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ICU(重症监护室)中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和生物的形成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在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200例ICU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通过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分离测定鲍曼不动杆菌,然后分成敏感菌株和耐药菌株,敏感菌株有103株,耐药菌株有97株,通过黏附半定量法对鲍曼不动杆菌生物的形成能力进行测量,对两种菌株的生物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耐药菌株的生物阳性形成率为86.6%(84/97),敏感菌株的生物阳性形成率为22.3%(23/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U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和生物的形成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临床中应该诊断鉴别ICU鲍曼不动杆菌的生物,防止影响患者的临床疗效,防止产生耐药的抗菌药物。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鲍曼不动杆菌 耐药性 生物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透明质酸修护生物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对敏感皮肤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的112例敏感皮肤患者,根据不同疗法纳入A组与B组,每组56例,A组予以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治疗,B组予以透明质酸修护生物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治疗,对比两组的疗效、皮肤生理指标。结果:B组的改善率高于A组,P

  • 标签: 透明质酸修护生物膜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 敏感皮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面部表浅肌肉腱系统(SMAS)生物力学研究及除皱术修复病例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到2016年8月于我院进行除皱术修复患者4例为本次研究中的研究对象,分析临床资料。选取4例冷冻尸头,进行解冻处理,洗去杂物,标记拟研究区域的解剖标志线,解剖尸头,制作试样,设置材料试验机,进行力学测试。结果以术后瘢痕为主诉的除皱术后二次修复患者,经过相应的治疗后,均修复成功。患者除皱手术区瘢痕均得到显著改善,缝合口的约会情况良好,未出现感染、外观凹凸不平、术区血肿积液等并发症,随访结果显示,患者较为满意。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Ⅱ区的弛稳定性弱于Ⅰ区,Ⅱ区应变量要高于Ⅰ区,Ⅱ区的强度极限低于Ⅰ区。结论面部表浅肌肉腱系统(SMAS)生物力学研究显示面部表浅肌肉腱系统上下两部分区域生物力学表现有一定差异。除皱术后修复病例分析可得,需根据临床资料进行判断,熟悉手术操作,才能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面部表浅肌肉腱膜系统 生物力学研究 除皱术修复病例 资料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外伤性硬下积液演变为慢性硬下血肿的临床特点及演变机理及诊治。方法对27例由外伤性硬下积液演变为慢性硬下血肿的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分析。结果27例患者均有外伤史,50岁以上20例,病变在双侧有6例,单侧21例,额颞部15例,颞顸部10例,额颞顶枕部2例,2例行去骨瓣术后出现对侧硬下积液,全部患者演变成CSDH时有不同临床表现,由外伤性硬下积液演变为慢性硬下血肿的时间约18~126d,所有患者均经钻颅血肿引流术治愈。结论硬下积液演变为慢性硬下血肿的发生机制可能是不断增多的积液导致桥静脉及蛛网膜粒破裂出血,血液与硬下积液混合,积液中纤维蛋白溶解亢进出现凝血功能障碍,使出血不止而形成慢性血肿。

  • 标签: 硬膜下积液 慢性硬膜下血肿 颅脑外伤 钻孔引流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人工破作为一种处理难产的手段多年来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文旨在为观察不同破时期,不同破方式对于产程进展及分娩结局的影响,选择适宜的破水时机,减少中转剖,保障母儿安全。

  • 标签: 人工破膜 产程 进展
  • 简介:摘要:绒毛癌为临床恶性肿瘤之一,患者主要会接受化疗方式控制疾病发展,但是在实际治疗中会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加重患者生理与心理负担。因此,需要对绒毛癌化疗患者护理要点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提升预后。文中对绒毛癌化疗患者护理要点与应用进行了相关分析,希望可以为绒毛癌化疗患者护理研究提供一点帮助。

  • 标签: 绒毛膜癌 化疗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