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带旋髂血管蒂髂骨瓣连同质骨移植术在创伤性股骨头充血性坏死( TFHIN )治疗中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 TFHIN 患者 99 例,采用五面均覆盖有质骨的带旋髂血管蒂髂骨瓣进行移植治疗,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髋关节活动度;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远期疗效。结果 手术时间( 66.98±7.24 ) min ,出血量( 92.47±11.36 ) ml 。术后随访 34-64 ( 49.06±3.22 )个月;术后 3.19-5.98 ( 4.40±0.92 )个月均达到骨性愈合;不良反应发生率 2.02% ;与治疗前相比,各期 Harris 评分均显著提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标签: 髂骨;股骨头坏死;骨移植;功能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静脉采血时更利于患者的对止血带的合理使用。 方法 将400例新入我院进行静脉采血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0例。实验组扎好止血带进针见回血后松开进行静脉采血;对照组血标本采好后止血带,观察两组患者静脉采血时间及舒适度有何不同。 结果 实验组采血时间略长于对照组(P>0.05),无统计学意义,舒适度远远大于对照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进针见回血后松开止血带进行静脉采血能大大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更有利于患者,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静脉采血  止血带  时间  舒适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静脉置管溶栓术治疗急性下肢静脉血栓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2015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128例急性下肢静脉血栓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实验组(64例,应用静脉置管溶栓术)和对照组(64例,应用周围静脉置管溶栓术)。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急性下肢静脉血栓患者的血管开通率、并发症(穿刺处出血、肺栓塞、皮下出血等)发生率以及治疗前后Porter评分。结果两组急性下肢静脉血栓患者治疗前Porter评分未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急性下肢静脉血栓患者Porter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急性下肢静脉血栓患者的血管开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急性下肢静脉血栓患者的穿刺处出血、肺栓塞、皮下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静脉置管溶栓术治疗急性下肢静脉血栓患者的效果显著。

  • 标签: 深静脉置管溶栓术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 血管开通率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下肢静脉联合腹部大血管彩超来研究对诊断静脉血栓的效果,从而探讨在医学上使用的价值。方法在某市人民医院选取126名下肢静脉血栓患者,将他们进行就诊之后检查的医学影像方面的资料进行一个有效、全面的分析。所有的患者都要进行一个下肢静脉的彩超检查,以此确定患者的具体身体状况,检查后如果出现了股静脉中有着血栓存在的现象,那么要组织患者对髂静脉以及下腔静脉也进行一次全面的逆行检查,这样才能最终判断患者的静脉血栓的具体情况。结果在进行全面的检查之后,有75人处于急性期状态,32人处于亚急性期,19人处于慢性期。下肢静脉血栓的患者进行检查图像有一个显著地特征就是管腔的内部存在可以探测到的以及实质性的回声,检测的过程中使用超声的探头对管腔施加压力也无法使回声消失,使用脉冲多普勒则是会引出一些不正常的谱频波形,故此无法准确判断患者的具体情况。使用腹部大血管彩超则可以清晰见到髂静脉以及人体的下腔静脉中的血栓情况,还可以检测由血栓引起的栓瘤的存在。结论再对静脉血栓进行诊断的时候,采用下肢静脉联合腹部大血管彩超的诊断方式不仅能够有效检测出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病情况,还能够对患者发病的原因做一个科学有效的分析。这样对下一步的治疗是极有好处的,在临床医学上有着很大的推广价值。

  • 标签: 下肢深静脉 血栓 腹部大血管彩超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静脉置管溶栓术治疗急性下肢静脉血栓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2015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128例急性下肢静脉血栓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实验组(64例,应用静脉置管溶栓术)和对照组(64例,应用周围静脉置管溶栓术)。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急性下肢静脉血栓患者的血管开通率、并发症(穿刺处出血、肺栓塞、皮下出血等)发生率以及治疗前后Porter评分。结果:两组急性下肢静脉血栓患者治疗前Porter评分未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急性下肢静脉血栓患者Porter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深静脉置管溶栓术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 血管开通率 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对CRRT患者静导管的护理相关理念的总结和诉述,护理中心静脉导管做到更好,使得感染率下降,并发症缩小。方法:通过阅读有关资料和临床事项合成来对静脉置管时刻封管液的运用、穿刺的地方换药、封管的对策、并发症的抗御实行阐述以及导管留置期间的护理条件。结论:护理人员对中心静脉导管建设方面有关学问的研究加强,在临床任命中,严格依照规程实行各项操作,仔细实践无菌技术,让导管有关性感染的产生率减低,并发症缩小,让CRRT治疗效果增强。

