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评估肌生物反馈和刺激在产后康复治疗的疗效,分析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 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分娩的产妇100例,年龄在23到45岁之间,分娩次数1到3次。所有患者均经诊断存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表现,且均在产后42天到6个月间进行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分析治疗前后产妇临床症状、盆底肌力变化及盆底康复效果。 结果:治疗后,产妇的症状均有改善,盆底肌张力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妊娠次数越少、阴道分娩越少、新生儿体重越小,治疗效果越好。  结论:肌生物反馈和刺激在产后康复治疗的作用明显,能有效缓解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症状,减少尿失禁,改善疼痛,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盆底功能障碍 肌电生物反馈 产后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总结循证护理以及脑仿生刺激仪联合治疗干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方法抽选的对象为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0例,随机分组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开展循证护理联合脑仿生刺激仪治疗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症状缓解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P

  • 标签: 脑电仿生电刺激仪 脑梗死偏瘫 早期康复 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总结了内镜下胃息肉切术患者的护理体会,通过对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期间接受手术的8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了术前、术、术后护理措施对患者的影响。研究发现,有效的护理能够显著提高手术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因此,针对胃息肉患者,医护人员应重视并落实好患者的护理工作,以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及生活质量。

  • 标签: 胃息肉 内镜下电凝电切术 护理 手术效果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便秘型肠易综合征治疗应用乳果糖与利那洛肽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我院2021年1月2023年5月收治的70例IBS-C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采用乳果糖治疗,研究组(35例)采用利那洛肽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研究组首剂24h内自主排便、完全自主排便次数多于对照组,腹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那洛肽疗效更佳,可有效缓解患者便秘及腹痛症状。

  • 标签: 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 乳果糖 利那洛肽
  • 简介:摘要:肠易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是一种以腹痛、腹胀、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胃肠疾病,是最常见的肠病之一。治疗效果评估可以从几个方面进行,例如腹痛、腹泻、便秘等症状的缓解情况,生活质量提高的程度以及副作用情况等。具体的评估指标可能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肠易综合征患者通常起病缓慢,病程较长,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大便性状异常等。临床上对于 IBS的诊断主要依靠症状学诊断,而对于 IBS的治疗则以药物治疗为主,并且随着对 IBS机制的深入研究,目前对 IBS的治疗主要集中在对症治疗上。

  • 标签: 肠易激综合征 诊断 治疗 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对性健康教育在视觉生理检查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7月-2023年7月本院眼科需要进行视觉生理检查的60例患者作为本次观察对象,根据患者入院前后顺序将患者划分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观察组则予以针对性健康教育,比例两组患者各项数据变化。结果:观察组紧张、恐惧情绪评分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率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健康教育应用在视觉生理检查患者效果明显,可提高检查结果一致率,为临床诊断与治疗予以准确数据支持,同时可提高患者依从性,强化患者认知,值得应用。

  • 标签: 针对性健康教育 视觉电生理检查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负极板回路垫在高频刀手术的应用效果。方法:以70例患者为例,均于2022年1月至2022年6月在我院行高频刀手术治疗,统计手术及手术后的不良事件,评估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患者经过高频刀手术治疗时,手术未出现灼伤,手术后未出现压疮等不良事件,治疗效果较好。结论:临床上对患者实施高频刀手术治疗时,应用负极板回路垫,可减少术灼伤以及术后压疮等不良事件的发生,取得的手术效果较好,建议推广应用。

  • 标签: 负极板回路垫 高频电刀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尿道切术在泌尿外科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2月-2023年2月我院收治的的60例泌尿外科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实行经尿道切术进行治疗,对比患者在手术前及手术后的前列腺症状评分,残余尿量、最大尿流量的变化,以及生活质量。结果:患者在手术均未出现突发情况。手术后患者前列腺症状评分低于手术前,残余尿量减少,最大尿流量增多。并且术后生活质量得到显著升高(P<0.05)。结论:采用经尿道切术治疗泌尿外科的临床疗效十分显著,具有较高的现实意义和推广价值。

  • 标签: 经尿道电切术 泌尿外科 临床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膀胱肿瘤切术后膀胱痉挛PDCA循环管理的干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22.1.1-2023.1.1间纳入的膀胱肿瘤切术后膀胱痉挛患者72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PDCA循环管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临床观察指标、术后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临床观察指标优于对照组,术后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结论:在膀胱肿瘤切术后膀胱痉挛,实施PDCA循环管理,能改善预后效果,改善护理质量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膀胱肿瘤电切术 PDCA循环管理 膀胱痉挛 干预价值
  • 简介:摘要:中药膏卡与砭石联合治疗腹证在中医临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概述了中医腹证理论,并对中药膏卡和砭石的治疗原理进行了阐述。随后,论述了中药膏卡和砭石分别在腹证治疗的应用情况及其机理。最后,结合临床研究观察和理论探讨,分析了中药膏卡与砭石联合治疗腹证的疗效及优势。本研究对于中医腹证治疗的理论与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中药膏摩联合电砭石 中医腹证理论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切术精细化护理的实施效果。方法 宜春新建医院妇产科2021年3月~2023年3月收治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切术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精细化护理),观察两组心理状态、手术情况。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焦虑(SAS)评分、抑郁(SDS)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手术耗时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无差异(P>0.05)。结论 TCRP患者采用精细化护理效果理想,可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缩短手术耗时,减少术中出血量,一定程度上预防术后并发症,可推广。

  • 标签: 宫腔镜电切术 子宫内膜息肉 精细化护理 术中出血量 并发症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不同剂量地佐辛静脉麻醉在宫腔镜切术的应用价值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在我院进行宫腔镜切术治疗的7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麻醉对照组地佐辛注射剂量为0.100mg/kg,观察组注射剂量为0.075mg/kg。手术后对比两组睁眼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睁眼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早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地佐辛静脉麻醉 宫腔镜电切术 麻醉剂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单道心记录仪在指导心房颤动检测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心内科于2022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150例患者,实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使用TKECG-H01单道心记录仪对150例患者进行心房颤动检测,对照组使用12导联心电图机对150例患者进行心房颤动检测,通过数据分析委员会对单道心记录仪的数据和心电图机的报告进行评价,并以心电图机的诊断结果为标准,计算出实验组对心房颤动的检测精度。结果:TKECG-H01单道心记录仪用于指导心房颤动检测的准确率为100%;在测试期间没有出现任何与测试设备有关的不良反应事件。结论:本研究中所使用的TKECG-H01单道心记录仪在临床应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它对心房颤动的检测精度与12导联心电图机相当,能够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

  • 标签: 心房颤动 心电图 单道心电记录仪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和分析手术室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在行宫腔镜切术治疗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 研究对象50例为行宫腔镜切术治疗的患者,入院后以电脑随机法分为对照组(n=25)、观察组(n=25)两组,分别给予常规化手术室护理干预措施和针对性手术室护理干预措施,并对比护理效果,研究起止时间为2021年1月-2023年1月。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行宫腔镜切术治疗的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手术室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治疗的安全性,收获患者的满意和支持,值得推广。

  • 标签: 宫腔镜电切术 手术室针对性护理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宫腔镜下切术与宫腔镜下刮宫术在异常子宫出血治疗的价值。方法:选取56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组,对照组行宫腔镜下刮宫术,观察组行宫腔镜下切术,比较两组治疗情况。结果:两组病因检出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异常子宫出血治疗,和宫腔镜下刮除术相比,宫腔镜下切术治疗效果更佳,且术中出血更少,值得推广。

  • 标签: 异常子宫出血 宫腔镜下电切术 宫腔镜下刮宫术 出血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