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脑蛋白水解物片对脑梗死恢复期的临床疗效,分析其可能的作用机理,以求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药物。方法选择2008年10月~2010年9月符合脑梗死恢复期诊断标准的患者92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6例,治疗组给予改善脑细胞代谢药物脑蛋白水解物片,对照组对照组不给予此类药物,疗程为4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临床症状及体征的变化,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46例中,基本痊愈6例,显著进步22例,进步13例,总有效41例,占89.1%;对照组46例中,基本痊愈2例,显著进步17例,进步11例,总有效30例,占65.2%;两组疗效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脑蛋白水解物片能明显提高脑梗死恢复期疗效,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从而减少了致残率。

  • 标签: 脑蛋白水解物片 脑梗死恢复期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探析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临床检验价值。方法:经受检者或其授权的家属知情同意以及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选取在我院治疗的乙型肝炎患者和同期体检的健康人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受检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检验结果。结果:研究组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均高于参照组,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结论:相比健康人群,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更高,可作为早期筛查手段,临床使用价值极高。

  • 标签: 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临床检验 乙型肝炎 检验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小儿急性肺炎诊断中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水平的诊断价值。方法:就本院儿科诊疗小儿急性肺炎患儿中选取72例为探究对象,依据有无感染分成感染组(n=36)、非感染组(n=36),同时选择医院同期健康体检的36例儿童为对照组,全部研究对象均进行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水平检测,分析各组检查情况。结果:感染组及非感染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白细胞计数、血沉、C-反应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小儿急性肺炎的诊断中,通过检测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水平,可掌握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强有力的数据参考,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血常规 血沉 C-反应蛋白 小儿急性肺炎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生化分析仪对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于我院接受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检验的110例健康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使用ADVIA 1650生化分析仪以及HA-8160糖化血红蛋白检测仪对患者进行检测,对比分析两种生化仪器对目标人群血红蛋白的检测情况。根据本次检验结果对目标人群进行分组,把检测结果在6.5%以内的人群分为A组,把检测结果在6.5%~10.0%的人群分为B组,把检测结果在10.0%以上的人群分为C组,对比分析不同组别人群的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值。结果:两种检测方式对于C组人群的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结果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A组与B组的ADVIA 1650生化分析仪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结果明显低于HA-8160糖化血红蛋白检测仪的检测结果,两种生化仪器的检测结果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进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时,使用不同的生化仪器得到的检测结果具有一定的差异,在实际的临床诊断中,医生应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结合其他相关指标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综合的判断,防止造成误诊或者漏诊,提高对患者的诊断与治疗效率。

  • 标签: 不同生化分析仪 糖化血红蛋白 检验结果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风湿免疫疾病的临床效果及对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中的观察对象均选自本诊所接受治疗的风湿免疫疾病患者中,80例患者的入选时间为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期间。以单双号分组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分别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和联合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关节肿胀和关节压痛消失时间、晨僵时间情况,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C反应蛋白水平(CRP)。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关节压痛消失时间和关节肿胀消失时间、晨僵时间均短于对照组,CR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风湿免疫疾病的疗效显著,具有广泛应用的价值。

  • 标签: 桂枝芍药知母汤 风湿免疫疾病 C反应蛋白水平
  • 简介:目的研究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ey)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55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5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200mg口服,3次/d,两组均治疗3周。比较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Hey和CRP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09%(49/55),对照组为61.82%(34/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11.044,P〈0.01)。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治疗组:(11.24±3.19)分比(23.19±4.06)分,对照组:(18.56±4.03)分比(22.31±4.17)分,P〈0.01],且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两组患者治疗后Hey、CRP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治疗组:(13.12±3.58)μmol/L比(27.36±6.84)μmol/L,(10.33±3.10)mg/L比(18.96±5.38)mg/L;对照组:(16.41±4.76)μmol/L比(28.73±6.32)μmol/L,(13.16±4.02)mg/L比(19.17±5.74)mg/L,P〈0.01],并且治疗组治疗后Hey、CRP水平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0.01)。结论丁苯酞可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Hey和CRP水平,减轻炎性反应,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

  • 标签: 半胱氨酸 脑梗塞 丁苯酞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清肌钙蛋白水平对急性心梗患者护理评估的指导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收治的74例急性心梗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平均分成研究组和一般组。分别采集两组患者入院后不同时间段的静脉血,检测两组患者血清肌钙蛋白水平,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护理计划,应用于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护理中。结果实施护理过程中,研究组患者的疾病复发率明显低于一般组患者(P<0.05),其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一般组患者家属(P<0.05)。结论探以急性心梗患者的血清肌钙蛋白水平为指导依据,制定急性心梗患者的护理计划,可获得良好的护理效果。

  • 标签: 血清肌钙蛋白水平 急性心梗 护理评估 指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足口病(HFMD)患儿血清循环脱氧核酸(cfDNA)与C反应蛋白水平(CRP)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10月-2014年11月来我院治疗手足口病的患儿35例作为研究组,同期选择35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儿血清循环脱氧核酸和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结果研究组患儿的血清循环脱氧核酸与C反应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的血清循环脱氧核酸与C反应蛋白水平均随着病情的加重逐渐升高;血清循环脱氧核酸与C反应蛋白水平呈正相关。结论手足口病患儿的血清循环脱氧核酸与C反应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儿童,临床医生可以将血清循环脱氧核酸与C反应蛋白水平作为判断手足口病患儿的病情和预后指标。

