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了解军队老年人群抑郁症状发生情况,掌握该群体抑郁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型及特点,为从体质着手防治抑郁症状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横断面现场调查填写老年人生活质量调查表和老年抑郁短量表,并复核干休所个人医疗档案相结合的方法。结果军队老年人群抑郁症状发生率为19.5%,三个年龄段抑郁症状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在抑郁人群中,位于前3位的体质分别为气郁质、气虚质和阴虚质;非抑郁人群中,位于前3位的体质分别是平和质、气虚质和痰湿质,两组人群的体质构成分布不同(P〈0.05)。与轻度症状组相比,中、重度症状人群中气虚质比例分别达到43.8%和30.5%(P=0.00,P=0.005),阴虚质比例分别为16%和15%(P=0.016,P=0.016);轻度抑郁症状者气郁质明显高于其它两组(P=0.02);重度抑郁人群中湿热质占16.6%,明显高于轻度抑郁症状者(P=0.003)。结论军队老年人群抑郁症状发生率为19.5%;气虚质、气郁质和阴虚质是抑郁人群常见的体质类型;抑郁和非抑郁人群的体质构成分布不同;抑郁症状程度与体质类型有密切关系

  • 标签: 老年人 抑郁症状 体质 临床试验 横断面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变应原体内检测与体外检测的相关。方法选择变应性鼻炎患者275例,皮肤检测采用皮内试验法,体外检测采用血清特异性IgE(sIgE)检测法,根据皮内试验结果分为:极强阳性组、强阳性组、中阳性组、阳性组及阴性组。结果极强阳性组和强阳性组患者血清粉尘螨sIgE阳性率均为100%,且结果均在Ⅱ级以上,其中3级以上有64例占84.2%;中阳性组患者血清粉尘螨sIgE阳性率为97.1%;阳性组患者血清粉尘螨sIgE阳性率为71.1%;阴性组患者血清粉尘螨sIgE阳性率为7.7%;皮内试验与sIgE检测的相关数(r=0.598,P〈0.01),显示皮内试验结果与sIgE检测结果显著相关;皮内试验的灵敏度为98.1%、与体外sIgE检测相符率为92.7%。结论粉尘螨变应原皮内试验与体外血清sIgE检测具有显著相关性和相符率高的特点,临床上可以在患者各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先做皮内试验作为筛查,然后再用体外检测进一步验证,这样既可以准确判断致敏原,也可以为患者节省资金。

  • 标签: 变应性鼻炎 皮内试验 血清特异性IGE 粉尘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微钙化与预后因子相关性。方法2014年1月-2017年6月,选取我院收治167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术前行钼靶X线摄影诊断,根据诊断结果分为微钙化组91例,无钙化组76例,分析研究微钙化影响因素,判断其对预后情况的影响。结果相较于无钙化组,微钙化组淋巴结转移率、肿瘤大小超过2cm占比、雌激素受体(ER)阳性率、孕激素受体(PR)阳性率较高,P<0.05;两组患者随访6个月内生存率分别为83.52%、80.26%,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微钙化与患者淋巴结转移情况和肿瘤大小有关,且受ER、EP水平影响,是否存在微钙化不影响患者生存状况。

