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针刺运动疗法包括针刺和运动两个治疗因素,即在针刺的同时或在针刺之后或在针刺之前运动患部。笔者自2003年运用针刺运动疗法治疗急性疼痛性疾病,针刺运动疗法采用远部取穴,必要时配合局部取穴,该法见效快,疗效肯定,现将其取穴原则及运用举验报道如下关键词针刺运动疗法、治疗、疼痛性疾病、取穴原则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9753(2016)3-0211-0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运动康复护理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2015年入住我院心内科100例老年慢性心衰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规护理基础上实行运动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后临床效果。结果经过4周的治疗,两组患者的心率、血压、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内径及左室收缩末内径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康复训练治疗老年慢性心衰效果显著,慢性心衰患者必须多运动,才能提高运动的耐量,并且改善心功能。

  • 标签: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 运动康复护理 影响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3-0351-01
  • 简介:摘要目的对悬吊运动训练对小儿痉挛型偏瘫的康复效果予以简单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小儿痉挛型偏瘫40例,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作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为对照组患儿应用常规方法开展康复训练,为观察组患者应用悬吊运动训练,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Berg平衡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为患儿开展悬吊弱链测试发现,观察组患儿的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P<0.05。结论在为小儿痉挛型偏瘫开展康复训练的过程中,应用悬吊运动训练,能够有效提升其康复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 标签: 悬吊运动 小儿痉挛型偏瘫 康复效果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4-0267-01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从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中随机选择86例展开研究,将其分为A组与B组,每组43例。A组均采取常规护理,B组均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对比两组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情况。结果B组运动功能恢复情况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能够促进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尽快恢复,有助于提升其日常生活质量,应用价值高。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脑卒中 运动功能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系统性的康复护理对于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以2014年1月~2016年1月,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入选对象82例,据病号,随机对照分组,对照组、干预组各入选对象41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以及系统性的康复护理,卒中后90采用采用(Fugl-Meyer,FMA)量表、Barthel指数(BI)指数、卒中影响量表(strokeimPactscale,SIS)量表评价运动功能。结果干预组卒中后90日,患者FMA、BI、SIS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性的康复护理有助于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

  • 标签: 卒中 偏瘫 运动功能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气管切开患者采用康复运动训练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4月期间收治的46例脑卒中气管切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依据数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等两个组别,各组别病患数均为23例,均行临床常规治疗与护理,同时由康复治疗师给予研究组患者予电动起立床、下肢机器人、等速肌力训练、吞咽训练等主、被动康复运动训练,观察对比两种不同治疗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平均带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为21.7%,与对照组患者的47.8%相比,P<0.05,统计学差异存在显著性。且患者所用抗生素费用少于对照组(P<0.05),相应数据相比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同时,结论脑卒中气管切开患者采用康复运动训练,能够有效缩短其带管时间、降低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减少抗生素费用,应用效果良好,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脑卒中 气管切开 康复运动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骨关节损伤运动障碍的康复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的骨关节损伤运动障碍患者110例,然后将11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5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骨科手术之后的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综合康复治疗,然后对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运动能力得分和生活能力评分没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肢体功能评分和生活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康复治疗可以促进骨关节损伤患者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能力,可以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综合康复治疗 骨关节损伤运动障碍 效果
  • 简介:1病历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脑瘫运动功能障碍康复治疗中应用针灸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接诊的小儿脑瘫患儿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取运动功能训练康复治疗,研究组则加用针灸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粗大运动功能测量量表(GMFM)评分,并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GMFM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脑瘫运动功能康复治疗中应用针灸治疗不仅可以提高临床效果,而且改善运动功能,值得借鉴。

  • 标签: 小儿脑瘫 运动功能障碍 康复治疗 针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帕金森病(PD)患者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于2015年5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60例PD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护理前两组运动功能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运动功能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PD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利于提高患者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高。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PD 运动功能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预见性运动护理在预防妊高征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所收治妊娠高征患者60例,将其分为两组,各30例,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产褥期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采用预见性运动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生产前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0,明显低于对照组总发生率的20%,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产褥期前后对妊高征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运动,能够有效预防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效果明显,值得大力推广于与应用。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下肢静脉血栓 肢体运动 妊娠期高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