  • 标签: 手足口病 血清循环脱氧核酸 C反应蛋白水平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蓝光联合益生菌口服治疗早产儿黄疸临床 疗效和 对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的影响。 方法: 以本院 2019 年 1 月 -12 月收治早产儿黄疸为对象,病例数 为 160 例,随机分组为 A 组(蓝光治疗)与 B 组( 蓝光联合益生菌口服治疗 ),均 80 例 患儿 ,对比 2 组治疗效果。 结果: 治疗后, A 组总有效率 81.2% ,不良反应发生率 11.2% , B 组总有效率 96.2% ,不良反应发生率 2.5% ,且 A 组血清白蛋白水平低于 B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早产儿黄疸治疗时,蓝光联合益生菌口服治疗效果显著,可以改善血清白蛋白水平,降低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 标签: 蓝光 益生菌 口服治疗 早产儿黄疸 血清白蛋白水平
  • 简介:目的探索缺血预适应对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运动后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7年1月因稳定性心绞痛于我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患者9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行上肢缺血预适应处理,每天2次,持续7天,两组患者于住院第8天行运动平板试验,比较活动后血清hs-CRP浓度及运动平板试验各参数。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的运动试验后血清hs-CRP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两组患者运动试验反应的各参数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缺血预适应可显著降低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运动后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可能对改善患者预后有积极影响,值得进一步研究。

  • 标签: 缺血预适应 稳定性心绞痛 高敏C反应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血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检测及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020年7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50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时选择50例健康体检人员为对照组。测空腹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空腹血糖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空腹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空腹血糖水平都比正常体检者高,数据差异过大。结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在临床检测的过程中,注意低密度脂蛋白可以有效判定疾病的控制情况,同时通过观测数据,还能直观的了解患者治疗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精准数据支持。

  • 标签: 冠心病,糖尿病,血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SCH(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对T2DM(2型糖尿病)患者hsC-RP(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和大血管病变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240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是否合并SCH将其分为T2DM组与T2DM合并SCH组,分别对其TSH(促甲状腺激素)、FT4(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3(血清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PG(空腹血糖)、FC-P(空腹C肽)、HbA1c(糖化血红蛋白)、BMI(体质指数)、TC(总胆固醇)、TG(甘油三酯)、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清hsC-RP水平进行检测,统计两组患者高血压、颈动脉斑块、冠心病以及脑血管病变等发生率。结果T2DM合并SCH组患者的TSH、BMI、TC、TG、LDL-C、hsC-RP等与T2DM组比较(P<0.05)。且T2DM合并SCH组高血压、颈动脉斑块、冠心病以及脑血管病变等发生率均高于T2DM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T2DM合并SCH患者高血压、冠心病以、脑血管病变等大血管病变以及颈动脉发生率均相对较高,且人体脂代谢异常以及炎性反应在大血管病变以及颈动脉斑块发生中有重要参与作用。

  • 标签: 甲状腺功能减退 T2DM 高敏C反应蛋白 大血管病变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心血管疾病患者诊断中应用血脂检验的效果观察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设为实验组,选择同期于我院行健康体检的健康者60例设为对照组,两组均给予血脂检验,对比两组血脂检验结果,分析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在心血管疾病的影响价值。结果:实验组APOA、HDL-C明显比对照组更低,实验组APOB、TC、TG、LDL-C、sdLDL-C明显比对照组更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血脂检验 心血管疾病 诊断效果 低密度脂蛋白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脂联素(APN)、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方法选取ACI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ACI组),均经头颅CT及MRI检查确诊,并选取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60例为对照组,以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两组血清APN、CRP水平,超声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结果ACI组治疗前血清APN及CRP水平分别为(4.36±2.54)、(8.93±2.89)mg/L,对照组分别为(8.43±3.51)、(1.12±0.52)mg/L,ACI组血清APN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清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I组治疗后血清APN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血清CRP水平显著下降,分别为(6.44±2.31)、(4.10±0.72)mg/L,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I组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为78.33%(47/60),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为71.67%(43/60),其中稳定斑块13例,不稳定斑块30例;对照组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为26.67%(16/60),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为13.33%(8/60),其中稳定斑块6例,不稳定斑块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I组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者血清APN及CRP水平分别为(6.89±2.37)、(5.41±1.38)mg/L,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者分别为(3.28±1.99)、(9.42±3.70)mg/L,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有无与血清APN水平呈负相关(r=-0.76,P〈0.05),与血清CRP水平呈正相关(r=0.81,P〈0.05)。稳定斑块者血清APN及CRP水平分别为(4.32±2.14)、(6.65±2.69)ms/L,不稳定斑块者分别为(2.11±1.35)、(10.11±3.82)ms/L,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程度与血清APN水平呈负相关(r=-0.69,P〈0.05),与血清CRP水平呈正相关(r=0.77,P〈0.05)。结�

  • 标签: 梗塞 大脑中动脉 脂联素 C反应蛋白质 颈动脉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奇霉素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疗效及其对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共65例,使用随机抽样方法将患儿分为实验组(34例)及对照组(31例),对照组患者使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阿奇霉素联合孟鲁司特钠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儿治疗无效例数为1例,总有效例数为33,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06%;对照组患儿治疗无效例数为6例,总有效例数为25,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0.66%,实验组患儿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存在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分别为58.16±9.49、3.91±1.92,对照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分别为58.94±9.56、15.26±2.58,实验组患儿治疗后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阿奇霉素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疗效较好,临床症状逐渐消退,并且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降低,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 标签: 阿奇霉素 孟鲁司特钠 小儿支原体肺炎 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