  • 标签: 乳腺癌 微钙化 钼靶X线摄影 预后情况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胎盘生长因子(PLGF)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临床诊断策略中的意义。方法112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根据临床资料和造影结果分为非冠心病(non-CAD)组27例、稳定型心绞痛(SA)组2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29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8例。其中57例ACS患者按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病变组19例、双支病变组16例、三支病变组22例,并根据Jenkins积分分为0。7分组23例、8~15分组27例、16—32分组7例。分别检测各组入院时血清PLGF水平,并进行比较。40例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分别检测术前30rain、术后第1天、术后第2天血清PLGF水平。结果AMI组血清PLGFTR平为(38.33±10.14)ng/L,uA组血清PLGF水平为(37.44±13.32)ng/L,均显著高于SA组的(20.90±3.88)ng/L及non—CAD组的(20.34±4.53)ng/L(P〈0.01);AMI组与uA组、sA组与non—CAD组血清PLG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单支病变组血清PLGF水平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Jenkins积分0.7分组、8。15分组、16~32分组血清PLGF水平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0例接受PCI的患者术后第1天血清PLGF水平为(32.03±7.41)ng/L,显著高于术前的(23.86±6.91)ng/L(P〈0.05),术后第2天血清PLGF水平[(29.37±6.99)ng/L]较术后第1天呈回落趋势(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AMI患者血清PLGFTg平与心肌肌钙蛋白T及肌酸激酶同工酶.MB水平无显著相关性(r=-0.158,P=0.421;r=0.302,P=0.118)。结论血清PLGF水平是反映ACS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失稳定或斑块破裂的一个炎性标志物,对ACS疑似病例的早期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冠状动脉硬化 血管造影术 胎盘生长因子
  • 简介:摘要  股骨头坏死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骨细胞和骨髓基质细胞凋亡及脂肪细胞变性死亡引起的病理改变,常常造成股骨头结构改变甚至塌陷。近年来,对于ONFH的发病原因及发病机理的研究逐渐增多,但发病率却始终得不到很好的控制。炎症细胞因子在众多疾病中的作用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但在股骨头坏死的研究领域中,炎症细胞因子相关的文献报道却并不多。本文拟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围绕炎症细胞因子与股骨头坏死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总结,以期对临床或实验研究股骨头坏死相关问题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 标签: 股骨头坏死 炎症细胞因子 骨代谢   脂类代谢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mTOR作为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家族成员,在细胞增殖、生存、能量代谢,自噬等相关机制中起了重要的调控作用。mTOR根据其对雷帕霉素的敏感性又分为mTORC1和mTORC2。mTORC1在细胞中的相关机制受到更多的人关注,已经有了很好的研究和认识。但是mTORC2作为mTOR家族中的重要成员,对其研究相对较少,mTORC2介导的AKT活化信号通路在细胞相关机制中起了重要作用,这一信号通路在基质重建相关疾病中起了关键调节作用。

  • 标签: mTORC2 AKT 基质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幽门螺杆菌(HP)的发生和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症状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从我院消化内科中挑选病例资料共计82份,病患症状确诊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其就诊时间在2019.12-2020.12期间,由一月进行资料整理并观察胃炎抗HP感染和相关治疗提供理论依据。结果:在本次收集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资料中共计82例出现了34例HP感染者,占比其中41.46%。而终结患病特点发现和性别、活动性、初级胃炎的发展程度等有关,而与对象年龄段无直接关系。结论:对于胃炎患者而言调整活动性、胃炎发展并根治幽门螺杆菌感染则是缓解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症状的有效措施,两者见影响相关明显,可作为疾病防治关键。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 感染
  • 简介:目的: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对透析相关性低血压发生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3月至2015年11月5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标准碳酸氢盐透析,记录患者基线及透析过程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尿量情况分为有尿组(24h尿量≥100ml,22例)和无尿组(24h尿量<100ml,34例),比较两组患者基线及透析参数等指标的变化,分析残余肾小球滤过率(rGFR)与基线及透析参数等指标的相关性。结果56例患者在12周的研究过程中共进行965次标准透析,透析相关性低血压发生率为24.04%(232/965);有尿组低血压发生率为19.28%(80/415),低于无尿组的27.64%(152/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有尿组透析间期体质量增加、透析超滤量、超滤比例以及透析前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低于无尿组(P<0.01);两组患者透析前体质量、透析过程收缩压变异、透析过程舒张压变异及透析过程心率变异、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rGFR与透析间期体质量增加呈负相关(r=-0.257,P=0.001)。Kaplan-Meier法分析透析过程低血压发生情况,提示随透析时间逐渐增加,透析相关性低血压发生率升高,无尿组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累积发生率高于有尿组(log-rank=14.67,P=0.000)。结论残余肾功能与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发生具有相关性,临床医师在制定透析方案时应充分考虑对残余肾功能的保护。

