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双环醇对抗结核药物损伤的预防效果和是否影响抗结核药物的疗效。方法随机将1,536例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分为试验组(768例)和对照组(768例),两组均采用2HRZE(或S)/4HR方案抗结核治疗,试验组加用双环醇片25mg,tid,po连用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总损伤情况;中重度损伤情况;疗程结束时痰菌阴转情况;停药随访24个月痰菌复发情况。结果疗程结束时总损伤的发生率,试验组为8.98%(69/768),对照组为23.57%(181/768),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重度损伤发生率,试验组为3.13%(24/768),对照组为11.46%(88/768),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疗程结束时痰菌阴转率,试验组为98.05%(753/768),对照组为97.14%(746/768),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停药观察随访24个月痰菌复发率,试验组1.99%(15/753),对照组10.05%(75/746),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双环醇能预防抗结核药物的损伤,同时不影响抗结核药物的疗效,还能减少患者的不规则服药率,降低患者治愈后的复发率。

  • 标签: 结核 肺/药物治疗 肝损伤/药物预防 双环醇
  • 简介:摘要目的对应用亚低温技术对患有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患有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疾病的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4例。采用常规颅脑损伤治疗方案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在常规颅脑损伤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亚低温技术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颅脑损伤疾病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疾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亚低温技术对患有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 标签: 亚低温 急性重型颅脑损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克林霉素引起急性损伤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可能原因,提示如何避免。方法收集我院近3年克林霉素致急性损伤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可能原因。结果11例患者在使用克林霉素后发生AKI,使用克林霉素的病因包括上呼吸道感染、慢性扁桃体炎急性发作、阑尾炎、外伤、泌尿系感染、皮肤脂肪瘤切除后预防感染等。肾损伤程度轻重不一,重者需行血液透析治疗。可能的原因包括非适应症用药、超剂量高浓度用药,患者机体免疫特点等原因。结论肾脏是克林霉素致不良反应中较常受损的脏器,远期预后尚不完全明确,克林霉素致肾损伤发病机理需进一步探讨

  • 标签: 克林霉素,急性肾损伤,药物副反应,药物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大骨瓣减压术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2009年1月—2012年7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32例重型脑挫裂伤行大骨瓣减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跟踪3~6个月,按GOS评分法,良好15例(47%),中残5例(16%),重残4例(12%),植物生存3例(9%),死亡5例(16%)。结论大骨瓣减压术术野显露良好,可以较彻底清除颅内血肿及坏死脑组织,减压效果充分,能显著提高抢救成功率,对降低急性重型颅脑损患者的病死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具有满意的效果。

  • 标签: 标准大骨瓣减压术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 脑挫裂伤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不同机械通气模式治疗老年重症胸部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9例老年重症胸部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为研究资料,按不同治疗方式将其分为三组,各33例。A组给予同步间歇性指令通气联合呼气末正压通气,B组给予连续性气道通气联合压力支持,C组给予压力控制通气,对比治疗效果。结果三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经治疗后,B组的PaO2/FiO2明显高于A组及C组(P<0.05)。结论三种不同械通气模式治疗老年重症胸部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均较好,在临床治疗中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针对性治疗,挽救患者生命。

  • 标签: 不同机械通气模式 老年重症胸部损伤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探讨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合并T管引流术、胆总管切开取石合并纤维胆道镜取石术、叶(段)切除术等术式治疗内胆管结石的疗效。方法选取48例内胆管结石病例,按患者选择分为三组,甲组16人,采用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合并T管引流术进行治疗;乙组16人,采用胆总管切开取石合并纤维胆道镜取石术进行治疗;丙组16人,采用叶(段)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三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随访调查患者出院后三年内结石复发率以及再次手术率。结果丙组患者三年内结石复发率、以及再次手术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明显低于甲组及乙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乙组情况优于甲组,但优势不明显。结论叶(段)切除术可有效降低结石复发率,有利于患者康复,为内胆管结石首选治疗方案。

  • 标签: 肝内胆管结石 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合并T管引流术 胆总管切开取石合并纤维胆道镜取石术 肝叶(段)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外伤性脾破裂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收治的脾破裂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均给予患者围手术期的术前积极护理和术后护理干预,观察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本研究中30例患者,无死亡病例和感染病例。结论对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给予围手术期的科学护理,能有效提高护理效果,帮助患者早日康复,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外伤性肝脾破裂 围手术期 护理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与探讨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的临床特点。方法以我院在2013年6月~2014年7月收治的30例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收治的30例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9例,年龄在26~70岁,平均年龄46.1岁。十二指肠球部损伤2例,降部损伤19例,水平损伤5例,升部损伤4例。研究根据美国创伤外科学会分级,在本组的30例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中,1级5例,2级3例,3级8例,4级6例,5级8例。本组中29例出院,1例死亡,病死率为3%。结论根据患者的病情,对患者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并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进而能够有效提升手术的成功率以及患者的生存率。

