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肺结核并发其他病原感染的病原分布特点及耐药结果。方法:调阅我市传染病医院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的61例肺结核并发其他病原感染患者的病例,分析致病菌、药物敏感性等检测结果。结果:本次研究结构显示61例患者痰液标本中阳性病原占比最高的为克雷伯氏属、假单胞属和真菌,占比67.4%,显著高于其他属占比32.6%,X2=15.36,P<0.05。所有的阳性菌株中耐药率最高的药物是氨苄西林,耐药率最低的药物是氨曲南。其中克雷伯氏属和假单胞属对氨曲南以及头孢他定的耐药率较低,其他的致病菌均具有较高的耐药性。结论:肺结核并发其他病原感染具有较高的耐药性,需要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进行耐药分析,科学使用抗结核药。

  • 标签: []  肺结核 病原菌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净化治疗(包括血液透析,血液滤过,血浆置换及血液灌流)患者导管相关感染及细菌定植的危险因素及病原分布。方法前瞻性观察性研究分析海南省人民医院2015年4月~2017年2月经皮股静脉留置双腔导管行血液净化治疗的301例患者的基本信息资料,分析导管相关感染及细菌定植的发生率,病原分布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拔除的导管全部行导管尖端培养,在301例患者中阳性53例,其中发生导管相关感染29例(9.6%);导管细菌定植24例(8%)。2.病原分布以革兰氏阳性为主,占77.4%,其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多,分别占34%和30.2%。3.慢性肾脏病5期的导管感染率高于非慢性肾脏病5期患者(P=0.002);在慢性肾脏病5期患者中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导管感染率及细菌定植率与非糖尿病肾病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7)。4.导管感染率及细菌定植率随着导管留置时间的延长呈增长趋势(P=0.026)。5.在置管前或带管期间使用抗生素的患者其导管感染率及细菌定植率较低(P=0.001)。6.患者置管前血红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前白蛋白与导管感染率及细菌定植率无关(P>0.05)。结论导管培养的病原以革兰氏阳性为主;导管感染率及细菌定植率与导管留置时间有关,与患者置管前营养状态无关;适当使用抗生素及减少导管留置时间可以降低导管感染率及细菌定植率。

  • 标签: 血液净化 导管 感染 细菌定植 病原菌
  • 简介:【 摘要】目的 : 分析泌尿外科患者临床感染病原分布与感染因素。 方法 : 于 2018 年 8 月至 2020 年 3 月从我院泌尿外科收治的感染患者中抽选出 90 例展开研究调查,重点分析 90 例感染患者的病原分布情况以及发生感染的相关因素。 结果: 90 例感染患者的集中感染部位是泌尿系统,其次是生殖系统和手术切口,感染的病原中革兰阴性的感染率为 64.44% ,其中大肠埃希的感染率最高;而革兰阳性的感染率为 35.56% ,导致医院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与患者的年龄、住院时间、导尿管的使用、侵入性操作及抗菌药物使用等情况相关 。 结论 : 医院感染中泌尿外科的感染率最高,为了降低临床感染率,应采取针对性措施控制病原产生,规范临床操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确保患者安全康复出院。

  • 标签: 泌尿外科 临床感染 病原菌分布 感染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血培养阳性病原分布情况,分析耐药性。方法 选择1082份血培养标本,使用全自动培养分析仪鉴定细菌,开展药敏试验。结果 经过分析,有254份阳性标本,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39例(15.4%),大肠埃希32例(12.6%)

  • 标签: 血培养 阳性病原菌 分布和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胃肠外科术后切口感染病原分布及耐药性分析。方法选择我院收入需进行肠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161例,对患者基本资料进行记录、统计,包括患者年龄、性别、抗生素长期用药史、情绪状况、护理质量、术中输血情况及手术时长。对上述情况作影响因素占比分析,数据用SPSS20.0统计分析,采用χ2检检验偏差度,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影响因素总结完成后,基于此制定一个科学、积极的护理应对措施。结果探查出患者性别与肠外科手术切口感染无明显统计学关联(P>0.05);患者年龄、性别、抗生素长期用药史、情绪状况、护理质量、术中输血情况及手术时长等与肠外科手术感染有显著关联(P<0.05)。结论肠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并非单因素层面,而是存在多因素层面,因此,需要引起重视,并制定一个科学、积极的护理措施进行应对。

