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6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基于总体视角,我国分子病理诊断发展进程相比于国外大体上同步,我国国内最早的分子病理针对为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DNA原位杂交,之后随着更多与肿瘤有关的基因被发现,也诞生了更多的检测和抑制癌基因的分子病理技术。鉴于此,文章详细阐述了分子病理诊断的现状及思考,希望能够为行业发展提供帮助。

  • 标签: 分子病理 诊断 现状 思考
  • 简介:摘要:离子色谱法因其所具有的操作简单、精度高等特点被泛应用到多个领域中,尤其是在药品检测中的应用,可以为药品质量控制提供可靠依据。离子色谱法用于药品检测,主要包括阴离子与有机酸、阳离子与有机胺、抗生素、中药材以及多糖类等多个方面,本文进一步阐述了离子色谱法特点分析以及离子色谱法用于药品检测要点控制。

  • 标签: 药品检测 离子色谱法 运用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对于妊娠晚期羊水过少患者运用低分子肝素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 按照对比治疗的方式展开探究,所选择患者为50例,在本院2019年3月至2020年7月所接诊,按照组内随机抽选的方式,任意选取25例,以常规方式治疗,即对照组,余下25例则需要使用低分子肝素进行治疗,即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羊水指数以及妊娠结局,观察组均存在优势,P

  • 标签: 低分子肝素 妊娠晚期羊水过少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子靶向治疗乳腺癌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8月至2021年2月就诊的86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整群随机分组。对照组给予保守治疗,研究组给予分子靶向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及复发率。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5.81%(24/43),低于研究组的83.72%(36/43);对照组复发率为32.56%(14/43),高于研究组的9.30%(4/43)(P

  • 标签: 乳腺癌 分子靶向 药物治疗
  • 简介:【摘要】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是医学检验专业中尤为重要的一门课程,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医学检验专业中的广泛应用,该门课程也越来越受到了重视和关注,与此同时,对该门课程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且知识内容复杂、抽象、量大,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做好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课程建设与实践教学十分重要。本文就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课程建设与实践进行详细分析。

  • 标签: 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 课程 实践 建设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以探讨青年乳腺癌临床病理特点分子分型及预后问题为研究目的,将病理特点、分子分型以及患者预后进行分析,为日后临床诊断、治疗提供有利参考依据。方法 以随机抽取法在2020.1月-12月期间,择本院76例乳腺癌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将其以年龄阶段的不同分为青年实验组、中老年参照组,将其病理特点予以分类统计、并将分子分型以及患者预后占比进行统计学分析,以明确的记录数据为标准并做总结性报告。结果 青年实验组预后较差、多项数据占比显高且检验结果(P<0.05)。结论 青少年乳腺癌患者更易发生淋巴结转移且预后效果较差,其临床病理表现特点较为复杂多变,治疗难度相对较难,故此应提升青少年乳腺癌关注度,重视病理筛查监测,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以提高治愈率,进而改善预后效果。

  • 标签: 青少年 乳腺癌 病理特点 分子分型 预后分析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低分子量肝素(LMWH)对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治疗效果及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01月至2020年06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产科收治的185例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120例(常规治疗方法联合低分子量肝素治疗)和对照组65例(常规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镇静、降压、解痉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LMWH。观察两组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bg)、血浆D二聚体(DD)、血脂[油三酯(TG)、总胆固醇 (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压、尿量及尿蛋白的变化及分娩结局情况。 结果 治疗后两组血压、24 h尿蛋白定量、PT、APTT、Fbg、DD和血脂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周延长时间长于对照组,观察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围生期死亡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结论 低分子量肝素联合常规治疗可以改善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血压、凝血功能、血脂及尿蛋白,抑制血液的高凝状态,可延长妊娠时间,降低新生儿窒息率及死亡率,不增加母婴不良妊娠结局。