  • 标签: 闭合性十二指肠 临床特点 观察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T与MRI诊断内局灶性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3年11月来我院检查内局灶性病变患者100例。100例患者均采用CT和MRI检查,观察两种方法检查效果。结果CT诊断率为31.00%,MRI诊断率为81.00%,CT诊断率明显低于MRI诊断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一般采用CT平扫和三期增强扫描检查内局灶性病变,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CT检查也存在局限性,再结合MRI诊断结果更准确,为临床治疗治疗内局灶性病变提供了可靠依据。

  • 标签: CT检查 三期增强扫描 MRI平扫 增强扫描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临床诊治方法和急救疗效,方法对本院2012-2014年急诊收治的52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临床诊治方法和急救前后的生命指征变化进行评价分析,观察分析急性左心衰竭的急救后疗效和预后。

  • 标签: 急性左心衰竭急救 诊断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整体护理干预在颅脑损伤手术患者中应用所取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颅脑损伤手术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各30例。以常规护理模式的对照组和以整体护理的观察组相比较,两组患者在得到两种护理模式之后,接受护理评分调查表和满意度的问卷调查表,并且跟踪观察3个月的病情恢复情况,进行记录。结果护理质量评分中,观察组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颅脑损伤手术中的患者应积极加强整体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的促进患者的临床症状,加快患者康复。

  • 标签: 整体护理 颅脑损伤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在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2014年3月至2015年6月期间,本院共收治了36例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将所有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8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18例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均要低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达到100%,明显高于对照组72.22%,差异显著,具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实施优质护理,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减少医疗纠纷,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 围手术期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核磁共振(MRI)在膝关节损伤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收治的60例膝关节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X线检查,实验组则采用核磁共振检查,就两组临床诊断结果施以对比。结果通过采用不同方式进行诊断,实验组患者的诊断率为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磁共振用于膝关节损伤诊断中不仅无创,还能明确膝关节及相关组织的病理变化,对病情变化与病变程度做出准确判断,其诊断结果通常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相符,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核磁共振 膝关节损伤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髓损伤肌痉挛患者应用康复护理的护理效果,以丰富临床护理经验。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9月在我院收治的脊髓损伤肌痉挛患者70例,根据入院治疗顺序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之上使用康复护理干预。经护理后,统计两组的护理有效情况以及Ashworth评分情况,并进行对比。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护理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Ashworth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髓损伤肌痉挛患者应用康复护理护理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肌痉挛情况,有效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值得推广。

  • 标签: 康复护理 脊髓损伤 肌痉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左心衰的抢救治疗体会。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6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66例急性左心衰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分析法,对患者采用端坐体位、吸氧法、镇静、利尿、强心、扩张血管、消泡沫、无创正压通气等方法进行抢救,观察抢救后的效果。结果通过对66例患者的抢救结果显示,心衰得到纠正,用药时间到病情缓解的时间为30min-21h,平均为(60.4±14)min,用药时间到患者的症状完全消失时间为90min-2d,平均为(124±28)min,其中抢救成功率为93.4%,住院病死率6.54%。结论对患者采用有效的抢救措施,可以提高急性左心衰抢救成功率,延续患者的生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急性胰腺炎在临床上为常见病,具有多发性,主要的临床表现为上腹痛以及血淀粉酶均高于正常值,一般达到3倍以上。到目前为止,临床上,大约有10%-30%的急性胰腺炎或者,已经通过临床诊断,但是仍然不能够对病因予以确定。而病因的不确定,导致临床上不知道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进行治疗,导致反复性发作,在本文中,笔者从急性胰腺炎的发病病因入手分析,致力于病因的研究,希望能偶为今后急性胰腺炎的诊治工作提供帮助。

  • 标签: 急性胰腺炎诊治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微波消融治疗原发性大肝癌的疗效。方法选择并纳入我院2011年4月-2013年1月原发性大肝癌患者80例进行分组研究。I组行动脉化疗栓塞术,II组在I组基础上联合微波消融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卡氏评分、血清甲胎蛋白和中位生存期进行对比。结果II组疾病缓解率明显高于I组,卡氏评分、血清甲胎蛋白和中位生存期均明显优于I组(P<0.05)。结论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微波消融治疗原发性大肝癌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清指标,延长其生存期,提升其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微波消融 原发性大肝癌 临床效果