  • 标签: 血液透析滤过 残余肾功能 透析相关性低血压
  • 简介:目的通过慢性心力衰竭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3水平的相关性研究,探索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为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提供新的方法.方法选择12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慢性心力衰竭组),按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分为LVEF轻度减低组(LVEF40%~50%,50例)、LVEF中度减低组(LVEF30%~39%,35例)、LVEF重度减低组(LVEF<30%,43例).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FGF-23、甲状旁腺激素(PTH)及肌酐(Cr)、尿素氮(BUN)、血钙、血磷、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水平,并进行心脏彩色超声检查.结果慢性心力衰竭组FGF-23、血磷、PTH、左室质量指数(LVMI)、NT-proBNP显著高于对照组[68.44(55.85~94.73)ngL比34.18(30.57~38.87)ng/L、(1.13±0.13)mmol/L比(1.02±0.12)mmol/L、(15.51±3.99)ng/L比(9.97±0.89)ng/L、(112.27±52.02)g/m2比(71.37±12.95)g/m2、(6265.3±15991.6)ng/L比(76.12±51.80)ng/L],血钙、GFR低于对照组[(2.28±0.16)mmol/L比(2.48±0.13)mmol/L、(78.28±14.20)ml/(min·1.73m2)比(85.03±14.44)ml/(min·1.73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FGF-23与年龄(r=0.256,P<0.01)、血磷(r=0.326,P<0.01)、PTH(r=0.584,P<0.01)、NT-proBNP(r=0.799,P<0.01)、LVMI(r=0.540,P<0.01)呈正相关,与血钙(r=-0.308,P<0.01)、GFR(r=-0.527,P<0.01)呈负相关.FGF-23水平随着LVEF水平的降低而升高.结论FGF-23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提示其可作为评价心肌收缩功能标志物之一.

  • 标签: 心力衰竭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 心室重构
  • 简介:【摘要】目的:浅议胶质细胞生长因子(GGF)、泌乳素(PRL)与垂体瘤临床生物学特性的关联。方法:80例PRL垂体瘤患者自主加入,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各项指标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结果:GGF阳性率为肿瘤>10mm,平均光密度复发;p75-NGFR阳性率泌乳素水平≤300 g/L,平均光密度肿瘤>10mm。结论:GGF是促使垂体瘤生长和侵袭性的主要因素,NGF可对PRL垂体瘤细胞增殖造成抑制,二者可直接展现PRL垂体瘤增殖活性,可作为判断垂体瘤的重要指标。

  • 标签: GGF PRL 生物学特性 关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腹腔镜精准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及相关因子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住院日期的单双日法则均等分为对照组15例与观察组1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肝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腹腔镜精准肝切除术治疗,详细记录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的肝功能指标并加以对比。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ALT、AST、ALB及TBIL水平差异不大(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的AST、TBIL、AL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ALB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精准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更利于机体肝功能的有效恢复,加速康复进程。

  • 标签: 腹腔镜精准肝切除术 原发性肝癌 肝功能指标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妇炎康联合抗生素对慢性盆腔炎患者血清相关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 2019年 2月 -2019年 2月期间收治的 6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 A、 B组,各有 30例。采用左氧氟沙星对 A组患者进行治疗,在 A组治疗的基础上加以妇炎康对 B组患者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清相关炎症因子表达情况以及临床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后 B组患者的 TNF-a、 TGF-β、 IL-8、 IL-1β等血清相关炎症因子水平均显著优于 A组患者( P< 0.05); A、 B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分别为 80.00%和 96.67%, B组显著高于 A组( P< 0.05)。结论:妇炎康联合抗生素治疗的方式能够显著改善慢性盆腔炎患者的血清相关炎症因子水平,从而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进而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妇炎康 炎症因子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