  • 标签: 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 低分子量肝素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水平的大幅度提升,对于药理机制的相关研究越来越深入,从而促进了药品质量的不断提高,各种先进的控制技术手段不断涌现。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作为一种新型的药品元素检测技术手段,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当中,并发挥着突出的作用,和一般化学检测手段相比较,该技术的检测范围更加广泛,结果更准确。本文介绍了该项技术发展进程,并对其基本原理进行了简述,从不同检测的检测方向入手,进一步分析与探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在药品元素检测工作中的具体应用与实践价值。

  • 标签: 元素分析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检测方法
  • 简介:【摘要】在当前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下,学习方式逐渐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其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其不仅能将课时、教室的限制予以突破,且在促进创建自主、开放的教学模式方面具有显著效果。在生化分析仪实验教学中采用微课教学法,能将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有效弥补,能取得良好的教学质量。本文首先分析了微课的设计理念,然后就微课在自动生化分析仪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 标签: 微课 自动生化分析仪 实验教学模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在医院手术室护理的管理中应用专科化分组管理法的应用价值及其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至2020年6月实施手术的10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手术室护理管理,观察组实施手术室专科化分组管理。观察实施不同管理方式下其应用效果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室护理管理模式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护理人员护理质量评分和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专科化分组管理法 手术室护理管理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对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的病人使用低分子肝素钙进行治疗,并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20年6月-2021年6月期间所接收和治疗的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的病人共60例,按照随机法平均分为2组,每组各30例,分别为一般组和治疗组,其中一般组主要实施常规治疗,治疗组则在一般组的基础上加上低分子肝素钙进行治疗,之后对比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和PaO2、PaCO2的水平。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一般组,且PaO2、PaCO2的水平明显低于一般组(P

  • 标签: 肺心病 呼吸衰竭 低分子肝素钙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泼尼松+低分子肝素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的效果。方法:入组对象为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的68例小儿肾病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泼尼松+低分子肝素)、对照组(泼尼松),对比疗效。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的血肌酐清除率(CCr)、血尿素氮(BUN)以及血清肌酐(SCr)指标改善明显(t=7.033、9.702、6.894,P<0.001);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间有显著差异(x2=6.818、P=0.008)。结论:泼尼松、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小儿肾病综合症有效改善患儿肾功能指标,促进肾功能的恢复,且不良反应较少,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 标签: 泼尼松 低分子肝素 小儿肾病综合症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近几年来的发展现状以及其研究进展,介绍了制备医用高分子材料的特殊要求以及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在临床以及科研等领域的应用与研究,为今后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方向。

  • 标签: 高分子材料 医疗器械 应用
  • 简介:【摘 要】目的:观察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在前列腺增生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抽取因前列腺增生于2019年2月-2021年3月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9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采用抽签法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经尿道电切术,实验组则行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通过对两组患者的各项围手术期指标、治疗前后各项症状积分和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进行比较,验证分析前列腺增生患者行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进行治疗的效果。结果:组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无意义(P>0.05);但实验组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症状积分差异无意义(P>0.05),但治疗后实验组的症状积分要低于对照组(P<0.05),且实验组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也要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的应用能够促进前列腺增生患者各项围手术期指标的改善,并有助于患者症状的挂缓解,且该治疗方式也具有安全性高的优点,可有效降低患者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可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前列腺增生 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小儿肾病综合征应用低分子肝素配合泼尼松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36例肾病综合征患儿为本次实验对象,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分成观察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改良注射方法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需应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治疗的心肌梗死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及护理中注射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结果:观察组皮下硬结、皮下出血发生率为 10.16%(64/630)、19.84%(125/630),对照组为 16.19%(102/630)、31.11%(196/630);观察组疼痛评分为(1.29 ± 0.21)分,对照组为(1.86 ± 0.28)分;观察组皮下出血程度为17.30%(109/630)、2.54%(16/630)、0,对照组为21.90%(138/630)、8.41%(53/630)、0.79%(5/630)。结论 低分子肝素改良注射方法用于心肌梗死患者可有效降低皮下出血和硬结发生率,减轻皮下出血程度及疼痛程度,适合临床推广。

  • 标签: 低分子肝素 皮下注射 急性心肌梗死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