  • 标签: 胃肠外科术后 切口感染 病原菌分布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进一步分析和探讨泌尿外科患者在医院产生感染的病原,以及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以此为基础,来有效指导临床控制和治疗泌尿外科相应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问题。方法选择在2017年1月到2007年12月这个时间范围内,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泌尿外科患者868例,在所有的患者中选择其中92例发生过感染的患者的病原分布情况和药性进行研究,分析泌尿外科患者在医院感染疾病发生的相关原因。结果泌尿外科患者发生医院感染产生疾病的发生率为10.60%,而感染部位主要是以泌尿系统为主要特征,其比例占39.13%,其次是生殖系统,然后是手术切口和呼吸系统的感染,它们的比例分别占到23.91%,17.39%和13.05%。一共所分离出的病原,达到了98株,其中革兰阳性有36株,占到总数的36.73%,革兰阴性有62株,占总数的63.27%。主要革兰阳性对青霉素G和酚苯西林的耐药率是比较高的,对乙酰侳胺的耐药率比较小,<6.00%,主要革兰阴性对土霉素以及红霉素的耐药率是比较高的,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相对要低,<4%,在患者中年龄比较大的,并且有过手术历史且住院时间比较长的,应用过导尿管,特别是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进行过侵入性的操作,没有应用过抗菌药物预防,这些因素都是泌尿外科患者在医院发生医院感染的最主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泌尿外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是比较高的,并且其中的病原有着相当程度的耐药性,临床可以采用行之有效的措施来有效把控泌尿外科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出现的情况,如果发生感染的情况就需要及时有效依据药敏试验的结论来选取耐药率更低的抗菌药物,进而来开展及时有效的治疗。

  • 标签: 泌尿外科 医院感染 病原菌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抗生素类药品的广泛使用给我们带了极大便利,但是过度使用会导致很多疾病的发病率上升,下呼吸道感染就是这类病之一,急性气管-支气管炎、肺炎也属于它的范畴,诱发它的是各种菌类,某些菌类存在抗药性,这种抗药性的存在,有效治疗这种对药物及其抵抗的细菌已被提上议事日程。

  • 标签: 下呼吸道感染 病原菌分布 耐药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手足显微外科病患医院感染病原的具体分布特点以及耐药性水平进行探究。方法 随机筛选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手足显微外科医院感染病患共计208例展开研究,对病患手足创面分泌物加以收集并施以病原分离培养,剖析手足显微外科病患医院感染病原分布和耐药性具体情况。结果 分离获得263株病原,其中革兰阴性203株(77.19%),革兰阳性60株(22.81%)。革兰氏阴性中,普通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杆菌、大肠埃希还有鲍曼不动杆菌都会对临床常见抗菌药物产生较强的耐药性。革兰阳性对头孢噻肟以及青霉素表现出极强的耐药性,但对替加环素以及万古霉素表现出极小的耐药性,敏感率是最大的,都达到了100%。结论 手足创伤显微外科出现医院感染的病患,病原大部分都属于革兰阴性,且大部分病原会同时表现出多种不同的耐药性,在临床中使用频率较高的抗菌药物均表现出较强的耐药性。革兰阳性基本上均对替加环素以及万古霉素表现出极强的敏感性。因此必须深入掌握病患病原的具体分布规律以及耐药性水平,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 标签: 手足显微外科 医院感染 病原菌分布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分布特点及耐药性。方法:选取于2021年12月-2022年12月期间在本院收集的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细菌标本,样本标本量为120例,将重复分离的菌株去除,一共收集100株病原,之后对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分布、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率分布及革兰阳性杆菌的耐药率分布进行分析及对比。结果:病原分布:本组100株病原中,革兰阴性杆菌共64株,革兰阳性杆菌31株,真菌5株。结论: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为革兰阴性杆菌,临床在对其干预时需要结合病原培养及药敏实验合理应用抗生素,这样才可以发挥最佳的治疗作用。

  • 标签: 下呼吸道感染 病原菌 分布特点 耐药性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院泌尿外科危重症病人中致病菌的类型、分布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对100例泌尿外科危重病人进行回顾性研究,并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细菌培养、药物敏感实验等方法,明确医院感染的致病菌类型,并对病人进行相关风险因素分析。结果:在100例泌尿外科危重症患者中,病原感染主要包括革兰阴性和革兰阳性。其中,埃希、铜绿假单胞和肺炎克雷伯是最常见的革兰阴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是最常见的革兰阳性。危险因素分析显示,低免疫状态、长时间导尿、手术创面感染等因素与感染的发生相关较为密切。结论:在泌尿外科危重症患者中,革兰阴性和革兰阳性是常见的病原。低免疫状态、长时间导尿和手术创面感染是主要的危险因素。针对这些危险因素,临床上应注意预防和控制感染的发生,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 标签: 泌尿外科 危重症患者 病原菌感染 种类分布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在全球老龄化背景下,消化内科老年患者医院感染成为引起关注的重要问题。本研究旨在深入分析该群体感染的病原分布、危险因素及相应对策,为科学合理地制定感染防控策略提供依据。通过对大量患者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本文首次揭示了消化内科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的病原分布情况,发现革兰阴性占主导地位,尤其以大肠埃希和肺炎克雷伯为主。进一步分析表明,老年患者天然免疫力下降、医疗操作不规范和医院环境清洁不达标是导致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应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系列个体化的预防措施、规范医疗操作流程和加强医院环境管理的对策。这些对策旨在提高老年患者自身的感染抵抗力、规范医务人员的操作行为,以及保障医疗环境的清洁卫生。通过对这些措施的深入研究,本文期望为改善老年患者在医院感染中的安全性提供科学的、可操作的建议。

  • 标签: 消化内科老年患者 医院感染 病原菌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