  • 标签: 护理 深静导管 CRRT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补力口服液配制工艺优化。方法设置L9(34)正交实验,考察在配制工艺中时间、加水量、提取次数等因素对配制工艺的影响,并对工艺中辅料的种类使用以及使用量,加入的比例等进行优化。结果松补力口服液的最佳制备工艺是1.5个小时,提取2次,加水量20倍,出膏率为28.80%,优化后加入50%的蜂蜜,PH为4.71,比重为1.122,辅料仅选蜂蜜的话,蜂蜜加50%的量;辅料仅选蔗糖的话,蔗糖加40%的量,PH为5.16,比重为1.123;辅料蜂蜜和蔗糖联合用,蜂蜜25%-30%之间,蔗糖20%联合使用可以达到标准要求。结论最佳制备工艺方案更为合理,可以用于补力口服液的配制。

  • 标签: 松补力口服液 配制工艺 优化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主要探究不同浓度、不同速率对下肢CT静脉血管成像质量的影响。方法:1.5速率的选择14例患者,2.0速率的选择14例患者,2.5速率的选择14例患者;造影剂浓度1:5的选择14例患者,造影剂浓度1:6的选择14例患者,造影剂浓度1:8的选择1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果:低速率血管造影剂浓度低,可能导致血管内造影剂分布不均,影响图像质量,易误诊,因此,合适的注射速率对于提高图像质量至关重要。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发现2.5mI/s的注射速率在各组中均能获得较好的图像质量,而且2.5速率患者能耐受,故选用2.5速率;1:5造影剂用量大,1:8浓度低,故选用1:6的造影剂浓度;延迟扫描,没有延时扫描造影剂混合不均,易造成误诊,延时以后造影剂混合均匀,误诊率低,故应加上延时扫描。结论: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应尽量选择1:6的造影剂浓度,2.5的速率,以减少患者的痛苦和不适感。同时,对于疑似下肢静脉血栓的患者, 应结合临床病史和其他影像学检查手段进行综合判断,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 标签: 下肢深静脉 造影剂浓度 注射速率 图像质量
  • 简介:【摘要】  本文报道1例婴儿的大疱性表皮解症,“大疱性表皮解”(epidermolysis bullosa,EB)由Koebner在19世纪晚期首次提出,用以描绘一种不留瘢痕的水疱性皮肤病。随后用于描述一组以皮肤和黏膜对机械损伤易感并形成大疱为特征的多基因遗传性皮肤病,为一组典型的侵及皮肤基底膜区的疾病。内脏器官也可累及。临床上病情表现出极大的变异性。本文现对我院收治的1例大疱性表皮解症进行报道,总结诊断、相关临床特点及预后。

  • 标签: 婴儿 大疱表皮松解症,遗传性皮肤病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患者采用静脉导管引流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0例胸腔积液患者采用静脉导管引流的手段进行腔内治疗,加强对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结果该治疗方法具备较高的穿刺成功率,且有较高的高全性,并发症少,能够更加方便控制引流速度。结论采用静脉导管引流的方式能够为医生创造一个安全可靠的手术环境,患者也能够适应手术的过程,该手术方法有显著疗效,操作十分简便。

  • 标签: 深静脉导管 胸腔置管引流 临床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卧床患者静脉血栓保守诊疗的临床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本科共确诊的静脉血栓患者47人,对患者的诊疗进行分析。结果 此47例患者,均为血管B超检查确诊,47例患者均行D2聚体检测,其中下肢静脉血栓43例(其中含有小腿肌间静脉血栓的26例),治疗情况: 其中11例因家属不同意未抗凝治疗,9例因有出血风险未予抗凝(其中2例延迟抗凝);25例(含2例延迟抗凝)抗凝治疗后好转13例,抗凝治疗成功率52%。抗凝治疗后合并消化道出血6人;另有4例为静脉置管后合并置管静脉血栓4例(锁骨下静脉3例,股静脉1例),拔管后好转2例,另有2例抗凝后拔出静脉置管,血栓未愈。结论 老年卧床患者静脉血栓发生率高,多病共存,治疗棘手,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抗凝治疗易发生消化道出血。

  • 标签: 老年卧床患者 深静脉血栓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医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临床药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临床药学结合了医学和药学,并对医药学的发展规律进行延伸,是一门如何有效实施用药的关于医学的学科,是一种以病人为研究对象的,通过药理与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对产生的结果进行分析与研究。我国医药学的探究萌芽起源与改革开放时期,虽然探究的过程及其漫长,但是经过专家和学者的努力与付出,我国逐渐建立健全的临床药学的发展体系。本文通过对我国临床药学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不断进行总结和完善,旨在推进我国临床药学的不断向前发展。

  • 标签: 临床药学 发展历程 回顾 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