绍了社区护理的定义,其次详细讲解了医院护士向社区护士角色转型的必备基本素养,最后叙述了社区护士的发展近况。

  • 标签: 转型 角色 护士 医院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现状,为学校健康教育及有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抽取8所中学、1所大学共3934名学生进行健康危险行为问卷调查。结果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主要为不良饮食和生活习惯、缺乏体育锻炼、故意和非故意伤害、自杀、吸烟、饮酒、接触毒品和无保护性行为。大部分危险行为发生率在不同性别和不同学习阶段学生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青少年学生存在多种健康相关危险行为。应从学校、家庭和社会多方面入手,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或减少危害健康行为的发生。

  • 标签: 饮食习惯 创伤和损伤 物质相关性障碍 性行为 青少年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